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罗钦可
亚历山大·罗钦可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罗钦可(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Родченко),生于1891年12月5日(儒略历:11月23日),卒于1956年12月3日,是美术家、雕刻家和摄影家,结构主义和设计学派的创建人之一。
人物经历
罗氏是十月革命后一位最全面的结构主义和生产主义美术家。他早期以绘画和平面设计为主,后来转至摄影和集成照相。他的摄影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在形式上寻求创新,反对画家式的审美观。为了配合他的分析—纪录性摄影系列,他经常从出人意料的角度拍摄,通常是俯视或者仰望,为观赏者带来震撼,常令他们一时间认不出熟识的景物。他写道:“一个人在摄影时要拍摄数张不同的照片,从事物的不角度不同的情况出发,应该像从周围观察而非像从同一个钥匙孔看了一次又一次。”宣称“绘画已死”的艺术导师。他与艺术家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结为夫妇。
构成主义
罗钦可是构成主义的三位创始者之一;其他两位是塔特林(V.Tatlln)、贾柏(N.Gabo)。他是“人民启发委员会”(PeoplegsCommlssariatforEnllghtenment)艺术部门的一分子,也是“新艺术博物馆”(Museum ofFineArts)的馆长,并且在应用艺术学校(SchoolofAppliedArtVKHUTEMAS)教了十一年书(1921—31),且是该校技术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前卫杂志(LEF)的创办者。这些经历充分显示了他的官方身份,驾着“苏联新艺术”的方向盘,朝人民大道一路开去。一直是个大光头,长得很像明星泰利沙瓦拉的罗钦可,是一个世代毫无田产的贫农子弟。他十分顺利的能够从家乡圣彼得堡(Peterburg)搬到卡山(Kazan),而后进入莫斯科的艺术学院就读。在学院就以前卫的绘画表现而闻名。然后一直带着御用画家的色彩,步入康庄大道。不过,等到罗钦可爆发出“自我观点”时,他又彻底的被官方一手策划出来的舆论毫不留的痛加批判。除了早年遭遇要比弗拉基米尔·塔特林、贾柏顺遂之外,罗钦可的观念也是最激进的。
名言
相机是社会主义之社会与人民的理想眼睛,只有摄影能回应所有未来艺术的标准。
—Alexander M.Rodchenko
艺术特点
在俄国的整个摄影史上,我们看到最多的影像是:阅兵大典、工厂建设、勤奋的农民、开朗的工人。光是列宁在各种场合的纪录照片,就可编上厚厚一巨册了。这种只有内容而没有形式的纯纪录,使所有人拍的照片都是大同小异的,当然引不起国际影坛的垂青。在这种情况下,唯独那些离经叛道的人,才敢不顾一切的去掌握艺术本质里相当重要的形式问题——也就是个人的观点,才有可能成为“摄影家”而不只是“照相师”。
他在一九二三年又发表了惊人的学说,声称“绘画已死,艺术家应同时具备画家、设计家和工程师的三重任务。”然后就从此搁下画笔、油彩,而拿起相机。他认为:“相机是社会主义之社会与人民的理想眼睛。”“只有摄影能回应所有未来艺术的标准。”
他的照片不是“抑视”就是“俯嫩”,再不就是把地平线弄歪,使对象和观看的人失去了水平观点。他会采取这么偏激的角度也是有理由的:“为了指导人们以新的视点去看事物,必须先拍相当普遍的物体;以完全不期然的角度的位置去拍他们熟悉的东西,而以一系列不同的观点去拍摄他们不熟悉的事件……”“……而描述现代生活最具教导性的观点,是那些由上、由下的在对角线上所拍到的照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构成主义
名言
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