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1427年11月21日-1509年8月17日),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吴门画派创始人。
1427年,沈周出生在苏州府
长洲县(今
江苏省吴县)
相城区的书香世家。1433年起,沈周师从
陈宽。1439年,沈周上书为父辩白而得到时人推崇。1441年,沈周凭《凤凰台歌》得
崔恭赏识,得以免除父亲之役。1444年,沈周娶妻陈慧庄。1454年,沈周易,得避卦之九五,由此拒绝苏州
知府汪浒的举荐。1457年,沈周始学水墨。1467年,沈周作《庐山高》大幅贺老师陈宽72诞辰。1473年,长子云鸿开始持家,沈周得以不问家务而专事于笔砚。1478年,沈周作《虎丘送客图》并诗赠别徐源。1484年,沈周更号“白石翁”。1498年,沈周作《乾坤四大景图》,以
赵孟頫笔法作庐山泉、
唐朝笔法作
泰山松、
王蒙笔法作
黄鹤楼、
吴镇笔法作峨嵋雪,各景均题以长诗。1509年8月17日,沈周因病逝于家中。1513年1月17日,葬于相城西牒字圩之原。
沈周的山水画最负盛名,其作品包括图册《
东庄图》《两江名胜图册》《吴中山水图》《卧游图》等,还有如《
听泉图》《魏园雅集图》《采菱图》《
京江送别图》等。沈周在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他的书法学习
黄庭坚,字遒劲奇倔,并将书法用腕、运笔之法运用于绘画,在外讲力度,内讲蕴润的山水画,明显吸收了书法的运笔之法,创立了有形式美感的法、叶式、树式等技法。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亦作玉田翁,人称白石先生。明宣德一年(1427年),沈周出生在苏州府
长洲县(今
江苏省吴县)
相城区的一个书香世家。沈家世代隐居吴门,祖父、
伯父、父亲都精书善画,不乐仕进。他从小精读诗文、刻意经学,拜
杜琼、刘等多位老师学画,时常摹临古人画作,学习用笔用墨、构图布局、风格气韵。
1433年(
宣德八年),7岁的沈周师从
陈宽,同师者有都(良玉)、王汝和。这一时期内,沈周与陈宽长子仪相识,交仪渐厚。1438年(正统三年),他的父亲恒任粮长之职,在来于城乡间,与长洲
县丞邵昕交厚。沈周因此常随父入城,得识
邵氏兄弟。
人物经历
初露锋芒
1439年(正统四年),沈周之父恒因粮租事为知事所窘迫,沈周上书为父辩白,由此得到时人推崇。1440年(
正统五年),沈周随父入
苏州市,宿西禅侍,与寺僧明公相识。1441年(正统六年)秋,沈周代父听宣
南京市,为百韵诗上户主事
崔恭,恭得诗惊异,疑非其作,面试《凤凰台歌》,沈周援笔立就,词采烂发。恭大加激赏,称其有王勃之才,即日下撤,免除其役。1443年(
正统八年),周本初主沈氏塾,沈召从之学,沈周遂与订交。
1449年(正统十四年)秋,沈周闻
土木堡之变,赋《己巳秋兴》诗,颇寓忧国之思。1454年(
景泰五年),
苏州市知府汪浒欲荐沈周以应贤良,以书敦遣。沈周筮易,得避卦之九五,曰“嘉
朱家溍”,遂辞不应。1455年(景泰六年),沈周居粮长任中。逢岁饥,沈周雷偿缺额,致妻脱簪耳以应而无吝色。1457年(
朱祁镇天顺元年)秋,
徐有贞流放
金齿,沈周赋七律送之。同年,沈周始学水墨,作《支删图》以赠顾余庆(崇善)。1458年(天顺二年),刘钰
自刑部浙江清吏司任中奔母丧回,沈周因其事而赋诗。1461年(天顺五年)春,沈周闻徐有贞由金齿召回原籍,喜而赋诗。同年秋,刘钰出任
山西省按察金事,沈周赋诗送之。
佳作频出
1462年(天顺六年),沈周与
周本阔别十年而重逢,为其赋诗题竹。同年5曰9日,沈周以
杜琼《溪山读书图》转赠周本。1465年(
朱见深成化元年),沈周与史鑑邂逅于吴宽处,言语契合,遂订交。同年11月3日,沈周鉴定
赵雍《沙苑牧马图》真迹,题诗记之。同年,沈周得
王蒙《
太白山图》,珍藏之,不轻以示人。1466年(成化二年)秋,沈周绘《云石风泉图》。同年11月13日,沈周于石湖归舟中仿
倪瓒笔意,作山水一卷。同年,
徐有贞60寿诞,沈周与杜琼、刘钰一同赋诗,绘画为寿。沈周所绘为《芳园独乐园》。1467年(成化三年)6月6日,沈周作《庐山高》大幅贺老师
陈宽(醒庵)72诞辰,并题长诗一首。1468年(
成化四年)8月14日,沈周之弟沈召生日,沈周为作三绝,书扇为寿。同年,沈周题
林子山(
赵孟頫甥)《灌足图》;作诗自题小像。同年,沈周作《崇山修竹图》。
1469年(成化五年)1月25日,刘钰60寿辰,沈周随父恒、
伯父贞参与刘钰华诞。同年10月13日,沈周作《报得英华图》。1470年(成化六年)1月11日,沈周与刘钰同访魏昌,适
祝颢、陈述、
周鼎继至,相与会酌,酒酣兴发,陈述首赋五律一章,诸人和之。沈周复作《魏园雅集图》以记盛事,诸人题诗其上。同年,沈周为弟召作《桃花书屋图》。1471年(
成化七年)5月4日,沈周绘有《溪钓闲话图》《空亭秋色图》。1472年(成化八年)3月17日,刘钰病故,沈周作《哭刘完庵》诗,痛悼知己。同年春末,沈周闻
吴宽会试、廷试均获第一,大喜赋诗。同年8月17日,弟召病亡,沈周颇为哀痛,前后作诗多首怀之。同年11月21日,
伯父沈贞73寿辰,沈周与堂弟璞、及友人杨景章拜贺于全庆堂。1473年(成化九年)春,沈周题《古木群乌图》示长子云鸿,劝戒其以孝悌力田,力行己事为本,毋以区区画图为重。同年,长子云鸿开始持家,沈周得以不问家务而专事于笔砚。
专事笔砚
1474年(
成化十年)3月11日,沈周意临刘钰《峦容川色图》,以长文题记,论士大夫画之传承优劣。同年春,沈周作《鹤岑图》并赞,以彰同郡处士
朱存理。同年初夏,
谢缙(字朝用)出任安仁知县,沈周赋诗送之。1475年(成化十一年)春,沈周补题五年前旧作《桃花书屋图》。同年4月,沈周题黄公望山水小幅,题
吴镇墓,补题相城僧福公所藏之《送酒赏菊图》。同年6月,沈周为堂弟沈璞(德蕴)作《湾东草堂图》,并附长诗,赞其力田养亲。同年10月26日,沈周作《空林积雨小景》。1476年(
成化十二年)9月2日,沈周与陈颀游西山牛头峰,作《
秋山图》;又和
苏轼咏林通诗韵,题所藏林氏手札二帖。同年秋,沈周访东庄,时
吴融已卒,
吴宽居家服丧,沈周因作《挽东庄吴翁》诗。1477年(成化十三年)1月24日,沈周补题六年前旧作《溪钓闲话图》。同年6月15日,沈周赋《端午漫书》诗,因父未殡,家境甚窘,兼水灾不断,苛政扰民,故语颇涉忧患。
1478年(成化十五年)1月25日,沈周葬父恒于天平山北之隆池。1480年(
成化十六年)1月,沈周长孙夭折,作诗哭之。同年,
王恕巡抚苏松数召沈周询问时政得失,而沈周以“君子思不出其位”婉谢陈说时弊。同年2月22日,沈周作《虎丘送客图》并诗赠别徐源。同年,沈周临
戴进《谢安游东山图》,作《仿梅道人轴》,为惟德作《汲泉煮茗图》。1481年(成化十七年)春,沈周为
杨守陈摹
吴镇《竹岩清霁图》。1482年(成化十八年)1月26日,沈周作《
松鹤图》。同年4月2日,沈周作《祝寿图》贺陆氏母80寿。同年,沈周曾游
天平山,归而以吴镇笔法作缓画长卷。1483年(
成化十九年)春,沈周题父亲
沈恒所作《查》《菊》二图;作《白牡丹》并赋《浪淘沙(其八)》一首于上;为
徐霖题画。同年6月17日,沈周作《
古木寒泉图》。秋日,仿
王蒙作《山水轴》。同年,题元代画家孙君泽山水以赠
华珵。
1484年(成化二十年),沈周更号“白石翁”,印为赤松山农金琼所制。同年,沈周应伯父
沈贞之命为汝高作《溪山秋色图》;题
钱选《
渔乐图》。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4月24日,沈周游庆云庵,应寺僧天泉禅师所请为作《仿倪山水》一轴。1486年(
成化二十二年),沈周绘《溪山晚照图》;题《湖山佳趣图卷》;重题《参天特秀图》;画松寿
王恕。同年5月3日,沈周为
朱存理作成设色山水长卷。此卷自成化乙巳(1485年)春日起,且画且辍,历一年而成。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春日,沈周为苏文辉作《瀼西草堂图》,并题以诗。同年9月2日,沈周题所仿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同年,沈周闻
李纯崩诏,有诗记之。1488月(
朱祐樘弘治元年),沈周题弟子
吴麟所临《王蒙太白山图》。之后,沈周为郑景顺作《训子图卷》并书长跋于《郑氏家训》后,强调诗文要起“吉语肤近
可人”之教化作用。同年8月13日,沈周为报赵文美所赠汉鼎,作《春山叠幛图》谢之。同年9月20日,沈周题
杜琼《溪山佳趣图卷》。
1489年(弘治二年)3月16日,沈周作《三多图》一轴。同年,沈周于双峨僧舍作《长江万里图》;临
马远《江阁图》;作《骑牛图》,作墨山水扇页,为卞
韩愈作拖欠三年之山水长卷。1490年(弘治三年)夏至日,沈周作《枯木竹石图》。同年8月18日,游西山,归而追想山中景色,遂作《西山秋色图》一卷。同年秋日,作《溪亭高逸图卷》。同年,作《设色山水巨册》12幅,各题七绝一首。1491年(弘治四年)4月24日,沈周仿
王蒙笔意作《山水轴》。同年秋日,仿王蒙《慈竹图》。1492年(弘治五年),沈周为甥仲修题34年前所摹之
赵孟頫《吴山双骑图》;作《墨菊图》。1493年(弘治六年),沈周临
赵雍作《秋山江隐图》。同年夏,作《千人石夜游图》,并录其与
杨循吉唱和之《千人石夜游图》。因染病乏力,仅书其唱,后为
徐霖代书。同年8月14日,寓承天寺习静房,为玉溪上人作《林唐清思图》。同年10月1日,书赵孟頫《十二峰词》。1494年(弘治七年),沈周作《虎丘恋别图》赠别浦守庵。同年9月,仿
黄公望笔意作山水图。同年10月13日,至吴宽东庄,作《五柳庄图》。
1495年(弘治八年)春,沈周作《花果卷》;为古中静(铁梅)题15年前所临之
吴镇旧作。1496年(弘治九年),
杨一清归省,沈周作《
江山秋色图》寄之,以抒思念之情;为文声题
杜琼所补之
谢缙山水;作《惜日歌》并画图;作《云冈小隐图》。1497年(弘治十年)4月6日,沈周作《
溪山高逸图》。1498年(弘治十一年),沈周作《乾坤四大景图》,以
赵孟頫笔法作庐山泉、
唐朝笔法作
泰山松、
王蒙笔法作
黄鹤楼、吴镇笔法作峨嵋雪,各景均题以长诗。1499年(弘治十二年)2月16日,王元珍持
周砥《宜兴小景山水》来访,割爱相赠,沈周作《铜官秋色图》酬谢。1500年(弘治十三年)8月25日,沈周为
杨一清作《遂庵图》一卷。同年12月10日,作设色《山水卷》。1501年(弘治十四年),沈周作《小轩雨意图》系诗寄赠吴宽;仿王蒙法作山水立轴。同年7月22日,重题旧作《崇山修竹图》。同年9月13日,作《洞庭秋色卷》。同年10月20日,写《溪山渔话图》。同年秋,作《烟树溪亭》小景;作《葡萄轴》。同年,题米友仁《
潇湘图》。
1502年(弘治十五年)春,沈周作《红杏图轴》贺刘钰之曾孙布获中
进士。同年夏日,于有竹庄作《双柏图》。同年9月15日,长题
北宋燕肃仿
王维《江干雪意图卷》。1504年(弘治十七年)春,沈周赋《落花》诗十首成,示
文徵明。同年6月13日,于
倪瓒《松亭秋色图》上题跋。同年10月22日,作《野菊图轴》。同年11月,作《双鸟在树图》。1505年(弘治十八年)11月3日,重题旧作《匡山新霁图》。1506年(
朱厚照正德元年),沈周应文徽明之请,临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题倪《水竹居图》;夜题
王蒙《太白林峦图卷》。1507年(
正德二年)8月14日,重题旧作《京口送别图》,念及与老友
吴宽昔日的友情,不胜感慨。同年,作《枯笔鸲鸟图》;为郭仙舟写《乔松图》,祝其七秩之寿。同年,书《有竹庄闲居诗卷》;因
拙政园主
王献臣之请补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卷》。1508年(正德三年),作《江泉寄傲图》;作《卖花声图》。
人物逝世
1509年(正德四年)春,沈周应吴纶之请赴
宜兴市,游善权(卷)洞,有《小水洞图》及纪游诗记此行。与沈晖雨中话别,因见湖西诸山没烟云间可爱,归而写《吴山图》以寄兴。旋卧病。同年5月23日,作《桥诗思图卷》;重题《七十四小像》。同年7月29日,
王鳌闻沈周病,遣人存问。沈周书绝句一首为谢,子墨惨淡,遂为绝笔。同年8月17日,沈周因病逝于家中。1513年1月17日,葬于相城西牒字圩之原。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沈周的家族世代隐居
苏州市,父亲恒古、
伯父朱家溍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他的母亲名为张素娩。1431年(
宣德六年),他的父亲恒充任粮长之职。1432年(宣德七年)9月5日,他的弟弟召出生。1458年(
天顺二年),沈周之父恒隐居乡里,以诗酒书画为乐。1463年(天顺七年),沈周祖父澄逝世。1506年(
朱厚照正德元年),沈周之母张素婉逝世。
感情生活
1444年(正统九年),沈周娶妻陈慧庄。陈慧庄为
常熟市富家陈原嗣之女,性夷澹柔静,略涉史书。沈周视之为良友,
朱存理生。1449年(
正统十四年),陈慧庄因归沈氏六年而未有出,遂为其纳妾。1486年(
成化二十二年),沈周之妻陈慧庄卒,沈周哀痛无比,作有《悼内》诗多首。1488月(
朱祐樘弘治元年)12月27日,沈周葬亡妻陈慧庄于西山宫竹园。
子女生活
1450年(
朱祁钰景泰元年),沈周长子
云鸿出生。1451年(景泰二年)末,沈周长女出生。1452年,憧仆陆达来家执事,行为勤谨,沈周后收其为义子。1502年(弘治十五年)9月17日,沈周长子云鸿病故。1503年(弘治十六年),沈周葬长子云鸿于益字乡新。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书画
沈周的山水画最负盛名,大量的绘写了江南实景山水,如图册《
东庄图》《两江名胜图册》《吴中山水图》《卧游图》等,还有许多作品如《
听泉图》《魏园雅集图》《采菱图》《
京江送别图》等。创作内容除了表现高士的隐逸生活外,还把视野扩大到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如庭园雅居,文人集会,赋诗饮酒,赏花望月,品茗听泉,访胜纪游,访友送行等。画格,即人格之投影。
沈周的代表作品多藏于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仿董巨山水图》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卧游图》等。
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几幅沈周精品,其中有《
东庄图》《
牡丹》轴(此画作于1506年,当时沈周已81岁)。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两幅沈周的杰作,一幅是《盆菊幽赏图》卷,画面中树石茅亭,亭中饮酒赏菊者三人,意态悠闲,布势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
烟江叠嶂图》卷,作于
正德二年(1507年),笔墨之运用,随心所欲,满纸烟恋,诚属沈周82岁晚年杰作。此外,台湾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沈周极有名的《
庐山高图》轴。
注:由于画作众多,以上仅列举部分作品
诗作
参考资料:(以上仅列举部分作品)
参考资料:
文作
创作特点
绘画
沈周在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
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
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
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
早期
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展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沈周的早期作品多构图严谨而饱满,景致安排繁复,用笔以牛毛皴为主,运墨谨慎而细致,对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控。此阶段,沈周的作品画面多以师仿为主。
王蒙的山水画多围绕真实风景进行描绘,主纪实,其位置经营、笔墨运用的形式是沈周山水画的主要启蒙。
沈周的“细沉”风格以《
庐山高图》为代表作。《庐山高图》画幅较大,构图饱满,景物排列紧致,只有画面上方留下少许空白。画中的高山、河流、怪松、野草、
吊桥、寺庙、腾云等景物一应俱全,表现出磅礴的气势和勃勃生机。而在画面景物的处理技巧方面,则显露出许多王蒙对景物精细处理的笔意。画中右下方几棵高耸的
松树,以怪异的姿态生长,但又不显得过于另类。
松针层层叠加,紧密感十足。
山石上的牛毛皴十分绵密,笔墨的干湿在不同质感的景物之上的运用十分恰当。此画作于沈周创作的早期,展现出大幅而细致的画面。
中期
四十岁至五十岁为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粗沈”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沈周在这阶段的山水画法主要取法元四家之一的
王蒙,兼学
董源、
巨然,形成细密风格特征,同时又不局限于家学与王蒙或宋画风格的影响,旁及
吴镇、
黄公望、
倪瓒等的画风。其绘画作品的样式由繁入简,由细入粗,且向大幅拓展。而在绘画题材上多取材江南田园风景,并以画家的独特情思融入笔端,表现出苍茫厚重的山水情境,作品已显现出“细沈”向“粗沈”转化的趋势。
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转型期大致是五十岁至六十之间,此时期为沈周的“粗沈”风格定型期。在这阶段,他一方面继续师承元四家,另一方面尝试着技法的创新,在探索与实践中成功地演绎了
王蒙、
董源、
巨然、黄公望、
米芾、倪瓒、
吴镇等的画法。而中晚期的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主要取法吴镇,并在继承与演绎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成功地将
黄庭坚书法笔意融入到山水画笔墨语言的表现当中,使其绘画形成“粗沈”的个人面貌。
《魏园雅集图》是沈周从“细沈”到“粗沈”风格转变的一幅典型的代表作,为沈周晚期的粗笔山水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画描绘了沈周、陈述、刘珏、
祝颢、周鼎等人在魏昌家庭院中相聚时饮酒填词的雅境,画家沈周触景生情,以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中的写生山水画法进行创作。画面采取了黄公望常用的三段式构图,整体来说画面构架是在做减法,笔墨的运用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这是沈周在
王蒙笔意之上融入黄公望式构图和浅山水的一幅作品,画面中间的山石造型同《富春山居图》中山峦的造型和用笔运墨十分相似,
山脊以苔点点缀,两边则以浅墨从山脚着手向上轻扫,强调山峦的饱满和山势的走向。山脚有平台,与高山相互衬托,增强了画面高矮、疏密的对比。《魏园雅集图》中有一些因水墨流动而产生的纹理,对深
黑色皴法的处理一改层层叠加浓
淡墨色的方法,山石则以结构处的苔点为起点,以淡墨往上扫出长短不一的线条,勾带出山石的立体感,这体现出沈周粗笔山水画的独特特征。
晚期
沈周山水画艺术的绘画晚期是六十岁以后。这时期沈周的绘画,将
吴镇多变的笔墨之道、
王蒙画风中的细密厚润和
黄公望笔法的雄伟潇洒融为一体,“集诸家之法”而形成一种练达、浑厚、苍茫、苍润的山水画艺术风格,成功地表现出了一个画家对自然的阐释、对笔墨的释放和自我精神的表现。他晚年的作品用笔沉稳,浑厚简达,湿润苍茫,雄健而坚实,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真正意义上的“粗沈”风格特征日臻成熟。
《苔石图》为沈周在吴镇恣意潇洒的写意笔墨影响下的一幅“粗沈”风格的代表作。在《苔石图》中,沈周将
淡墨、浓墨、焦墨、泼墨等用墨方法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的湿墨,画面气韵温和雅静。画面多以淡墨表现山石轮廓,再以枯笔着淡墨扫出山石的肌理,最后以浓墨点苔。画面来回反复的地方极少,多为在
黑色湿润时加入浅墨,以水的流动性晕染墨色。树干多以淡墨随意勾勒,左右参差不齐的线条轻扫出树枝,为画面中的又一点睛之笔,使画面更显生动有趣。画中对怪松的表现融合了
吴镇的画松方式,以夸张乖戾的形态展现出树的韧劲,用粗笔着墨干扫出树皮的纹理,以湿笔浓墨渲染树叶,并在整体上以浓墨点染,区分树叶的虚实远近。枝丫的形状有力而肯定,造型灵动,非常有
张力。暗处的虚实处理很精彩,整体而有序。树叶之间更是层层叠加出画面的韵律感,墨的浓淡、景物的大小和疏密相辅相成,提升了画面的厚重感。这是沈周晚期山水画作的特点之一,用笔简逸而遒劲、清雅而沉重。
书法
沈周将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自元代
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的理论之后,将书法的用笔运用于山水画,沈周是首创者,他的书法学习
黄庭坚,字遒劲奇倔,与他的山水画苍劲浑厚相得益彰。他将书法用腕、运笔之法运用于绘画,在外讲力度,内讲蕴润的山水画,明显吸收了书法的运笔之法,创立了有形式美感的皴法、叶式、树式等技法。如《卧游图》之一,简笔草草,用粗阔的线条勾皴山石,最后以浓墨作苔点。画树以一个主干稍分几个大枝,或以粗点点叶,或分“个”“介”形勾叶,这是书法用笔在画中的良好体现。
作诗
沈周题诗的内容和情感,紧扣画题和意境,阐发或补充画面的思想内涵,尤其在他的山水画作品,几乎幅幅都有题画诗附在上面,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为作品增色不少。沈周的题画诗不仅题在自己的作品中,还喜欢与友聚会时,作为兴致与友人分享,题在他人的作品上。沈周现存诗歌大概在一千四百首左右。就仅存之作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可看到其宗唐、习杜的痕迹,即:即事即景,以文为诗;诸体兼备;关注民生、参与世事的儒士精神等。沈周从学唐入门,中年后转而宗宋,晚年诗歌出入唐宋之间。沈周晚年,转拟苏、陆,有多首次
东坡区清虚堂韵诗作,平白、主意、主理的诗歌成为其中晚年的主体,也正是这部分诗歌特色,沈周诗歌被冠之以“教外别传”的评价。
主要影响
沈周是中国十五世纪后期
戴进之后最有影响的画家。其艺精博,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各科,水墨、青绿、浅绛等表现形式兼善,是艺苑中的全才,而且博采众长,使他成为吴中人士受人敬重的长者。其艺术也洋溢着淳朴、磊落、豁达、儒雅的气质,画艺广为人们称颂和追踪。世人仿其作品谋生者不少,据
祝允明记述。
沈周画“片朝出,午已见其副本,有不日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
沈周的
写意花鸟画除了勾花叶法,还有纯用没骨法、双勾法、水墨淡彩法,种种表现方法,都是在花鸟画技法上作出的新拓展。由于其用书法入画,其水墨花鸟沉着、浑厚。值得一提的是其在造型上突出花鸟某些特殊性格,创造了“不似之似”的艺术形象,所以有评曰其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其表现内容及艺术形式的探索直接影响了后来杰出的写意花鸟画家
陈淳和
徐渭,把水墨写意花鸟画推向了高峰。
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经沈周、
文徵明创建后,在当时形成很强的阵营,代有传人。沈有较多追随者,家传子孙有沈幽、沈召、沈丝、沈芦洲、沈、沈湄等人;学生和传人有文征明、张复、项承恩、
盛时泰、吴麟、周用、
雷鲤、
陈铎、陈焕、陆文、俞希连、孙艾、宗周、
谢时臣、
陈天定、杜翼龙、
朱南雍、李著、徐弘泽等人。其中不乏名家如文征明、
谢时臣等。沈山水画流传较多,为时人及后人留下欣赏、研习的丰富资料。如40岁钱的代表作《园池文会图》和《为叔善作水墨山水》,40岁后画的《
庐山高图》,都是他巨幅山水的经典之作。还有《沧州趣图》《看山欲雨图》《夜坐图》《匡山秋霁图》及《石田诗体田册》等作品,都是吴门画派潇洒、秀润、明丽的特色。
沈周完成了具有极高艺术造诣的《卧游图册》,使“卧游”这一词的美学标准发生了重要的转化。他擅画山水、花鸟、人物,其中山水、花鸟的艺术造诣非常突出,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卧游图册》,每张画纵27.8厘米,横37.3厘米,共16张,其中山水画主题的有6张,花卉主题的有8张,人畜、草虫类的主题各1张。从题材角度考虑,《卧游图册》不仅包括
中原地区风景画,同时也广泛涉及花果、禽、畜、虫等题材,极大丰富了“卧游”表达的范围。沈周将山水画中的技法融入花鸟画中,开启了
写意花鸟画的新风格,冲破了宋代以来花鸟画的“黄家富贵”风格的局面,开创了“
青风藤白阳”的先河。沈周画作所具备的美学性和创新性推动了吴门画派的发展,使其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风格和绘画理念的美术体系,为后来绘画历程的演变提供 了有力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文人画
以沈周为首的“
吴门画派”画家在创作宗旨上遵循宋元文人画的主张,重视以画寄情。他=沈周以真正悠闲的心情游怡山川,寄情书画,尽兴发挥艺术怡情养性的功能。他所创造的优美动人的意境,无疑是升华了文人画的意境。此外,沈周在绘画艺术上是集大成者,在绘画题材、画料及技法上有积极的探索,也为文人画的发展开拓了天地。在山水上,描绘书斋、庭院、园林、山林、江湖、名胜以及出居、雅集、造访、送别等活动,并融人浓郁的生活情趣和真挚的情感,展现出多风貌的优美境界。正如沈周云,“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在写意花鸟上,元人描绘梅、兰、竹、石成为时尚。沈周在此基础上,加进了
鸟纲和其他花卉,尤其用
水墨画绚烂的
公鸡、
翠鸟科和牡丹、荷花之类花鸟,既冲淡了文人画与
院体画之间的界限,又使院体画题材趋于“文人画”。
在笔墨技法上,沈周承接宋元文人画衣钵,注重笔墨韵味,山水上以水墨为主,墨色滋润,尤喜
淡墨勾勒皱擦,
丰质;山脚、矾头浓墨点苔,醒神。同时水墨又具浓淡变化,富有层次感。其没骨花鸟多有恬静、淡雅之感,写意花鸟多以纵逸的笔势,淋漓的水墨,洗练的造型,突破了宋元文人
写意花鸟画较为规整的格式,更具脱略形似的写意韵味。同时在简纵的笔墨中又富有丰富而细微的变化,追求蕴藉、清雅的笔墨情趣,体现出文人画所独具的“逸格”(即文雅)之气,不同于
法常、
梁楷等人过于纵横和烂熟,带莽气和作气的水墨写意花鸟。其所追求面貌多样的目标,使文人画的表现内容、笔墨程式法则趋于完整和至善。
后世纪念
沈周墓和沈周故里公园
沈周故里和
沈周墓在今
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1509年,沈周病逝,葬于相城西笺圩,也就是如今的现阳澄湖镇西宅里,由
文徵明写行状,
王鏊撰墓志铭。沈周墓占地5亩,四周有小河环绕,并筑青石罗城,封土高约3米。墓前有墓坊遗迹青石柱二根。沈周后裔沈彦良于1928年重建敬山顶碑亭一座,内有明王繁书《沈隐士石田先生墓志铭)、明张宣撰《故沈良琢妻徐氏墓志铭》、(故孺人徐氏墓志铭)。1928年
施兆麟撰《沈氏碑刻亭记》。1921年清末遗老吴荫培题《明处士沈石田先生墓》碑等,现均保存在墓亭内。1993年原湘城镇复修了墓碑亭,重立了青石墓碑。1956年,
沈周墓被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20世纪80年代修,吴县文管委曾出资修缮
沈周墓,2002年,
阳澄湖镇政府也出资再次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2004年阳澄湖镇以沈周墓为轴心,把前后池塘和周边闲地串连成景,建成了沈周故里公园。
沈周书画传承馆
2017年,
苏州市文明办副主任邱惠霞宣布“沈周馆”启用。“沈周馆”集中展示了沈周的人生历程、艺术追求和道德精神。
沈周文化活动
2017年,阳澄湖镇把“文化育镇”作为阳澄湖镇发展目标之一。并围绕沈周精神传承,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好人沈周”系列活动,举办“沈周讲堂”,在学校、社区和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沈周讲堂”活动,邀请沈周
文化研究专家现场讲学。
阳澄湖镇开办“沈周讲堂”的目的是希望以“讲堂”为平台,通过邀请专家、画家、沈周后人讲述沈周的故事、沈周的画道和沈周的精神,并借助“沈周讲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全面传承沈周文化,弘扬“好人沈周”优秀品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阳澄湖镇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成效。开展“沈周好人”评选活动,将沈周淡泊乐观的处世方式、宽容乐助的生活态度、堪称完美的贤能品行,作为
阳澄湖地域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提升现代文明素质的参照。同时围绕“好人沈周”五个特质,在全镇范围内推荐评选“孝悌好人”“乐助好人”“守序好人”“仁爱好人”“敦厚好人”等五类身边先进典型。每月评选一种类型的好人10名,年底前集中表彰“十佳好人”。
此外,举办首届“沈周文化节”,传承“好人沈周”优良品德,弘扬阳澄民间艺术魅力。在2017年11月21日至22日沈周诞辰590周年之际举办首届“沈周文化节”。文化节在一台 “沈周”主题的文艺演出中拉开序幕。开展沈周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推进湘城小学沈周文化传承工作。德育传承方面,紧紧围绕“沈周文化特色教育”渗透德育教育。以“沈周文化”为载体,以“仁、孝、勤、新”为核心,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弘扬沈周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书画传承方面,与
苏州市美协合作,邀请当代“
吴门画派”著名画家定期来校指导。每年5月开展为期一周的“沈周文化
中国艺术节”,集中展示学校“沈周文化”的传承成果。
沈周研究
阳澄湖镇一直注重收集整理沈周书籍、画册。截至2017年,共收集到1982年上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沈石田》画册、1984年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连环画《沈石田》等两本早期画册,以及多套《沈周书画集》《沈周·山水册》《沈周绘画作品编》和《沈周·中国好丹青大师条幅精品复制》等多册文献资料。在对沈周的生平和作品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后,阳澄湖镇筹划成立“沈周研究会”。2015年开始,在
相城区委宣传部、民政局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启动“沈周研究会”申报工作。2016年和区文联开展了多次“沈周研究会”的申报讨论,确定了组织人选,制定了章程制度。
人物轶事
为人孝顺
沈周侍奉双亲十分孝顺。父亲去世后,有人劝勉他做官,他回答道:“你难道不知道我母亲得靠我维系生命吗?我怎么能离开他的膝下?”晚年,沈周隐藏自己的踪迹,但前前后后
巡抚王恕、彭礼都用礼节恭敬地对待他,要留他在自己的官府里,而他都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沈周因为母亲的缘故,终身不愿到远方游历。
五马太守
某日,某
太守向沈周求画。古代太守出行,常用五马驾车,所以“五马”成了“太守”的代称。然而,当太守看到沈周为他画的画中只有五匹马时,觉得太小家子气,直言道:“岂无一人相随耶?”沈周赶紧又为他画了六个随从,以增排场,还开玩笑:“无奈绢短,只画仪仗前导三对。”意为:这画画的绢布短了点,如果长点的话我就能为您画上更多的随从了。太守表示满意。
默写画作
沈周极喜欢
黄公望的《
富春山居图》,花重金购得。但这幅旷世杰作被一个朋友借走后,便下落不明。一段时日后,他发现此画竟在市面上流通。尽管他可以通过高官追回画作,但他不愿让朋友身陷囹,并未选择打官司,而是凭着强大的记忆力,把《富春山居图》给“默写”了出来。此外,尽管《富春山居图》原作中共有八人,但沈周的那幅仿作中却多了一人,合计九人。原由在于,沈周太喜欢《富春山居图》,于是把自己也画进了该图中。
鉴定“真迹”
沈周是“
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其画既珍且罕,模仿者不乏其人。某些人仿了沈周的画后,谎称是“沈周真迹”,拿到市场上去售卖。某次,有买画之人因凭自己的能力难辨真赝,拿着卷轴去找沈周本人鉴定。沈周一看,说这的确是我的画。可有画无跋,未免遗憾,便在画上添加题跋,使这副赝品成为“真迹”。
人物评价
(沈周)文摹左氏,诗拟
白居易、
苏轼、
陆游,字仿
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明史·沈周传》 评)
沈周绝对算得上明代文人画画家之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在每一位书画收藏爱好者心中,无不推崇这位活跃于15世纪的杰出大师。沈周一生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
文徵明、
唐寅、
仇英并称“明四家”。(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评)
作为“
吴门画派”的奠基人和领袖人物,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国文人画发展史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沈周作为一代宗师,受到时人与后人的尊崇、颂扬。他的艺术成就和他所开创的“吴门画派”,深深影响了明、清,以至当代数百年的绘画发展。(
苏州博物馆 评)
启南助以笔力,正是善学
柳下惠,国朝仿
倪瓒一人而已。(
董其昌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