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故居原来占地只有6亩,现在的占地面积已经扩大至60亩,形成了包括顾炎武起居生活区、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和
顾园几个景点,其中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形成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为千灯诸景之首。
顾炎武与其夫人葬在一起。
顾炎武墓及
聂氏宗祠1956年被列为“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曾遭到破坏。1984年、1987年、2000年昆山市分别拨款进行重建和修。经过修缮后的顾炎武故居,包括顾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三个区域,为千灯明清宅第之首。
故居为整个宅第主体,朝东落西,为五进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自东而西依次为水墙门、门厅、清厅(轿厅)、明厅(正厅、
楠木厅)、住宅楼,北侧有背弄连接灶房、读书楼和后花园,故居前与千年石板街相接,后与顾炎武墓地和
顾园相连。该区域主要再现
顾炎武居家生活、读书场景,各厅内陈列顾炎武先生
塑像、手迹、著作、生平事迹和国内外对顾炎武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
亭林祠和亭林墓。落北朝南,东侧有门与顾炎武故居相通,西侧墙外为顾园。祠南向三间两厢一门楼,以三间相通作一大祭堂。两边墙上及外面走廊墙中嵌有砖石刻碑12块,记述先生事略。其中一块有先生所著《
日知录》中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庭中
龙爪槐、桂花各两株。现亭林墓露台均用
花岗石砌造,石阶七级,围以
石栏杆。
顾园。占地30亩,位于故居西南侧,与故居
聂氏宗祠及墓均相通。是依史恢复修建的融湖光
水色、历史人文为一体、具有江南私家园林风格的游览区。内曲水环绕,亭台坐落,小桥曲径。黛瓦粉墙、花木扶疏、虚实相映,是春阳咏梅、炎夏观荷、进秋赏桂、寒冬览翠的绝佳去处。环水有致用阁、思宜园、颂桔轩、“归奇顾怪”(二石斋)、秀石松庄、秋山亭、三徐居、慈母阁、四柿亭等及碑廊等10个景点,各景点以诗文、字画、语录、
塑像等形式寓意
顾炎武的精神和生平。
顾炎武,原名,字宁人,号亭林,1613年生于昆山
千灯镇,少年时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参加抗清斗争。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在学术上著述甚丰。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着每一代仁志之士,成为一代又一代旨在报国的炎黄子孙的座右铭。
顾炎武一生还写了三百七十卷著作,以《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肇域志》为三大著作,顾炎武本人也被当代历史学家评为两千年中七十二位伟人之一,而
千灯镇就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诞生的地方。
这里是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这里又是“
百戏 之祖”
昆曲创始人
顾坚的故里、这里还是
唐朝陶渊明第九代裔孙、文学家
陶岘首创
江南丝竹之地,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就是千灯镇,周庄、锦溪是千灯的近邻,他们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分别成功塑造“
周庄镇”、“
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乡”唤醒了千灯人,千灯人发现自己“老祖宗”留下的
文化遗产丝毫不亚于其他江南名镇,于是,该镇从上到下都形成共识,虽然该镇的旅游开发比较晚,但是古镇有很好的资源,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且走出自己的特色旅游之路---文化之路。如今,
千灯古镇保存完好的景点有: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故居,始建于梁天监三年(503年)的
秦峰塔,素有”土建筑
埃及金字塔“之称的少卿山,石板街和
一线天及水秀桥丽的明清古石桥。
顾炎武,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1613年生于昆山
千灯镇,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卒于
曲沃县,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周围有砖砌矮墙,嵌有清石碑各一块;墓南有明皇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贞孝坊;墓后柳树四棵,四周
松柏数十株。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
新阳县知县万厉钧重修了坟墓。
民国三年(1914年),
广东省学者、孔教会主持人
梁鼎芬专程来千墩瞻仰亭林墓及遗腹遗像,并出资委托先生十二
世孙顾子玉等筹建亭林祠。
一九九七年,昆山市政府拨款修复顾炎武故居,充分利用顾炎武旧居的方砖地、门头、水井和
花岗石坊柱等建筑,修缮了门厅、轿厅和正厅。2000年,顾炎武故居分别被昆山市委宣传部、
苏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昆山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保护历史遗存,传承历史文化,2002年,
千灯镇人民政府聘请
东南大学编制了《顾炎武墓保护规划》,并投入巨资对故居、
聂氏宗祠和墓再次进行全面修缮,先后恢复了240平方米的住宅楼、120平方米的读书楼、100平方米的水墙门、150平方米的膳房,建设了占地30亩、具有江南私家园林特色的
顾园。截至2002年,顾炎武故居占地60亩,
建筑面积545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