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囊草属
茄科
泡囊草属(学名:Physochlaina)是茄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直立、近秃净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12种,分布于中亚,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部、中部和北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状或块状,肉质;根状茎短,圆柱状,粗壮。茎直立,常多分枝。叶互生,叶片全缘而波状或具少数三角形牙齿。花紫色、黄色或稀白色,通常有长而显明的叶柄或稀近无柄,排列成疏散的顶生伞房式、伞形式或极稀头状式聚伞花序,有叶状或鳞片状苞片、稀无苞片。
花萼筒状钟形、漏斗状或筒状坛形,有5近于等长或稍不等长的萼齿,花后宿存而增大,包围果实,形状各式,膜质或近革质,具10纵肋和明显的网脉;花冠钟状或漏斗状,檐部稍偏歪,5浅裂,裂片大小近于相等,在花蕾中覆瓦状排列。
雄蕊5,插生在花冠筒中部或下部,等长或稍不等长,内藏或伸出花冠,花丝丝状,花药卵形,药室平行,纵缝裂开;花盘肉质,环状,围绕于子房基部,果时垫座状;子房2室,圆锥状,花柱伸长而向上弯,伸出或几乎不伸出花冠,柱头头状,不明显2裂。
蒴果,自中部稍上处盖状开裂,果盖圆盘状或半球状帽形。种子极多,肾状而稍侧扁,表面有网纹状凹穴;胚环状弯曲,子叶半圆棒状。
分布范围
泡囊草属共约12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亚亚洲东部;中国有7种,分布于西部、中部和北部。
同属物种
坛萼泡囊草 Physochlaina urceolata Kuang \u0026 A. M. Lu
西藏脬囊草 Physochlaina praealta (Decne.) Miers
长萼脬囊草 Physochlaina macrocalyx Pascher
大叶脬囊草 Physochlaina macrophylla Bonati
漏斗泡囊草 Physochlaina infundibularis Kuang
泡囊草 Physochlaina physaloides (L.) G. Don
伊犁脬囊草 Physochlaina capitata A. M. Lu
检索表
1、花序为疏散的伞房式聚伞花序;具显著的叶状苞片或稀无苞片。
2、叶较小,长不超过15厘米,宽达7厘米;果萼不膨胀而下部贴近蒴果,厚纸质,筒状钟形或筒状坛形。
3、果萼筒状坛形(即筒部在果以上突然缢缩而萼齿向外展开),萼齿不等长;叶卵状三角形,基部心形或截形,全缘。中文名:坛萼泡囊草 Physochlaina urceolata Kuang \u0026 A. M. Lu。
4、果萼筒状钟形,萼齿近等大,直立或顶端略向外倾;叶卵形或近戟形,基部楔形;花冠黄色而仅脉纹紫色;有显著的叶状苞片。
5、叶卵形,全缘;花萼在花时长不超过花冠的1/3。中文名:西藏脬囊草。拉丁名:Physochlaina praealta (Decne.) Miers。
6、叶缘有少数三角形向前倾的粗大牙齿,最下端的一对牙齿更为显著,因而叶形常成戟形;花萼在花时长为花冠的一半或更长。中文名: 长萼脬囊草。拉丁名:Physochlaina macrocalyx Pascher。
7、叶较大,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通常长达14-22厘米,宽8-12厘米;果萼膨胀,杯状,膜质;花冠暗紫色;无苞片。中文名:大叶脬囊草。拉丁名:Physochlaina macrophylla Bonati。
8、花序较密集,成伞形式或稀头状式聚伞花序;有小鳞片状苞片;果萼膨胀,膜质,不贴近蒴果
9、花有明显的花梗,果时伸长到1厘米以上;花序成伞形式聚伞花序。
10、果萼漏斗状,萼齿向外张开;花冠黄色而仅筒部带淡紫色;叶近三角形、边缘有少数三角形的粗大牙齿。中文名:漏斗泡囊草 Physochlaina infundibularis Kuang。
11、果萼阔卵状或近球状,萼齿略向内倾;花冠紫堇色;叶通常卵形,全缘。中文名:泡囊草。拉丁名:Physochlaina physaloides (L.) G. Don。
12、花几乎无花梗或花梗极短,果时伸长不到3毫米;花序成头状;花冠黄色而仅筒部淡紫色;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波状或具少数三角形粗齿;果萼钟伏漏斗形,萼齿向外张开。中文名:伊犁脬囊草。拉丁名:Physochlaina capitata A. M. Lu。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同属物种
检索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