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绶(1783-1842),字芸甫,一字佩之,号竹坪,
临川区(今
抚州市)人,寄居广西桂林。
清代著名画家兼诗人,曾任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人称“李水部”。李秉绶擅长书画,尤其梅竹画作品佳。作品收录于《粤西先哲书画集序》《
墨林今话》等。
李秉绶(1783-1842)字佩之、芸甫,号竹坪、
信天翁科、环碧主人。祖籍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
江西省进贤县温圳),寄籍广西桂林。清代著名画家兼诗人。曾居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人亦称“李水部”。后辞官回
桂林市,专心画事。
以诗画著称于世,尤擅画梅竹。所画梅竹,兴到落笔,脱弃凡近。其写意杂卉,大约以
沈周、
陈淳为宗,旁及
徐渭、
石涛、
华岩诸大家。兰石则专师
钱载,纵逸秀挺,为世所赏。时人有诗评价说:“风兰雨竹写大意,绿水青山归寓公。都识临川李水部,墨痕犹借绮楼中。”
爱新觉罗·颙琰十二年(1807)在桂林虞山韶音洞、叠彩山风洞、伏波山还珠洞、普陀山七星岩口各刻兰竹两幅,为桂林石刻中的珍品。其中,刻于叠彩山风洞口的两幅为风竹和露根兰;刻在
七星岩洞口的两幅为摇曳于风雨中的
南天竹。可惜的是,七星岩的兰竹石刻毁于“文革”,其复制碑现藏于桂海碑林博物馆。叠彩山碧霞洞还题有“墨云深处”四字行书。
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尝作苍松
方柱石图。与
朱鹤年、汤贻芬等齐名,有“乾嘉十六画人”之称。能诗,广交墨友。《李芸甫杂卉十六叶》为
桂林市地方史志总编室所珍藏。
他长期定居于桂林榕湖西岸,并在
叠彩山的白鹤洞下修建画室,取名“环碧园”。当时在桂林的文人墨客常聚会园中,谈古论今,研讨画技。
不仅李秉绶在桂林历史上很有名气,他的父、兄、侄、儿等人也是名人。他的父亲
李宜民以盐业起家,捐钱修建桂林华盖庵,刻金刚经和
十六尊者像,颇得时人称颂。他的兄长秉礼工诗,嗜书画,且好结纳,一时画人书家,皆是他家中的常客。另外两个哥哥秉和秉,一个工篆隶善山水,一个善篆隶写
墨兰。宗瀚的书法是李家的一绝;宗涵工
花毛竹、毛;儿子宗桂八岁即解书画,竹石亦佳。因而,李氏家族在当时有“一门风雅”之称。其中尤以
李秉礼、
李宗瀚、李秉绶成就突出,最具影响,并称“诗书画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