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西
都德长篇小说
《小东西》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于186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半自传式地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而不得不为生计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该书被认为是都德的代表作之一。英文译名为《小无赖》(1878年,玛丽·尼尔·谢伍德)和《小谁谁》(1898年,简·米诺特·塞奇威克)。
图书介绍
《小东西》故事很简单,不涉及重大的社会内容,也没有哲学思考,讲的只是小东西的遭遇。前半部是都德本人的经历,其中痛苦多于欢乐,眼泪多于微笑;后半部除了哥哥雅克以外,全部是虚构的。不纯的情爱与纯洁的爱情构成了冲突的主线(和《萨芙》一样),前者使主人公丧失了尊严,成为可笑的玩物,后者使他恢复自尊与自信,为重整家业而努力。作者所表达的家庭伦理观十分鲜明:只有纯洁的爱情才能建立健康的家庭,而家庭亲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这是初涉世事时幼稚可笑,甚至想入非非的主人公从亲身经历中得出的感悟。阿尔丰斯·都德凭着得天独厚的敏感气质,用清新明快的文字描写一个个场景和氛围,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情,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颗敏感的心,难怪阿尔丰斯·都德曾自称为“奇妙的感觉机器”。
作者构思
《小东西》(1868)是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传体小说),取材于作者童年的亲身经历,具有半自传性体质,作品充满了对人的同情与关切。主人公达尼埃尔·爱赛特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父亲是一家丝绸厂的厂主。达尼埃尔自幼体弱,个子矮小症,被同学们戏称为“小东西”。由于家道中落,小达尼埃尔很早便不得不自谋生路。这部作品以作者的绰号为标题,讲述了多德从童年时期开始,经历了寄宿学校的生活,最终到巴黎并取得了作家的第一次成功。这是阿尔丰斯·都德的第一部出版作品,尽管不是他写的第一部作品。
改编作品
1938年,法国导演莫里斯·克洛什将这本书拍成了同名电影。电影由阿莱蒂、玛丽安娜·奥斯瓦尔德和玛赛尔·巴里主演,并邀请当时14岁的古典吉他手伊达·普雷斯蒂出演一个配角,扮演一名吉他手。
作者简介
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 1840-1897),法国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独自谋生。1857年他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的出版给他带来小说家的声誉。与著名排犹主义者和民族沙文主义者德吕蒙友善,在德雷福斯事件中站在极右的一方。他自己也拥护民族沙文主义。1904年与莫拉斯认识。1908年与莫拉斯合编保王派的《法兰西行动》报,发表了无数激烈的极右派言论。1920年一度当选为议会议员。曾以诋毁法国政府罪入狱,越狱流亡到比利时。两年后获赦回到巴黎。
阿尔丰斯·都德年轻时认识很多文学界和政治界的知名人物,后来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1930)和《回忆录》多卷。他拥护君主政体,拥护极右的政治主张,但他的友谊和文艺观点有的不受他的政治立场所影响,他与极端排犹的德吕蒙和犹太族作家施沃布交往;与右派文学评论家马西斯友善,但是为马西斯所猛烈攻击的个人主义的作家安德烈·纪德辩护;他为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争得龚古尔文学奖;发现了小说家和散文家贝尔纳诺斯和路易·塞利纳的才华;写过一部著名的文学评论《愚蠢的十九世纪》(1922),猛烈攻击19世纪法国文学和思想潮流,但对维克多·雨果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却极为推崇。
影响与评价
加拿大作家杨·马特尔(《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在谈到他最难忘的童年读物时,回忆起了《小东西》,称他在十岁时读过这本书,那是他第一次被一本书感动到流泪。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图书介绍
作者构思
改编作品
作者简介
影响与评价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