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
细菌战部队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争期间,日军专门进行
生化武器的研制、试验,并在中国战场上进行细菌战的部队。主要包括满洲731部队、
100部队、
1855部队、“荣”字1644部队、“波”字
8604部队、大陆研究院。
20世纪30年代,日本陆军就开始了细菌武器的研制。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
东北地区,日军在
哈尔滨市南郊
平房镇建造了细菌实验场,组建了细菌战部队:满洲731部队。在细菌实验场里,一群白衣野兽用活人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试验。这个细菌实验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细菌生产工厂,大量生产
鼠疫、
霍乱、
炭疽病等细菌,还研制了两种生物炸弹:瓷壳气雾弹和钢壳榴弹,弹体内装有细菌菌液。
除了满洲731部队外,日军还在中国东北、
华中地区、华南等地设置
细菌战部队和细菌战研究机关,如设在东北的
100部队、设在北京的
1855部队、设在南京的“荣”字1644部队、设在
广州市的“波”字
8604部队、设在长春的“大陆研究院”。这些细菌战部队和细菌战研究机关研究、制造
生化武器,用细菌武器进攻
中原地区部队,屠杀中国人民。
1940年7月,日军满洲731部队和“荣”字1644部队派出飞机来到
宁波市投洒毒菌,共投下
伤寒菌液70
千克,
霍乱菌液50千克及沾染
鼠疫杆菌的
跳蚤5千克。
浙江省是日军进行
细菌战的重点地区,日军731部队持续5个月,在浙江地区投下大量带菌毒物,使浙江地区流行
鼠疫。1941年春天,日军满洲731部队又在湖南常德,投下带有鼠疫菌的毒物,使鼠疫在
常德市流行,几千人丧生。在
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也积极进行细菌
南京汤山投毒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日军进行细菌战而得传染病的人数达到1200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