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方酥是
江苏省地方传统名点,扬式糕点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生产历史。初为圆形,状如
无尾目,故名蛤蟆酥。后改为方形,更名方酥,又名小方酥。此品选用上白面粉,绵白糖、芝麻、
麻油等原料,佐以黄丁、
桔饼等香料,经发酵、和酥、包酥,多层折叠成型,用文火烘烤而成,香酥可口。
主料是精白面。配料有绵白糖、大糟麻油或
花生油、芝麻仁、香茶、
碳酸钠等。在制作时必须抓住3个关键。一是要根据季节特点,决定面肥大小,放碱多少,掌握和面水温及水量。二是抓住擀剂的关键,做到长、宽、厚一个样,拉齐后招头招在剂子的中间。三是注意烘焙,先以木柴空烧炉子,烧成熟后,刷炉膛,打炉油,待底火上下均匀后方能贴炉。烘焙时间要长达4个小时之久,且要上下受火均匀。火候掌握不好,不是掉炉报废,就是扒不下来,成块铲碎,故蛤蟆酥又叫“功夫酥”。
方酥所以能成为
江都区有代表性的
茶点,当是其质美,使未食者“闻香下马”,曾食者“知味停车”。首先是其用料讲究,需选上等的精白面、绵白糖、大糟
麻油或
花生油以及芝麻仁、香椽条等。其次是抓住季节特点,面肥大小、放碱多少、和面水温、和水量等都需随季节而变。再次是抓住擀脐的关键,做到长、宽、厚一样,拉齐后招头招在脐子的半中间,成方。最后注意烘焙,先以木柴空烧炉子,烧成熟后,刷炉腔,打炉油,看底火上下均匀后,方能贴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细,单是烘焙就要4个小时,且要上下受火均匀,火候掌握不好,不是掉炉报废,就是扒不下来,成块铲碎。正因它制作起来很费功夫,而且火候又难掌握,所以方酥又名“功夫酥”。
方酥的口味好,看外表,上层芝麻粒粒饱满,晶莹透亮。体内层层相叠,薄如蝉翼,酥脆而不硬,绵软而不粘,入口即化,香甜怡人。好的方酥,离地一尺落地,触地即碎,其脆其酥都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正因为如此,该食品不仅在
扬州市颇有影响,而且海外侨胞也常饶有兴致地谈到它,有人还编成顺口溜说:形像
无尾目,名酥姓方;馈赠亲朋,耐人品尝;脍炙人口,既甜且香;弹指即碎,层次感强;
江都区特产,誉满一方。
江都的方酥,因其表层布满芝麻,形似蛤蟆,故又名“蛤蟆方酥”。关于蛤蟆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仙女庙(现在为
仙女镇)原来有爿茶食店,做的蛤蟆酥既板又硬,怎么也卖不出去,这让老板大伤脑筋。这事被仙女庙的仙女知道了,她有心前来帮助。这天半夜,她就化作一朵祥云飘进
茶食店,将自己身上的丝绢罗裙撕下一角,擦上一些脸上细润的脂粉,又洒了些香甜的酥油,然后卷了32层,叠得四四方方,放在心口,慢慢温炕,直炕得满屋飘香。熟睡的老板被这奇妙的香气袭醒,起床一看,只见案板上放着1只方酥。老板左看右瞧,猛然省悟,终于制出了香甜可口、酥脆异常的方酥,一下子成了人们喜爱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