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纯伯(1928年4月16日~2010年11月10日)是中国自动控制学家,出生于
金坛区县。他于1950年毕业于
浙江大学电机系,并在1953年获得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冯纯伯于1958年获得苏联
圣彼得堡工业大学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领域。 冯纯伯在1986年因其系统建模方法及逢适应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获得国家教科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他发表了多篇论文,包括《应用非线性规划辨识线性系统》和《复合动态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分析》等。此外,他还著有《自适应控制》一书。 冯纯伯曾在
东南大学担任多个职位,包括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自动化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还曾担任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并成为东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
控制工程”的学术带头人。 1994年,冯纯伯当选为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随后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贡献在系统建模方法和自适应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认可。 冯纯伯于2010年11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2岁。他的研究对于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简介
姓 名:冯纯 伯
任教专业: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在职情况:在
性 别:男
所在院系:自动化学院
代表性著作: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代表性论文: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跟踪;模糊逻辑控制的一种新设计
研究方向:系统建模方法,自适应控制理论,自动控制
1946年 考入
杭州市浙江大学电机系,1950年7月毕业于该系电力组。
1950年 进入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研究生班,1953年7月毕业。
1952年 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输配电教研室代理副主任,1953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任该室副主任直至1955年9月赴苏留学为止。
1955年 进入苏联
圣彼得堡工业大学研究生院,1958年2月毕业,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58—1961年 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专业教研室主任,教师。
1961—1962年 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基础教研室主任,教师。
1962—1970年 任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1962年晋升为副教授。
1975—197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第二十四研究所,任技术员、室主任、副总工程师。
1976年6月—任
东南大学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3年自动化研究所成立时任副所长,1989年起任所长。东南大学1983年成立研究生院之日起任副院长。
1983—1989年 当选为
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第二、三两届理事会理事长。
1985年起 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
自动化分组成员。
1986年起 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动化学科评审组成员。
1988年起 任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自动控制学科组组员。
1989年起 当选为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91年起 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会自动控制学科组组长。
199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11月10日上午8时1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
江苏省人民医院去世,享年82岁。
人物生平
自动控制学家。
金坛区人。1928年4月16日生于
江苏省金坛市。1950年毕业于
浙江大学电机系。1958年
圣彼得堡工业大学电机系,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4年为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东南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在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研究方面,根据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方法,提出一种消除最小二乘辨识中的偏差的新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建模新方法,可用于开环及闭环动态系统辨识、降阶建模、集元辨识、频率特性辨识等。以泛函分析为工具,深入地研究了并联、串联、反馈等复合动态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给出其无源度的计算,因此扩展了已有的无源性
定理、V.M.POPOV的绝对稳定性判据等。这些都是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采用智能型的逻辑切换消除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当存在未建模动态时产生的失稳现象,提出采用智能切换实现仅用输出反馈即可实现的滑动模态控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以来,冯纯伯院士主要从事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的新体系。他首次提出偏差补偿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在自适应控制方面又首次提出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引入逻辑切换,提高全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既可简化控制结构,又可对付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这些工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好评。他独立提出了鲁棒性很强的建模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作出了重要发展。以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研究为题,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 奖及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在辨识领域他所培养的博士生
张颖于1999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他本人也曾二次获
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已培养出博士后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50名,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录用的文章已有5篇。
他所编写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与他人合编的《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等专著,均是全国统编研究生教材,已被广泛采用。其中《自适应控制》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
一等奖,和
张侃健博士合作完成的专著《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将于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50年代从事电力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
发电机的调节和
电力系统的综合控制提出过独到的见解。60年代起转而从事自动控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建立国内第一批国防自动控制专业做了开创工作,对多项军用控制技术作出了贡献。70年代以后在动态反馈系统的一般性理论、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创性的贡献。
中华民国时期内战不停,民生凋敝,大学毕业即是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百业待兴,到处需要建设人才。自1950年起国务院开始统一分配大学毕业生。当时
东北地区是建设的重点,急需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冯纯伯怀着一颗急切报效祖国的心情应召来到东北,进入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哈尔滨工业大学原系中长铁路局所属的技术学院,教学体系采用
苏联模式,教员都是苏联人,用
俄语进行教学,国家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决定将该校改造成为向苏联高校学习的样板。自1951年起延聘了大量的苏联高校教师到哈工大讲课并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为了向苏联学习,全国各高校选派了一批青年教师到哈工大研究生班学习,这批研究生毕业后都成了国内各高校的骨干。
1953年冯纯伯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因成绩突出颇受苏联专家的赏识。毕业后留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担任输配电教研室副主任。除讲课外为哈工大电力专业的创建做出过贡献。1955年秋被选派到苏联
圣彼得堡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学位。由于在国内已完成过研究生学业,俄文和基础都较好,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取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在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中这是首例。
1958年3月冯纯伯仍回到哈工大,回国不久,“大跃进”运动开始,冯纯伯主持了电力专业的科研工作。当时我国已有建设
长江三峡水电枢纽的动议。哈工大电力专业积极参与
三峡大坝的科研工作。为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在冯纯伯的主持下,组建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1958年底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第一台动态模拟发电机组投入运行,这在当时是全国最早投入使用的一台。1959年又参照国外报道研制了一套电力系统交流输电专用电子模拟计算机,这在国内属首创。这些设备为开展输电系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手段。
1960年
苏联撕毁中苏合作合同,突然撤走援华的大批专家,许多建设项目被迫停顿。为填补撤走的苏联专家的空缺,冯纯伯被派往某军工厂短期工作,协助试制苏式导弹。回校后不久被调到原校自动控制专业,主持教研室工作。在该专业工作期间,他为培养军用自动控制人才和国防科研作出了显著贡献。
为加强三线建设,筹建
重庆工业大学,1970年末
哈尔滨工业大学部分教师被调往
四川省,冯纯伯也是其中之一。1974年重工大撤消,冯纯伯乃转入
江苏省南京市原六机部第七研究院第二十四研究所。入所后冯纯伯从一般技术工作做起,直至担任室主任和全所副总工程师。为产品的改进提出重要改进方案,因此获江苏省1978年科学大会奖。
1979年6月冯纯伯返回高教岗位,调至
东南大学任教。198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东南大学建立自动化研究所,冯纯伯被任命为副所长,协助学部委员
钱钟韩教授主持该所日常工作。自此开始专心于《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博士点的学科建设,在培养研究生和开展学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1991年为止经他指导而取得工学博士学位的博士已有十位。因在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1996年科技进步
一等奖。并于199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观点
50年代冯纯伯从事电力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此期间发表了有关 论文十多篇。1959年首次提出
计算机型
发电机励磁调节器的方案,该方案保证在各种运行情况下均可对发电机参数进行补偿,这一思想在国际上是领先的。1960发表的“
电力系统微小机械振荡”,研究了复杂电力系统的调节和静稳定计算,这是对美国学者G.Kron首创的张量分析法的重要发展。80年代冯纯伯指导过几位硕士研究生和一位博士研究生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进行研究,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来篇。这些论文中有的提出了电力系统静稳定的快速算法,有的提出发电机组的综合调节方法,有的研究了多机组电力系统的镇定,有的研究了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策略等等。这些工作得到同行们的好评。
见解
在系统参数辨识方法中有多种变形的最小二乘算法,这些算法都有各自的缺点,有的收敛性不能保证,有的精度不高,有的要求先验知识太强,等等。冯纯伯采用对输入输出信号预过滤的办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偏差补偿最小二乘辨识算法,这种算法鲁棒性很强,无需噪声的先验知识,适用面广。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的机关学报《Automatica》在发表有关此法的一篇论文时称这是对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发展。这种对输入输出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思想还为辨识传递函数及其因子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面冯纯伯的主要贡献有: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引入智能切换以确保系统全局稳定的鲁棒性;一般认为广义预测控制鲁棒性较好,然而冯纯伯和他的学生对此分析的结果说明广义预测控制的鲁棒性存在缺陷,纠正了国际文献中的误解,并提出了能保证鲁棒性大大提高的新的设计方案。
由于在系统建模方法和自适应控制设计方面的显著成果,冯纯伯获国家教委1986年科技进步
一等奖及1991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94年被
俄罗斯科学院遴选为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自动控制专业是我国第一批创建的自控专业。由于国防建设的需要,60年代起该专业转为国防服务,冯纯伯被调去主持专业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奋斗,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以及国防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已有一定的规模。经过许多同志近30年的努力,现在哈工大的自动控制专业已成为国家的一个重点学科点,多年来为国防科研作出过多项重大贡献。虽然70年代起冯纯伯就调离了这个专业,但他为创建该专业所做出的贡献是同事们所推崇的。
理论研究
动态反馈系统的一般性理论始终是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一块基石,近年来人们深入研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系统建模、多变量及复杂系统的控制等等问题,对这一问题有更强的兴趣,并有新的认识。冯纯伯在从事系统建模及自适应控制等的研究工作中深深感到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发展动态反馈系统的一般性理论。他以泛函分析为工具,深入地分析了并联、串联、反馈联结的复合动态系统的无源性(正性)及稳定性。所得的结果发展了有名的无源性
定理、V.M.Popov的超稳定性判据以及小增益定理等。这方面的结果在《
中国科学》、《
自动化学报》以及国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研究成果
转入自动控制专业后,在冯纯伯的倡导和主持下,专业教师从事过多项国防科研工作,诸如舰艇防摇、
空空导弹导引规律的分析研究等等。冯纯伯为完成这些项目作出过自己的贡 献。特别应提出的是在第七研究院第二十四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提出了用电子平台代替机械稳定平台的方案,这个方案实现后可使舰用三座标雷达的重量减少近三分之一,这对舰用雷达的发展意义重大,冯纯伯因此获1978年
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个人荣誉
1991年,获得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纪念证书。
人物评价
冯纯伯在推动
中原地区自动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培养军用自动控制人才以及开展国防科研工作方面贡献卓著。冯纯伯在中国自动化领域贡献突出,其德才兼备、孜孜不倦教诲他人、严谨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出色的学术思想堪称我们学习的典范。(
东南大学新闻网评)
冯纯伯于中国自动控制领域获取的成绩这般璀璨夺目,甚至在国际领域中他都具备自身的发言权。(《
常州日报》评)
冯纯伯对待学术态度严谨,为中国自动控制事业的发展贡献卓越。他爱国且敬业,为人淡泊包容,学识丰富深厚,性格谦逊有礼,还诲人不倦,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著名自动控制学家,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
中原地区的科学事业当中。(
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