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云幼年丧父,随改嫁母亲长大,1353年加入起义队伍,后随
朱元璋征战。1355年,花云随朱元璋取和州,拔金陵,攻克太平。1356年,花云升为总管统率千人,同年7月,朱元璋在太平地区设立行枢密院,花云出任
院判、兼任安远大将军职务。1357年,花云在
苏州市北部取得大捷,俘虏万人纳入麾下,后领军回太平驻防。1360年6月14日,
陈友谅率舰队进攻太平,花云率军守城三日,6月17日,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挣脱反抗中死于乱箭。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并下令在太平建忠臣祠以纪念花云。1644年10月,
南明弘光帝朱由赐予花云
谥号忠毅。
花云生于1321年,幼年丧父,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一
张姓人家并将其抚养成人,其人身高体壮、皮肤黝黑。
1353年,花云携带佩剑参加了
朱元璋的义军队伍,身材高大的花云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印象,将其挑选为由自己亲自指挥的二十四名精壮之一,并授以兵马,随后参与的几次战斗皆胜,相继攻破怀远、
全椒县、缪家寨等地。
1354年,朱元璋统帅24人南侵
定远县、
滁州市等地。在向滁州进军时,遇到了大队伏兵,花云率领骑兵跃马冲阵,吓得敌兵大呼:“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最终打退了敌方的进攻。得到“黑将军”称号,从而一举成名。
1355年,花云随
朱元璋取和州,拔金陵,攻克太平。1356年,花云升为总管统率千人,同年7月,朱元璋在太平地区设立行枢密院,花云出任
院判、兼任安远大将军职务。1357年,花云在
苏州市北部取得大捷,俘虏万人纳入麾下,后领军回太平驻防。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
陈友谅率部乘舰船自安庆出发攻打池州,被
徐达率部击溃,损兵万余。陈友谅败退后一边麻痹对方,一边暗暗备战,于1360年6月14日,率部绕过池州,直攻下游太平城。
太平守将为时任枢密院判的花云与
朱元璋养子
朱文逊,因守军只有3000余人,在激战三天三夜后,陈友谅部借助江水上涨,以高大舰船做为攀城器具,攻上城墙,朱文逊战死,花云被擒。
被捆绑住的花云拒不投降并对陈友谅大骂,挣脱开束缚后夺刀又杀死了几名士兵后被
弓箭射杀。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并下令在太平建忠臣祠以纪念花云。1522年初,在花云第十五代孙(姓名不详)辽东复州卫指挥佥事的请求下,世宗
朱厚熜追封花云夫人郜氏为“贞烈夫人”,侍女孙氏为“安人”。并下令在
辽东建立祠堂纪念花云,并赐予其子孙世袭复州卫指挥佥事之衔。1523年太平县知县上疏朝廷,建议在忠臣祠为花云立像,获得批准,同时忠臣祠改名为三忠祠。1583年12月,应兵科给事中王亮(字茂大,号楼峰,1577年中进士)之请,
朱翊钧朱钧下诏寻访花云的后代并登记在册,以备选用。1644年10月,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赐予花云
谥号忠毅。
花云悲壮的结局后来成为英雄题材文学作品的主题。如
李东阳著有一首叙事诗歌“花将军”,赞扬花云的在战场上的英勇。花云的故事还在晚明时期被改编为历史爱情
话本,题为“英烈传”。后来被改编为著名剧目《
战太平》,或称为《花云带箭》,在许多省份配以当地戏曲曲调演出。
在太平城被围困期间,花云的妻子郜氏(1326-1360年)意识到自己将随丈夫而死,于是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侍女孙氏。城破之后,郜氏自尽。侍女试图带孩子出逃,但在途中被敌军截获,并被带往九江。孙氏保护了孩子的安全,在数月后趁陈友谅战败局面混乱之时,带着孩子逃离,最终于1361年初抵达南京,来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为花云之子赐名为“炜”,并下令在宫中抚养。
花炜继承了其父的事业,十三岁时出任副
千户一职,1377年升任水军卫指挥佥事,同年,花炜从太平带回双亲的棺,葬于南京附近的上元县。
“花将军,身长八尺勇绝伦,从龙渡江江水浑。提剑跃马走平陆,敌兵不能逼,主将不敢嗔。杀人如麻满
川谷,遍体无一刀枪痕。”(《花将军》作者
李东阳对花云的形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