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乐团(The Smiths)是活跃于1982年到1987年的
英国摇滚音乐团体。团主要的创作人物是主唱摩瑞西(Morrissey)和强尼马尔(Johnny Marr),虽然只有两张单曲进英国十大排行,但唱片销售量仍然很多。
乐队成员
Morrissey (1982-1987,主唱,
钢琴)
Johnny Marr (1982-1987,
吉他,键盘,
曼陀铃,
贝斯,
口琴)
Andy Rourke (1982-1987,贝斯,
大提琴)
Mike Joyce (1982-1987,鼓,合声)
Dale Hibbert (1982,贝斯)
Simon Wolstencroft (1982-1983,鼓)
James Maker (1982-1983,舞蹈)
Craig Gannon (1986,节奏吉他)
乐队介绍
成就
在1980年代
英国的独立音乐背景中,史密斯乐团算是最成功的
另类摇滚乐团之一,他们对后来的独立音乐影响很大,包括
英伦摇滚的音乐趋向和一些乐团,例如
the Stone Roses、
Radiohead、布勒乐团、皮乐团(Suede)、
绿洲乐队、
The Libertines、
鸽子乐团(Doves)等等。
当时史密斯乐团最引人著目的事情有两项,一是摩瑞西那特别、措辞巧妙、又充满争议的歌词;二是马尔的音乐,让以
吉他为主的歌曲在跌出英国排行榜后再度受到欢迎。
短短五年间,他们发行过四张专辑和许多单曲。在他们未解散前,
英国以外的唱片销售市场并不太好,但在迈向21世纪前的那几年,无论是在家乡还是海外,他们的拥护者则逐渐增加了起来。
Strangeways,Here We Comes 大概应该算是 the Smiths 乐队最好玩的一张专辑,第一首[Rush and a Push and the Land Is Ours]就在八十年代轻快的节奏里,增添了一些不协调的苦涩,还有Girlfriend in a Coma(昏迷中的女友),Unhappy Birthday(不快乐的生日),Paint a Vulgar Picture(画一幅粗俗画)等,在充分展示了 Morrissey 的诗人式的智慧之外,也清晰地打上了他的标签,吉他手Marr 似乎处于一种被弱化的尴尬地位.1987年8月The Smiths 宣布解散,随后即发行了这张已经完成了的专辑,看起来在 The Smiths 的最后阶段,Morrissey 和 Johnny Marr已在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前进。乐队解散之后,Morrissey 开始开拓个人生涯,Marr 则辗转于各乐队之间,Pretenders、The The、 Electronic、 Bryan Ferry、Talking Heads、Billy Bragg、Kirsty MacColl、Pet Shop Boys、Styx...1992年当 Johnny Rogan 的一本有关 The Smiths 的传记发地后,
英国又掀起了一次“The Smiths狂热”,人们又开始了对他们辉煌岁月的怀念。
The Smiths 当年被视作“另类”,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在其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绿洲乐队、BLUR等新晋乐队的走红,the Smiths又成为众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然而,尽管The Smiths在英国的流行音乐史上有着与Pink Floyd一样并驾齐驱的地位,但他们离中国乐迷还是很远。而Boy George则要比他们幸运得多。这主要是因为The Smiths的音乐实在有欠娱乐性,而且还带点不正常“性”。但是作为80年代最闪耀的一支乐团,The Smiths已经受到了两个时代乐坛的尊敬。1982年春天,曼彻斯特诞生了一支日后光芒四射的伟大乐团——它便是此文的主角。主音Morrisey和吉它手JohnnyMarr是乐团的中坚人物。之前Morrisey曾短暂地加入过两个乐团,也曾在 《Record Mirror》写过乐评。Marr则参与过许多乐团,但那些乐团都没有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什么影响。到了1982年夏天,他们决定录制样带,于是乐团吸收了鼓手Mike Joyce和贝司手
安德鲁 Rourke,后者也是Marr的校友,那一年Marr、Mike和Andy都是19岁。第二年春天,乐团与独立厂牌Rough Trade签约了,并发行了第一张单曲“Hand In Glove”,它打入了Top 50。1983年夏天,有几家小报指责The Smiths的歌词对儿童有不良诱导倾向,以雄辩着称的Morrisey此时以Smiths发言人的身份,坚定地驳倒了谣言。随后乐团开始为他们的第一张唱片作准备。1983年11月,乐团发地了他们的第二支单曲“This Charming Man”,这首极富攻击性的作品进入了
英国榜Top 30。1984年,Smiths再上一层,单曲“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 ”升至12位,首张大碟《The Smiths》显示了他们的潜能,以及倾斜的中性歌词、 Marr生机勃勃的
吉他演奏。唱片中有一首“Suffer LittleChildren”是Smiths送给60年代
摩尔人大屠杀惨案儿童受害者的一首挽歌。后来Morrisey在一次现场演唱时让 一位儿童受害者的母亲站在自己身边,当这幅照片在报纸上刊登时引起了社会哗然。
熟悉Smiths的朋友都知道这个乐团拥有一位突出的同性恋者主音,不错,Morrissey确是同道中人。人们有兴致的话,还可以往下数出很多红得发紫的名字:Boy George、 Pet Shop Boys、 Erasure、Little Richards、K.D.Lang、Anne Lennox、Melissa Etheridge……Morrissey的独身态度开启了人们对人类性行为反思的大门,他常常站在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立场去思索这个世界:动物权益、特权阶层、功名地位、新旧文化。他用广博的音乐来实现一个旅行家对梦进行寻访的宿愿。在一首自传性的歌曲“Heaven Knows I'm Miserable Now”中,这位歌者尽情欢颂着痛苦。到了1984年,Smiths已被所有音乐评论誉为
英国当代最佳组合。专辑 《Meat Is Murder》 展示了Morrissey日益关注社会的倾向,同名歌曲被《Q》杂志评为改变世界的10首歌之一。专辑抨击了当时英国猖撅的校园暴力、少年凶杀和虐待儿童。Marr出色
音乐表演使他也成为英国80年代最受尊敬的
摇滚音乐吉它手之一。《Meat Is Murder Smiths》是Smiths短短音乐生涯中一张里程碑式的唱片。
落没
1985年夏, Smiths开始危机四伏。先是与Rough Trade唱片起争执,耽搁了新唱片的如期发行;贝司手
安德鲁因吸食海洛因而被短暂地逐出乐团,但他很快改过自新了。乐团增加了第二吉它手Craig Gannon。1986年6月,Smiths发行了乐团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张专辑《The Queen Is Dead》 ,它的多变风格和庞大力量为Smiths赢得了日趋沉闷的
英国乐坛集体性的欢呼。唱片的基调和情感是令人吃惊的,从标题曲的雄伟壮观、“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的浪漫幻想到“Frankly Mr Shankly”和“Some Girls Are Bigger”的荒谬喜剧。Morrissey当时针对的对象其实不是伊丽莎白女皇,而是
玛格丽特·撒切尔。不过后来Morrissey在他90年的大碟《Viva Mate》中收录了一首“Margret On Guillotine”,终于圆了他的美梦。《Queen》和《Meat》并肩成为十年里
英国最优秀的唱片,一本
法国杂志还把《Queen》 评为80年代最佳唱片。至此,Morrissey与Marr已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耀眼的一对搭档组合,同时他们也达到了Smiths音乐生涯的巅峰。
1986年当Smiths进行英国巡演时差一点遭受一次厄运,原因是Marr遇上了车祸。当时还有一个谣言说Smiths准备跳到大公司EMI去。在Marr养病期间,另一位吉它手Gannon顶替了他的位置。Marr病好后又替换了Gannon。年底Smiths在布莱克顿学院进行了一场表演,这也是他在
英国的最后一次露面。这时,一首新发行带有华丽摇滚风格的单曲“Sheila Take A Bow”把他们重新又拉回了Top 10。很快他们又发表了一张排练作品汇录的专辑《The World Won't Listen》。此时Marr对Smiths的方向已不抱更大的幻想,于是他私下宣布准备离开。Smiths的未来已是一个问号了。经过冷静的思索,87年8月Smiths终于宣布解散了。随后,一张《Strangeways Here We Come》发行了,这张唱片清晰地显示出在Smiths的最后阶段, Morrissey和Marr已在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前进。
以上便是Smiths这支80年代以来最具传奇性的乐团塑造的一段神话。Smiths后,Morrissey开始开拓个人生涯,Marr则开始了跳马式的一次次练习,从Pretenders到The The、 Electronic、 Bryan Ferry、Talking Heads、Billy Bragg、Kirsty MacColl、Pet Shop Boys、Styx. ……92年当Johnny Rogan的一本有关Smiths的传记发地后,
英国又掀起了一次Smiths的狂热,人们又开始了对Smiths辉煌岁月的怀念。
专辑封面
史密斯乐队的专辑封面设计风格独特,通常是双色调。并且经常选用电影明星作为封面的全部内容,这其中就包括演员
阿兰·德龙、
乔·达里桑德罗、Jean Marais、
詹姆斯·迪恩等。
封面是由莫里西和业余的贸易艺术协调员Joe Slee设计完成。他们从五六十年代的老电影和英国名人中取材,而乐队本身却并不会出现在封面中,曾有英国演员反对他的照片被史密斯乐队使用。
歌词
乐队的歌词主要由
史蒂芬·莫里西完成。他的歌词,虽然表面上是令人沮丧的,但往往充满尖酸的幽默和讽刺。
莫里西早年曾受到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影响,在他童年时期很感兴趣的一部电视剧"kitchen sink"(一部反映
社会现实主义的60年代电视剧)也给了他不少灵感。
莫里西写的歌词,通常是关于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也有像“Suffer LittleChildren”(受苦受难的儿童)和“Meat Is Murder”(吃肉是谋杀)这样关注社会问题的歌曲。作品风格基本上都是以绝望,无助,注定失败的爱情,和他人的拒绝与死亡构成,而这些歌词也让他成为了叛逆青年文化的代表。
一项研究发现,史密斯乐队歌词的词汇量,是所有乐队中最大的,在他们的前三张专辑有超过1100个不同的词语。
专辑列表
录音室专辑
⒈ The Smiths(1984年2月20日)
⒉Meat Is Murder(1985年2月14日)
⒊The Queen Is Dead(1986年6月16日)
⒋Strangeways,Here We Come(1987年9月22日)
其他专辑
⒈Hatful of Hollow (1984年11月12号)
⒉The World Won't Listen(1987年2月23日)
⒊Louder Than Bombs(1987年3月30日)
⒋Stop Me(1988年1月21日)
⒌Rank(1988年9月5日)
⒎...Best Ⅱ(1992年11月2日)
⒏Singles(1995年2月20日)
⒐The Very Best of The Smiths(2001年6月4日)
⒑The Sound of The Smiths(2008年11月10日)
⒒The Smiths Singles Box (2008年12月8日)
EP
⒈ The Peel Sessions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