王迪康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办公室副主任
王迪康,又名王健,1921年12月生于盐湖区大渠办王家营村。1934年,王迪康考入省立运城中学。期间,王迪康受到叔父王毅然和进步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思想倾向革命,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办公室副主任。
人物经历
1937年9月,参加民先运城地方队部,担任秘书长。从此,他刻写油印秘密刊物,积极发展民先队员。
日军占领太原市后,运城市各学校停办,但他仍留在运城,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组织学生到车站慰问伤兵,帮助八路军扩军。
一次,在运城各界召开的抗日救国群众大会上,他进行了鼓舞人心的讲演。
随后,他又担任了民先队副大队长兼组织部部长,经卢民安、荆耀东二人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38年3月,日军占领运城前夕,经党组织同意,王迪康和其叔父王毅然等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市
1938年4月,王迪康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在五大队、三大队任副指导员和党支部书记。
1943年初,随总政机关转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工作。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下,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王迪康以工作组名义到陇东385旅考察,之后又参加了对部队大生产、拥政爱民、大练兵等运动的资料整理,还编写了《一年来的拥政爱民工作》一书,发给部队学习。
1944年,担任《部队生活报》编辑,积极倡导南泥湾精神。后又担任该报通联组长、主编,直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日军投降后,王迪康在东北民主联军任职。
1947年初,王迪康写了《蒋军完全处于被动》一文,先后刊登在《自卫报》和《东北日报》上,大大增强了我军将士夺取胜利的信心。
1948年秋,他又随主攻部队打进锦州市城内,参加了军管工作。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7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政治部任秘书处长。
1950年10月随军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政治部机关党委书记,志愿军直属党委委员等职。
1951年10月,王迪康协助团长杜平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代表团”归国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亲切接见,也受到首都上万名群众的热烈欢迎。
1951年7月朝鲜交战双方举行停战谈判以后,王迪康作为志愿军代表团的参谋人员经常参加停战谈判会议。
1952年7月,任志愿军停战代表遣俘工作处处长。
1953年2月归国担任中央.军委总干部部办公室主任。
1953年4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办公室主任,遣俘工作处处长。
1953年7月,朝鲜双方停战后,他于7月27日参加了交战双方首席代表在板门店举行的停战协定签字仪式。
1953年7月28日成立了由双方三名委员会组成的战俘遣返委员会,王迪康为三人委员之一。在战俘交接和遣返方面,王迪康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
遣返工作结束后,王迪康于1954年2月奉命归国,又回到军委总干部部,任总干部部办公室主任。
1955年5月在军委军衔奖励部任副部长。
1958年8月到陆军六十三军一八九师任副政委、师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1959年8月到北京军区政治部先后任宣传部长、秘书长、军区政治部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军区直属党委副书记等。
1969年9月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6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党委委员,总政直属党委书记。
1981年3月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83年5月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和恢复军衔制度的各种问题,直至1987年10月离休。
王迪康离休后,仍始终保持着那种旺盛的革命精神,先后担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北京教授团顾问,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联络委员会主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
个人著作
参加编辑《东北解放战争纪实》、《第四野战军南征纪实》等书。
人物逝世
1997年1月病逝,享年76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著作
人物逝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