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河,俗称筒子河或护城河,分为内金水河和外金水河。流经故宫内太和门前的是内金水河,流经天安门前的金水为外金水河。据《元史·河渠志》记载,其源出于京西
宛平街道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
“金水”的“金”字,其实是说明这条河的源头的。古时的人们把金木水火土
五行和五个方位结合起来,这“金”就代表了“西”。“金水”实则是说明这条河是打西边来的,源头在西边。比如
故宫里的这条“内金水河”,就是引自北京西郊玉泉山水注入的。据《
日下旧闻考》载:”白虎水为
玉河,出玉泉山,径大内,出
首都,注
通惠河。““金水”通俗讲就是从西边流过来的水!
第三个作用更重要,就是排泄积水。故宫整个宫城的地势可不是平平坦坦的,而是北高南低,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万一下大雨了,宫内的积水可以从高处流向低处,然后流入地下的
暗河中,再从暗河流入金水河中排出宫外。所以,纵观故宫那么几百年,从来没有因为积水而有损。
天安门前金水河西自社稷坛(
北京中山公园)门前,东到
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全长500米,河宽18米,河深约5米,
河北省岸边沿距
天安门墙基32米。两岸均由巨型石条砌成,岸上筑有矮墙。
天启四年(1624年)云科廊实;六年(1626年)
武英殿西油漆作灾,皆得此水之力;而鼎建皇极等殿大凡泥灰等顶,皆用此水。”还有,从元代起,金水河的水是不准老百姓动用的,甚至连洗手都是犯法的。
在元代,金水河在京城西北一段,几乎同京城西直门外的
通惠河上游平行,而向东南方向流,从西直门南水关入京城,到西直门大街东段偏南之处折向南流,到甘石桥又折向北,流经一个“U”
字形,再向东流,从西步粮桥入
太液池(今北海)。
到了明代,为避免河道所经路线过多所造成的跨河跳槽,金水河改道,水从
玉泉山流出,向东流入小湖(今紫竹院湖),又向东流同京梁河汇合,再东流经
高梁桥,分而为二,一灌
城隍(
护城河),一从德胜门水关汇入后湖,向东南出
银锭桥入今
什刹海,向南出西步粮桥入太液池,从南海东岸引太液池水,沿
御用监南护城河,顺灵台宝钞司东下,抵西长安右门,穿过承天门(今
天安门)的
金水桥,到皇城的东南墙,向南入内城之南护城河,流至
大通桥入城外
通惠河。
按照古代
五行学说西方属于金的说法,元代称之为金水河,是因为金水河源头是从西边而来得此名。
现在,金水河仅有天安门前一段,已成为天安门的装饰,其余大部分改为
暗河。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9年,1963年、1966年对金水河河道几经清理,并多次对河岸进行加固整修。
1978年整修金水河时,河底由方砖铺砌,在
金水桥两旁护岸34.5米
汉白玉矮墙以外岸段,重新用砖垒砌1.5米的栏墙,上加黄色
琉璃瓦扶手,栏墙对金水河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