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村,隶属于
尖草坪区柴村街道,该村西边是崛围山,东边是汾河,是尖草坪区三大村庄之一,也是崛围山风景区的门户。
呼延村建村久远,史迹存多,村东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相传此地为宋将呼延赞的
养马场。《
永乐大典》引《元一统志》:“呼延社,在
阳曲县西北,元魏时部族之地也。”《
元和姓纂》:“
呼延姓,
匈奴四族有呼衍氏,入
中原地区改为呼延氏。”呼延村名当源于
北魏时呼延部族集居地。
呼延村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杨家将抗辽时,在太原西山一线驻军,大将呼延赞的养马场驻扎在该村,遂以呼延命名该村。现在的呼延村,村中没有一户
是姓呼延的,王、张、
李姓占据村中人口的80%以上。
呼延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西靠崛围山景区,村西北的土堂村有
大佛寺又名净因寺,位于上兰村
中北大学旁的
窦大夫祠等名胜古迹。
映山湖,位于呼延村东,面积45000平方米,映山湖是引
汾河而成,湖中水草繁茂,群鱼游弋,湖心有岛,岛上建亭,湖中还可泛舟。映山湖与崛围山舍利塔相互呼应,正如《呼延村修复映山湖碑记》中所写:“晨曦崛围气象万千,夕照宝塔,塔影倒湖中,塔似神笔抒天地,湖如墨砚藏龙虎。”映山湖已经成为崛围山景区不可缺少的景色之一。
春日崛围山,
松柏苍翠,山桃花、
丁香属、
野蔷薇争奇斗艳,从凌霄宝塔下远眺,田野村落阡陌间,一汪碧玉般的湖水格外夺人眼目,这就是坐落在崛围山脚下呼延村中的映山湖。湖北岸边用灌木植就一行大字:“塔似神笔湖是砚,
呼延姓人们创伟业”,每个字占地20平方米左右。每近黄昏,无风湖水平静时,
崛围山舍利塔便清晰地倒映在湖水中,成为崛围山又一景色。
寺即崛围寺,建于
唐朝,规模可观,香火旺盛。寺旁同代建有龙王庙,龙王庙最引人的是门口的两个铁铸旗杆。旗杆高约15米左右,直径约半米,每根旗杆铸有双龙攀援而上,旗杆底座石有一人多高,近一米见方,杆顶顶端有一个方斗。
龙王庙里建有钟鼓楼,铸钟一米多高,两人合抱不住,上面刻有文字和花纹。相传铸钟
开光时,有位道士嘱咐守庙人,等到子时再敲第一声钟。守庙人按捺不住,不到子时便敲响铸钟,正好这时道士走到太原城的
钟楼街,钟声便只能传到钟楼街,本来还可以传的更远。呼延钟声是
太原市过去一大景关。与崛围寺、龙王庙同时建成的还有三座戏台。堂即指观音堂,供奉观音菩萨。
呼延村过去是富有之村,
土地改革时定为地主成分的人很多,十几座大户古宅院还保存几座。村委会占的两进大院,就是
清代李姓大户的当铺。是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好的古建筑,
木雕垂花门、雕刻的梅花、
蟠桃等图案仍然清晰可见,青砖墙灰瓦顶完好如初,清代建筑风格十分明显。在村东头通往
崛围山的道路旁,还有一座
关帝庙,历史也十分悠久,虽然荒芜但前院、月亮门、二进院中的正殿、厢房等建筑保存完好。二进院中心原来有一座亭,只靠四根直径一米的木柱支撑,木柱之间相距有8米,亭顶檐下挂着铁铃,风吹过叮当叮当响。这也是呼延村的一大独特建筑。
在村中心即原来龙王庙前,有一株唐槐依然枝叶茂盛,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是
太原市现存最古老的槐树之一。这棵古树曾经濒临枯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天降暴雨,连连下了一天一夜,古槐底部被冲开一个大洞,满街的雨水往里灌也不见满,从此古槐复生繁茂至今。
呼延村人正在
植树造林改善环境,规划复建古建筑,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呼延村将同崛山围山一道成为太原市的一大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