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原小(学名:Berberis calcipratorum Ahrendt)是
小檗科小檗属的落叶灌木。
落叶灌木,高1-3米。枝具棱槽,暗紫红色,被白粉;
茎刺单生或三分叉,粗短,桔黄色,有光泽,长8-15毫米。叶薄纸质,狭倒卵形,长1-2.5厘米,宽4-11毫米,先端钝,具短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网脉显著,有时微隆起,背面密被白粉,中脉和网脉隆起,偶不被白粉,棕
褐色,叶缘稍加厚,全缘;无柄。花序由2-5朵花组成伞形状
总状花序或近
伞形花序,长2-3厘米,具总梗或有时基部有1-2花簇生,花序轴,总梗被白粉;苞片
披针形、长约2毫米,先端渐尖,被白粉;
花梗长5-10毫米,簇生花梗长达17毫米,被白粉;花
橙色;小苞片卵形,长约3毫米,先端渐尖;萼片2轮,外萼片椭圆形,长约5.5毫米,宽约4毫米,内萼片倒卵形,长约7.5毫米,宽约4毫米;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5.5毫米,宽3.5毫米,先端缺裂,基部部缩呈爪,具2枚分离的椭圆形腺体;
雄蕊长约3.5毫米,药隔稍延伸,先端突尖;胚珠2-4枚,具短柄。果未见。花期5-6月。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
云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3,300米至3,650米的地区,见于
落叶松林下、
冷杉林下或山沟灌丛,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小檗科(Berberidaceae)属于
木兰类植物,是一科灌木或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为单叶或复叶,两性,具蜜腺或无,轮状排列,整齐,下位,基数通常为3或有时为2。花被2~4轮。
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之对生,稀较多;花药瓣裂,有时纵裂。心皮一般单生;胚珠多数至少数,稀1枚。果实为
浆果或
蒴果。花粉一般为单粒状,稀四合花粉。
染色体基数=6,8,10,14。共13属约600种,主产北温带,中国有10属约300种,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
小檗科植物通常为虫媒
传粉,其中
小檗属及
十大功劳属中,雄蕊对外界的刺激有敏感反应,有助于传粉过程。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植物的根、根皮和茎皮含有多种生物碱,如
小檗碱(berberine)等,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小檗科有时被分为鬼臼亚科(Podophylloideae) 和小檗亚科(Berberideae),前者以花无蜜腺及营养叶不作羽状分裂为特点,而后者则以花具蜜腺及营养叶为羽状复叶或单叶为特点。而J.哈钦森则分为鬼臼科、
小檗科和南天竹科。一般认为小檗科与
毛茛科有亲缘关系,从
毛茛属中具多数
雄蕊和心皮;
鬼臼属及牡丹草属中,胚芽具侧面突破等特点支持了这一观点。
小檗属(Berberis)植物为落叶或常绿灌木,枝常具刺,内皮层和木质部均黄色。单叶互生,常着生侧生短枝上,叶片与叶柄有关节相连。花单生或簇生,总状、伞形或圆锥花序。花3数;小苞片3,早落;萼片6,2轮,稀3或9,1轮或3轮,黄色;花瓣6,黄色,内侧近基部具2腺体;
雄蕊6,与花瓣对生,花药瓣裂,花粉近球形;子房1室,胚珠1-12(-15),基生,花柱短或无,柱头头状。
浆果。种子1-10,无假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