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又名《女科》,由清代傅山所著的妇科作品,该书运用中医脏腑学说阐释妇女生理、病理的特点以及各类病症的临床表现。在诊断辨证方面,以肺、脾、肾三脏为理论依据,治则侧重于培补气血、调理脾胃。《傅青主女科》于道光七年(1827年)刊行。
《傅青主女科》共计2卷,其中卷上涵盖
带下病、
血崩、鬼胎、调经、种子这5个门类,每个门类包含若干证候,总计有38条、39种病证、41个方剂;卷下包含
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诸证5个门类,共计39条、41种病证、42个方剂。
《傅青主女科》论述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等多种病证,每种病证又细分为若干类型。针对每一类型的病证,书中先阐述理论知识,重视对证候的鉴别,随后列出相应的方药。全书共有162方(种子、鬼胎方除外),妇科临床常用的名方如完带汤、清经散等均出自这部著作。傅氏在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之前,会先叙述世人对于病证的一般性理解,然后再运用自己的观点加以辨析。其论述简洁精要,并且常常包含独特的见解,例如提出“带下俱是湿证”,认为肝郁多由虚证引发,在解郁时应谨慎使用辛燥药物,重点在于“养阴血,健脾气”等。傅氏擅长运用生化汤来治疗产后的各种疾病,在书中灵活运用生化汤进行加减以治疗产后诸疾的地方多达30余处。
傅山(1607年-1684年),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字为青主,别字公它,号啬庐、石道山人等,籍贯为阳曲(今山西太原)。傅山出身于士大夫家庭,自幼研习儒学,14岁时补为博士弟子员。后来觉得科举对国计民生毫无益处,于是断绝追求仕途的想法,立志学医。但傅山始终极为关心政事,并且坚持参与抗清斗争。
明崇祯九年(1636年),傅山的老师
山西省提学
袁继咸被诬陷入狱,傅山为此赴京城叩阙鸣冤,最终使这一冤案得以昭雪。明朝灭亡后,
傅山改穿道装,身着朱衣黄冠,自号朱衣道人,以此表达不忘
朱姓明朝的忠心。清顺治十年(1650年),傅山因牵涉
宋谦反清一案而被关进监狱,一年后经门人营救得以获释。到了
清代康熙,朝廷征举博学鸿词,傅山被迫前往北京,但他以死相拒,不肯应试。清廷特意授予他
中书舍人官职,他仍然以年老多病为由推辞归乡。
傅山学识渊博,精通经史等诸多学问以及佛道之学,擅长诗文创作、
书画艺术、金石研究,在医术方面也颇有造诣。在哲学领域,他突破宋明儒学的正统观念,系统地对百家之学进行研究和评注,将诸子学说与六经同等看待,倡导“经子不分”,开启了清代子学研究的风气。在医理方面,
傅山注重气血,主张攻补兼施,并且将
儒家义理与医理相互贯通。临床上,他擅长
妇科学以及内科杂病的诊治,重视民间的单方和验方。傅山治病不拘泥于学派之见,用药不局限于方书所记,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医名。
《傅青主女科》刊行以来,版本甚多,《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其单行本有67种,再加之男女科合刊本,丛书本,同书异名本,辨证录本等各种版本达250余种之多。《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和《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均将清道光七年丁亥(1827年)太邑友文堂《傅青主女科》列为存在版本的第一条,此外,还有多种清刻本、抄本、排印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