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画( Freehand Flower and
鸟纲 Painting)是用简练开阔的手法绘写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自然生物的一种绘画形式,创作主体为文人,是花鸟画的一种。花鸟画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画法,写意即是指通过“写”的笔墨技法、意境来反映花鸟本质因素的“意象”造型。
花鸟画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期
软陶泥上的花木鱼纹等装饰性图画。汉代出土的
画像砖上的鸟禽及花草体现出早期
中原地区写意花鸟画传神的意象情趣。直至唐末时期“花鸟”才相对独立于“
花毛竹毛”、“禽兽草虫”、“蔬果药草”等绘画题材,分立于不同的条目。
五代十国时期,
黄筌和徐熙画派促进了花鸟画色彩和技法的进步。宋代,“花鸟”已和“人物”、“山水”共同成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内容。梅兰竹菊成为画家们常用的素材,画家们追求用写生的方式体现花鸟画的生动性。元代继承发展了宋代“画意”之思想,明确提出了“写逸气”,画家
赵孟頫主张“以书入画”,为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变化奠定了基础。明清写意花鸟画发展早期,写意花鸟画领域因
沈周和
唐寅而得以初步开拓。后以
陈淳的写意花鸟画为基础,
徐渭将其发展到新高度,促使写意花鸟画进入到成熟阶段。晚清时期,出现了“海派”风格,他们对传统的写意花鸟画风格进行了改革,他们技法灵活,色彩丰富,对近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花鸟画“写意”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形似”与“写意”的审美联系,在简练概括的画出花鸟的形态同时表达出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体现出当时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理想并影响后世的审美追求。写意花鸟画的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有
徐熙《
雪竹图》、
赵孟頫《
桃枝松鼠图》、
徐渭《清荷》等。
名称由来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就艺术风格和技法表现而言,中国花鸟画可以大致区分为写意花鸟画以及工笔花鸟画两种,其表现技巧、创作思路、画面效果有很大不同。中国写意花鸟画是以“写意”为核心,以“情”为灵魂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通过笔墨传达出来,形成“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而工笔画更注重于线条的勾勒和细节的表现。从“意写观”的角度来看,写意花鸟与工笔花鸟在“写”的层面存在差异,但是在“意”的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花鸟画整体的意象比较统一,通过画面中的意象和意境体现出画家的精神境界。
写意花鸟画从花鸟画衍生而来,早在
新石器时代的
软陶泥上就有鸟兽、虫鱼等花鸟形象。宋代重视文人阶级,而宋代文人对花鸟画的创作注入巨大的热情,社会普遍重视花鸟画,同时文人受到
文同、
苏轼等的取向影响,宋代花鸟画倡导重视表现书画情怀,崇尚笔墨、情趣,强调寓意抒情,写意花鸟画由此诞生。
写意花鸟画是指通过“写”的笔墨技法、意境来反映花鸟本质因素的“意象”造型。“写意”是
中国画的主要支柱。“写”是以书法手段入画,其线条具有感情、性格,有生命的线。“意”主要是指“意境”,是客观事物与画家感情、修养的结合。“写意”合二为一,就是重视意象与意境的紧密结合,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
历史沿革
萌芽阶段
五六千年前原始
软陶泥形形色色的意象符号,四千年前
青铜纹饰中的鬼神崇拜、
祖先崇拜观念,传统美术中蕴含着的儒、释、道及民间流行的巫术、鬼神等多种精神现象,以及雕塑、书法的存在和影响孕育成早期中国绘画的滥觞。最早在新石器时期,彩陶上出现了花木鸟兽,龙凤等纹样,如《人物凤图》帛画中,花鸟画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汉代儒学盛行,其天人合一论直接促使绘画形成了一种天与人相通,自然与人相融的艺术发展风格,即追求对情态与神态的表现风格,追求大自然风貌的表现风格,追求与至上的“天”的统一风格,以及追求作品与原材料的浑然天成的风格。绘画技法则表现为由墨线勾勒轮廓,平涂色彩的表现形式。如较完整的早期独幅花鸟画作品,
东汉陶仓楼上的彩绘壁画《双鸦栖树图》。
东汉晚期出现大笔挥洒的粗笔写意法、不轮廓而直接色的没骨法、单色线勾的白描法被认为是后来中
国画早期写意的渊源。如望都汉墓壁画中的“猝子”“
白兔”“鸾鸟”“鸡”,辽阳汉墓壁画中的“狗”等。把“赋予
鸟纲以人格化的形象配合的调合自然。各种形式的绘画均以线造型,将立体的物象化作飞动的线条,意存笔生,气脉相贯”。形成了
中原地区以毛笔为基本工具,以墨为基本颜料,以绢纸和壁画为基本载体的传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绘画发展的历史转折关键时期,魏晋的玄学和佛学带来对人生观的影响,绘画的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起来。从魏晋绘画来看,画中的“意”较多注重于“风骨”。作为独立画科的花鸟画,其萌芽于六朝时期的
顾恺之,他曾画过《雁水鸟图》,其构思与画法是从画者自己的观点出发去理解物象,并以“悟对”“迁想妙得”之理念,强调绘画中的主观因素。提出“神”是可以靠画家主观感情的表达而“求意”的主张。在后世发展成为中国画“写意”一派的理论基础。
发展阶段
唐代
在唐代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和佛教艺术的影响,许多以植物花枝蔓叶为纹样的图案广为出现。社会发展的繁荣时段,经济得以发展,人们可以将更多眼光放在在文化艺术上,审美也得以提高,加之绘画技术的进步,花鸟画从山水画中独立出来,最终在唐朝形成了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并立的状态。当时画家
边鸾画的花鸟画已有“穷羽毛之
变态”“夺花卉之芳妍”的美誉,边鸾在花鸟画题材的拓展与画法的探索两方面均有创新,并将唐代花鸟画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上,为花鸟画的全面形成作了很关键的铺垫。据记录当时擅长花鸟画的画家有二十多人,屏风是当时花鸟画的重要呈现形式,花鸟画开始具备笔墨情趣,使得写意在后世发展中逐渐成为了花鸟画的核心。
五代
五代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这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最多、朝代更迭最频繁、山河最破碎的一个时期,尤其是
中原地区,五十二年间更迭五个王朝,战祸连连不断,但绘画艺术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王公贵族的宫室装饰中对花鸟画的需求更高,这就使得花鸟画变得更为突出。当时的画家以自然景物为主要创作对象,通过对自然景物进行描绘,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五代的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都很发达,花鸟画在五代时期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花鸟画家,其中以
黄筌和
徐熙最有名,以他们为代表的的两大派别,就是所谓的“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他们的作品和绘画技法促使了花鸟画的飞速发展。徐熙的作品中注重墨的使用,并辅助淡雅的色彩,作品会给人带来野逸朴素的感觉,黄则相反,通过使用浓重的色彩来绘画,展现画的富贵华美。相对黄筌富贵华丽的风格,徐熙野逸朴素的风格对花鸟画后续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尤其是在
北宋后期,类似风格的花鸟画更为盛行,推动了
中原地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宋代
由五代到北宋的花鸟画,是写意新理念入画的一个转折期,并因题材和绘画形式引人注目,花鸟画写生派和写意派相互融入,而产生出不同的绘画表现技法的形式。北宋初期皇家画院评鉴画作的优劣、画家的录用舍取标准用的是“黄氏体制”。北宋的花鸟画早期以
黄筌的风格为主导,到了
南宋,画院有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
宋朝开始出现了写意花鸟画法,陈常的“飞白法”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种画法就是一笔飞抹,借着笔上的
黑色乱点形成花叶,这是后来盛行的写意花鸟画的“先声”。例如
赵孟坚的《
墨兰图》以意笔随意点画、撇写出兰叶的正、背、翻、仰和造型变化,证明他的意笔具有工笔写实的扎实基础,其精神气韵是完全相通的。
宋代写意花鸟画的审美情趣从题材到技法形式,都深含着极强的个人主观情思,迥然与工笔花鸟画相异,泾渭分明,写意花鸟画语言致力于表现“洒落”“清闲”“野逸”为独特标志的审美情趣。
成熟阶段
元代
元代花鸟画从艺术上讲要求自然,用水墨技法表现画家的绘画水平,在继承宋代传统的基础上向各个方向发展。受到
文同和
苏轼的影响,这一时期水墨花鸟画比较盛行,出现了许多
水墨画竹的名家,而元朝尖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成为发展写意花鸟画的土壤,这是其他朝代不可比拟的,但元代的花鸟画总体较宋代逊色。
赵孟頫标新立异,主张以书入画,提出书画同源理论,为以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艺术追求,更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方向。李衍、
柯九思、
管道升都是当时画竹的高手,画梅花则以王冕较为突出,写意花鸟画以他们为代表,题材往往寓意高洁、孤傲,寄托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体现文人的“士气”。
明代
中原地区写意花鸟大约成熟于明代中后期。明代花鸟画水墨技法也在不断创断,进一步丰富了水墨的表现能力,画作的创作以强调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为宗旨,对于花鸟形象的形态没有了过高的要求,但要绘画者画出笔墨情趣。到了明代后期,花鸟画彻底完成了由“以形写形”到“以意写形”的转变,标志着写意花鸟画的统治地位正式确立。明初的
林良、
徐渭等开创大写意花鸟画相关的画派,明中叶,大写意花鸟画已经非常成熟,绘画家个性鲜明,笔法精道,对后世绘画有着重要影响。
清代
明末清初时期社会激烈动动,不少明朝有名画家不愿与清朝统治者合作而选择隐世,他们怀着对国破家亡的悲怆和在现实中的无可奈何的内心忧伤,形成具有强烈个性的绘画风格。
清代是写意花鸟国的高度发达时期,早期有
朱耷(八大山人)、
石涛等代表人物。朱耷的写意花鸟画别出心裁,用简笔夸张的手法,绘画形象看似怪异荒诞,实则朴拙灵动,石涛的写意花鸟画继承明代
陈淳、
徐渭的艺术风格,抒发对生命的热爱,达到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他们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其笔墨与绘画造型独树一帜。
发展现状
近现代
近代是大写意花鸟画继续迅速推进的历史时期,进入近代后,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下,绘画家努力从西方绘画艺术中吸取知识以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写意花鸟画不再局限于传统文人的主观情感,欣赏主体也面向广范的市民阶层,所以许多传统意义上不能入画的事物都可以入画了,写意花鸟画有了
世俗化的一面,由传统的“高逸”转向“雅俗共赏”。
近现代写意花鸟画,一变以墨为主的传统,常常是
色墨并重,甚至以色为主,以色当墨,色彩厚重、浓烈、夸张。用色如用墨一样地讲求笔法,当以
任伯年、
吴昌硕、
齐白石等为典型;也有以油画、水彩法入画者,如岭南画派等。
当代
当代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语言在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从色彩和笔墨的构成上寻找突破口,以崭新的表现形式建起了新的现代观念。部分画家在墨法上创造新的笔墨表现方式,通过单一种墨法诠释整幅作品,如
高卉民画家的《心朝逐风》以单独的焦墨画法来表现自身的绘画风格,通过笔法和墨法的变化还有线条之间的疏密交错来表达当代写意花鸟画中线性的艺术风格,画中描绘的是雪景下的土地和枯叶,运用焦墨画法进行层层叠加画出了枯干的质感,在
明度和密度上穿插变化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厚重下又见细节,形成与传统有所区别的笔墨样式。
部分画家则在运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从色调、色彩的表现形式入手来改变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固有观念。如画家
王秀成的《秋高图》,作品以颜
色墨调的色线来代替纯
黑色的表现方式,植物的特征以墨线和色线相融合,画面的颜色基调以红褐色进行主观赋色,画面中的鸟雀为协调画面整个色调也做出相应的主观改变,墨团变成色块,墨线变成色线的形式进行画面的变化,从传统观念的色调上进行改变,画面整体所形成的点线面的表现形式使作品构成感更强,画面的意象和氛围也会依托色调来建立,打破了当代写意花鸟画中对于笔墨的固有观念。
画家
郭怡孮开拓了中国画和色彩融合的表现观念,对于传统技法进行了重组、分解和
提纯,在构图、笔墨和色彩方面构建了新的表现样式,其作品《春涛化龍图》所绘画的树枝以线为骨,使用焦墨法提足了画面的精气神,树干为色块之间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再添加淡墨法擦出干的韵味,用其笔法勾勒叶形,通过纯度极高的色彩表现紫荆花和叶子,色彩和笔墨之间的构成形式突破了
中国画传统笔墨旧程式的语言,画面以墨显色,以色助墨,成为当代写意花鸟笔墨的新样式。
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到现在,题材和绘画语言的运用更加宽广,在现当代的绘画中,有着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思想,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别的绘画艺术,当代写意花鸟画也会在新时代下创新发展、不断前行。
艺术特点
意境与气韵
齐白石将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总结为“似与不似之间”,太像了就媚俗,但如果不像就无法向观赏者传达意境,在表现意境时需要注重情与景的相互融合。写意花鸟画中的“形”是作者自己思想感情通过用一定的艺术技巧来表现的,因而这个“形”未必就是自然界的一模一样的面貌,所以写意花鸟画的“似与不似”的艺术特点,可以让观赏者发散自己思维,进行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写意花鸟画描绘各种事物时,以实际存在的物体通绘画者的描绘表达心中的思想感情,可以使情感得到升华,让拥有共同志气、理想的人体会到这种情感,刻画独特的意境。
写意花鸟画的意境蕴含在画作的气韵之中,“气”指作者在作画时的表达出来的个人修养、人品、情绪等所产生的感觉,“韵”就是画面呈现的神韵、作者的情韵。在写意花鸟画中,“气韵”相辅相成,同时各种诗文、书法和印章等都可以和画进行结合,使要表达的意境更加完整,可以使读者通过对诗词文的含义间接地从中领悟、意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韵味。如
陈淳的写意花鸟画行笔如流云,用墨藏变化,其《花鸟图轴》整幅画用笔简洁,富有气韵,颇有“古树开新花,
环颈雉鸣花蕾”的意境,他以“勾花点叶”法,寥寥数笔便点化出花朵的勃勃生气,连雉鸡都艳羡抬头,鸣叫不已。再如
吴昌硕的《玉兰图轴》,画中玉兰花多浓淡不一,墨分五彩,淡笔细勾花,浓墨点花蕊,浓淡成花枝,除此,再无旁物。简洁中透出花之气韵。
构图与布局
写意花鸟画中的构图和布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虚与实的结合、留白部分以及画中形象排列的紧密疏松关系。虚与实的完美结合是
中原地区传统的艺术追求。留白部分可以给欣赏者留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增加审美情境的多元性,丰富欣赏主体的审美体验。虚实结合的艺术创作手段,可以令绘画主体形象更加鲜明,创作主体的情感表达更加直观到位。创作者可以通过绘画
形象主体排列的紧密稀疏来展现、深化作品的主题内容,强调、突显作品的意境、情感内容。
在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构图中强调虚实结合,注重“画事能知以实求虚,以虚求实”,不需要用画笔把画面完整地描绘出来,也能表达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造型、用笔、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虚实的用量。画面中大的关系要虚实,小的局部也要有虚实,绘画每一笔要有虚实,这样才能使画面有意味、情趣,使得虚与实相得益彰,虚与实可互为主次使画面更具层次。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将写意花鸟画的意境呈现出来。
画面构图主次分明、布局合理在创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绘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强化画面中的虚实对比,使画面中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画家还可在画面旁题字,使书法与画面主题相互呼应。画家在创作时通过不同的构图、笔法、色法,表现出绘画者自己的思想观念,使作品展现出特色。
在
徐渭创作的写意花鸟画作品《
墨葡萄图》中,作者通过简单运用五
色墨点笔触进行葡萄生动形象的刻画描绘,在画面中能够清晰看到葡萄藤条纷披错落,水墨线条此起彼伏,利用模块将水墨斑驳的叶子表现出来,在错落有致的线条分割中进行留白艺术创作,给人留下一定的遐想空间。从该幅写意花鸟画作品的画面结构来看,画面中的
葡萄主干与叶子墨点构成了一个三角状,而那些细小的分支又将画面空白部分切割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该种构图形式的表现能够给观赏者带来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笔墨与笔法
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是高简概括的,就是画面简洁,但画意清晰可感。如八大山人画荷花就寥寥几笔的荷梗、荷叶但不画水的波纹,就能使观赏者有身历池边的感觉,通过寥寥几笔感受到荷的开与谢,体会到画者所表现的情趣或内心情感。以少胜多,简练概括的笔画但又寓意深刻将写意花鸟画的独特风格完美地表现出来。
对于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而言,笔法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工艺、表现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创作者往往会选择不同的笔法。笔法最常用的就是逆锋、侧锋及中锋,除此之外,还有滚锋、散锋、揉笔等笔法。逆锋多用于描绘花卉,侧锋多用于描绘叶片、花瓣或者鸟类的羽毛等,中锋多用于勾勒花瓣的轮廓、叶脉等,在更多时候,绘画者会将三种类型的笔法综合应用于绘画创作。笔法和墨法相互依存,共同使用,运用不同的方式,可以表现出绘画者不同的思想情感。
齐白石的《紫藤》,描摹出自然中紫藤的生长状态,藤的柔韧感以及新藤老藤的质感,通过
黑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或长或短、或曲或直的线条变化,以或圆劲或缓和的笔力写就,展现了紫藤在自然界中真实的生长状态,使人感受到自然界中生命生长的力量。
郭志光的《兰花》中,从兰花的叶子中其清晰地看到他在行笔时的节奏韵律。从兰花根部起,行笔由慢到快,然后转折出处稍作停留旋转,然后快速运笔,再停留,后顿笔转锋,再疾速运笔,最后笔尖轻抬,完成了兰叶的描绘。这一系列的提按转折中,笔势韵律感十分明显。
色彩与色法
色彩的有效使用与合理搭配可以加强写意花鸟画的意境表达,与画中的意蕴之美相得益彰,丰富画面内容的同时,又强化了“写意”的主题。色彩作为辅助性工具,可以丰富写意花鸟画的表达内容,增强画作本身的表现力。写意花鸟画的色彩要恰到好处,既不能过于浓重,又不可过于素雅,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
如“海派”代表
吴昌硕,他在色彩的运用上巧妙地以色助墨,以墨醒色,
色墨相融, 色彩丰富而又有层次感。其画作《三色牡丹图》用色大胆,将大块的红色进行堆积,再加上浓厚的
墨绿色进行衬托,不仅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且从整体上看,画面颜色也十分和谐。
在创作写意花鸟画时,会注重考虑色法。色法指创作者为作品赋色的方法,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色法可以分为原色、调和色、
黑色、色墨等。原色指仅仅使用原料本身的颜色。调和色是指将两种以上的颜色经过调和后得到的色彩。墨色指将墨与水调和,从而形成从浓到清的不同色调,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墨指将色彩与墨调和,保证画的色彩鲜明、厚重。
如
郑板桥的《墨竹图》中,只施以墨色,淡墨竹似在后,浓墨竹仿似在前,拉开了画面的空间。在淡墨处,竹节的重墨又穿插于其中,进而有种跳跃的变化感,显示出生命的生长韵律,在墨色浓淡交相呼应处,韵律也随之展现。
潘天寿的《水仙》,水仙的根部施以浓墨,外轮廓和水仙叶以重墨勾勒,水仙的花与茎用淡墨写出,形成了强烈的浓淡对比关系,自根部往上有着黑与白呼应的强烈节奏变化。
历史画派
宋代
大写意
盛唐时期泼墨画家
王洽(727-742)师承
郑虔和
项容,创泼墨法。南宋时期,出现了“减笔”画家梁楷,梁楷继承了
五代十国宋初
石恪的绘画风格,画面中寥寥数笔,却能传达出“神韵”的艺术效果。梁楷的减笔花鸟画以少胜多,以实代虚,强调画面主观表现,对元明时期的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是大写意花鸟画的雏形阶段。绘画风格经过不断转变,最终发展为明代以
徐渭为代表的大写意风格绘画。大写意画风对八大山人、
石涛、“扬州八怪”以及
赵之谦、
吴昌硕、
齐白石、
潘天寿等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写意
小写意花鸟画既有工笔画的讲究形态、构图和章法,但又不失写意花鸟画中用笔讲究的气韵生动。宋代崔白的《
寒雀图》,利用侧缝、皴擦、勾勒相结合的画法描绘枝干,来突出画的比较工整的
益鸟,是比较早期的小写意花鸟画作品。
明代
水墨写意派
水墨写意派的特点在于重墨轻彩、采用大块的纯
黑色构图进行语言表达,画家需大胆用水、快速行笔,让墨点、墨线、墨块的层次更加丰富。在明中期极为兴盛,以
徐渭、
林良为代表,他们擅画水墨花鸟,注重写意,笔墨豪放。到明代晚期,社会变革加剧,画家们常常通过借助绘画来宣泄内心的情感,表达其抱负与理想,如徐渭擅长画花卉题材,其代表作品之一《
墨葡萄图》整个画面以墨代色,但却将葡萄表现的晶莹剔透,使水墨花鸟大写意达到历史巅峰。
徐渭的泼墨大写意花鸟画自成一家,他的画比前人的减笔写意画更简约豪放,所以称为“大写意”。水墨写意派对
清代石涛、八大山人以及“扬州八怪”有很大影响。
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写意花鸟画以
陈淳、
沈周为代表,吴门画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在吴门派后期画家中,不少人在其他领域有新的发展,陈淳就发展出了水墨写意花卉画。他的花卉画“画花卉淡墨欹毫,极尽疏斜历乱之致。”用简洁的线条、淡彩水墨描绘花卉,具有小写意的特点,在写意花鸟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创作的花卉长卷具个人特色,非常体现水墨组合的视觉冲击力。虽然说陈淳是小写意的代表人物,但实际上晚年陈淳的花鸟作品中已经呈现出泼墨大写意的风格,和
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徐渭的大写意笔墨得益于陈淳,青藤亦源于白阳。
勾花点叶派
明代中、后期的文人花鸟画流派之一,以
周之冕为代表人物。他们将吴门写意山水画的技法扩展到花鸟画上,以“双勾法”勾勒花叶线条,用“没骨法”涂写枝干、鸟兽等,表现出清新高洁的艺术风格,周之冕是勾花点叶兼工写体的代表,他的“勾花点叶”集
孙隆、
沈周和
陈淳画法大成而形成,“勾花点叶”也就是写意中兼工笔,在笔墨中见色彩。
清代
清代
扬州画派
扬州市画派的创始人是
石涛,这个画派是
康熙中期至
乾隆末年在扬州地区的一批职业画家组成,以“扬州八怪”、石涛等为代表。他们将已经成熟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继续向前推进。这批画家大多出身知识阶层,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与诗书的相互呼应,他们作为职业画家以卖画为生,生活艰苦,会借画抒发对世道或怀才不遇的不平,因此画面主观感情强烈。他们的出现给画坛一股新的艺术潮流,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近现代
海派
现代写意花鸟画开山祖师是“海派”代表人物
吴昌硕。19世纪中叶,
上海市经济发展迅速繁盛“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经济的发展使上海成为新的绘画市场,吸引了很多专业画家,这批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形成了上海画派,“海派”是居于主流地位的画家群体,“海派”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和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多以描绘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风格。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价值与影响
文化价值
写意花鸟画是
中原地区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审美理想和人文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写意花鸟画要求绘画者通过花鸟表达内心情感。如八大山人笔情恣纵,不拘成法,其作品苍劲圆秀,逸气横生,他以奇古的笔墨画出的“伤心鸟”“瞪眼鱼”等,传达了他孤高的品性、愤懑的情怀。
石涛的作品潇洒隽朗、天真烂漫,寓豪放于潇洒之中,他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了“夫画者,从于心也”“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独到见解。通过写意花鸟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人文精神,增强对人文价值的认识,创作中,画家们把中国的哲学和文学融入其中,利用
中原地区绘画的特殊语言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面貌。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传统是创造了以中国的笔墨为语言,以写意为手段进行艺术地表达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古人强调“画如其人”,这也是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之一。写意花鸟画的丰富与发展和文人的介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人寄情于物,在写意花鸟画中表达自我性情和深刻的文化寓意。明清两代的
徐渭、
陈淳、八大山人等人推动作为文人画表现形态的写意花鸟画逐渐走向成熟。近现代之后,
吴昌硕、
齐白石、
潘天寿等艺术大师进一步将写意花鸟画推向高峰。。画家通过置身自然并从中寻找创作灵感,深入体验光感和色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思考写意花鸟画意境的表达和主题的统一,探索笔墨和意境之间的交融。写意花鸟画根植于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的画风也有独特的韵味。
美学价值
写意花鸟画作为中国写意画中的一种,不仅注重了传统绘画中意蕴审美的突出,还借助花鸟鱼虫的艺术造型来体现创作者的心怀与情意,具有深厚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意识。写意花鸟画突破了传统的中国画展示事物本来面貌,注重投入作者自己的感情,借画面来表现自然界中的事物,并赋予了寓意,是画者通过自然对社会的一种抒情表现,直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使画有了生命力,这样的艺术作品能给人精神上和感官上的享受,满足人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享受。
写意画作为
中原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而构成了丰富的审美特征。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人文哲学为它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天人合一”的思想又使它成为极富感染力的画种,这种独特艺术魅力以及对“神、韵、意、”的崇尚,决定了其独特的审美观。
自然何为,自然何美,人与自然如何相处,这些问题都是生态美学讨论的核心。与写实性相比,中国写意花鸟画更为注重对物象生命灵性的展现,一方面要见出物象的内在精神,同时也要见出画家自身的情感人格。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正是画家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的再造产物。画上的孔雀丑陋不堪,满身光华不再,仅头部形态与臀部三支尾羽可略见孔雀之形;孔雀所立之处顽石上大下小,不稳而欲坠;石旁有牡丹一株,花枝低垂,几片竹叶散见其中;并有题诗曰:“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此画笔墨雄奇酣畅,一方面泼辣恣意地表达画家之讽刺,一方面又体现出画家狂傲不羁与孤傲出世的文士品格。
商业价值
当代写意花鸟画领域的画家进行创作、拍卖和展览活动数量很多。他们的作品也能拍卖出很高的价格,例如
李苦禅的《松鹰图》在2017年以143.7万拍卖成功。而前代的写意花鸟画更是受到追捧。写意花鸟作品不仅在美术界享有盛誉,在市场同时获得亮眼的成就。
传承与发展
当代发展现状
写意花鸟画自诞生以来一贯注重作品立意,寄花草于人格理想、情怀情操。这种寄寓主要抒发君子修身齐家一类的主观精神,如典型的梅兰竹菊
使君子模式,千余年来,写意花鸟画依照这种内核而存在,尽担道义,但它的确给写意花鸟画在新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如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遭遇困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部分画师注重在画法上追求创新,或是在不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或者是盲目和其他画种结合,结果造成国画不是国画,写意花鸟画不是写意花鸟画的局面。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写意花鸟画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阶段,各种民间画院不断出现,写意花鸟画的队伍在不断的壮大,各种流派纷呈,各种思潮异常活跃。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在空前繁荣的表象后面也隐藏着混乱与困惑,新时代、新题材、新生活、新观念对艺术创作的具体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花鸟画的崭新面貌更多呈现的是艺术的自我和对笔墨新质的追求,承载的是现代中国人的审美态度和精神理念。在具体创作上,当代花鸟画坛可谓百花齐放,在写真方面引入了西方写实绘画的技法,在写意方面与
表现主义遥相呼应,在花鸟格物方面又与存在性和当下性悄然暗合。
2017年6月10日,“大写至道”庄聪大写意花鸟画全国巡回展在深圳
福田区雅昌艺术馆隆重启幕,作为在南方举办的代表性一站,就本次展览举办的契机,
雅昌艺术网也邀请庄毓聪先生在“大写至道”的主题之下,就中国人文画的核心精神、如何保持大写意花鸟画的时代性等话题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谈。
2019年12月7日,由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
任伯年国艺”全国写意花鸟画展在
瓜沥镇文体中心正式展出。“伯年国艺”展览已经相继举办两届,上届是写意人物画,这届是写意花鸟画。本次展览自3月份启动以来,受到了众多花鸟画家的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写意花鸟画作品稿2103件。
2021年12月,由贵阳美术馆主办的“遇见——贵阳美术馆2021年度中国花鸟画学术交流展”开幕,展出了数十件
王振中、
谭涤非等老一辈画家的精品及
包俊宜、
刘定一、
翟启纲等画坛中坚力量的力作,以及青年画家、女画家及部分省外画家的花鸟作品。展览以写意花鸟为多。展览中王振中绘画笔墨凝重,质朴不雕,其笔下作品《雄风图》,
苍鹰威严,高瞻远瞩,有苦禅翁遗意,具个人风采。
2021年12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成立,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的首个国家级写意理论研究、写意艺术创作和写意文化构建的专业性学术平台。
2022年7月20日,由
中国国家画院、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东方意象——汤文选·汤立花鸟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展出汤文选、汤立父子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120余幅。
传承与创新
题材创新
写意花鸟画作强调对于世间万物内在生命的描绘和展现,通过对动植物的描绘为主,借而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社会中的关系。写意花鸟画本身是具有托物言志或者借景抒情的画作特点的,无论是描绘花卉、草虫还是畜兽翎羽,画家借看这些动植物来展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整个社会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托物言志的“物”也在不断发挥在哪,古人在写意花鸟画中描绘的无疑都是生活场景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动植物以及景色,绘画传达的是他们的审美方向以及生活趣味,而当代写意花鸟画也结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拓展题材的选择,进而在展现初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例如,当代画家
何水法的画中有郁郁葱葱的
迎春花,也有天真烂漫叫不出名的山花,随着现代农业与
园艺的发展,现在的花卉品种日益繁多,他没有恪守于传统的梅兰竹菊,而是在生活中探索发现新题材,表现于新气象。因而,他的写意花鸟画看起来现代气息十足,神旺气畅,具有蓬勃的时代气息与旺盛的生命力。
现当代经济和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画家的视野更加开阔,促进了画家选材的广度得以不断拓展,使得写意花鸟画内容表现更为丰富,题材也更为广泛,艺术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材自由。写意花鸟画的题材已拓展至:①、都市生活题材,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每天看到的是街市、车船等,从都市生活中发现题材创造题材,传统写意花鸟与都市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相结合,是写意花鸟画从传统内容到现代题材的演变、从古典艺术到当代艺术的拓展,也体现了时代和创新精神;②、静物题材,将家居生活用品引入写意花鸟画的创作,通过对西方静物画的借鉴,打破了传统题材的局限,拓宽了绘画题材,然而这些平常的生活物品,则赋予了一种新时代象征;③、山水元素,现当代写意花鸟画中引入山水元素,是画家表现花鸟生长的自然环境,放宽取材范围,扩大花鸟画视野的一个创新方向;④、抽象水墨,当代有一些写意花鸟画家大胆的去除表现内容的负担,回归画面的纯粹,“无题”作品的出现,使得题材真正从意义中得以解脱,使画家在选题上得以更加自由。
表现形式创新
随着外来文化的导入,西方现代画以及其他画种的冲击,当今社会网络化盛行,数码艺术的诞生,花鸟画呈现风格多样化的态势,如何将外来文化的有利因素运用到花鸟画中,又不失自古以来形成的中国画传统审美情趣成了写意花鸟画的发展难题。这就需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基础之上,从其他艺术中吸取精华,在画面构图,色彩以及形式语言上做文章,寻求新的表现形式,拓宽花鸟画的发展面。
当代画家吴冠南,擅书会画,他的写意花鸟画就充分利用平面构成肢解花鸟画的传统构图法,通过形状对比,位置对比,大小对比,疏密对比的构成方法,设置景物与留白位置,将整个画面中的不同元素巧妙联系在一起,使画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著名当代花鸟画家
何水法的作品既继承了传统花鸟画的用笔用墨,色墨交融,在构图上突破传统程式,充满个性特征,
曹玉林曾对他的绘画风格进行分析“何水法在构图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打破了原来花鸟画构图的程式,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景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大多不以单株或数株花卉作为致力重点,而以众多花卉的相互烘托、映衬作为致力重点,形成一种整体上的气势和规模上的效应,表现出一种时代精神。
相关研究
2019年10月26日,由
荣宝斋画院和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由
中国未来研究会名人书画专业委员会和
北京大学燕园印社协办的“神遇迹化——
踪岩夫教授大写意花鸟画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荣宝斋画院开幕。踪岩夫教授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踪岩夫卷》《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集•踪岩夫》《踪岩夫大写意花鸟画》等书籍。踪岩夫教授致力于探索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笔墨传承与创新途径,他提出“艳而雅”的创作理念,在意象造型、书画同源、强化笔墨、更新色彩等方面对中国画的创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2021年5月,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研究院”在浙江杭州成立,著名花鸟画大家
何水法担任研究院首任院长,通过平台的搭建,加强对中国写意精神的研究,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提高中国写意精神在世界艺术与美学领域的审美价值和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