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竹
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窝竹(拉丁名:Fargesia brevissima Yi)为禾本科箭竹属
形态特征
竿柄长7-14厘米,径粗1.1-2.5厘米;节间长2-12毫米,实心。竿高3-5米,径粗1-3厘米,梢端直立;节间长10-15厘米,基部节间长3-5厘米,圆筒形,坚硬,幼时密被白粉,窝竹茎笋紫绿色或紫色,无毛。纵向细肋通常不发达,中空,竿壁厚2-4毫米;状隆起;竿环隆起,与箨环等高,幼时有白粉,有时具箨鞘基部之残留物。竿芽三角状锥形,肥厚,近贴竿或其上部者不贴竿,边缘密生灰褐色短纤毛。竿每节簇生4-8枝,枝与竿常作30度的夹角开展,上举,直径1-1.7毫米。笋紫绿色或紫色,无毛。
箨鞘迟落,软骨质,矩形,光亮,顶端圆形,背面无毛,基部被白粉,纵向纹在鞘上部及两侧明显,边缘无纤毛;箨耳及鞘口毛俱缺;箨舌微作“山”字形或三角状弧形,无毛,高约1毫米;箨片直立,三角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平直或微皱折,基部与箨鞘顶端近等宽,不易自箨鞘脱落,边缘平滑。边缘平滑;花枝未见;纵向细肋通常不发达,箨状隆起;竿环隆起,与箨环等高,幼时有白粉,有时具箨鞘基部之残留物;小枝具2-4叶;叶鞘长2.6-3.6厘米,边缘通常无纤毛;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叶舌截形,无毛,高约1毫米;叶柄长2-3毫米;叶片披针形,长5-11厘米,宽7-15毫米,基部阔楔形,下表面灰绿色,无毛,次脉3或4对,小横脉明显,叶缘的一侧具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6月。
分布范围
窝竹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东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2400米的高山平地或坡地。
病虫防治
虫害防治
窝竹可能受到竹螟黄脊竹蝗、竹斑蛾、笋夜蛾科、笋蝇、竹象虫等虫害的侵扰。这些害虫会影响窝竹的光合作用效能和营养吸收,从而减少竹笋的产量。对于竹夜蛾和竹象虫,需要及时挖除受害的竹笋并杀死幼虫。冬季进行松土除草可以消灭躲藏在草丛和土壤中的害虫。
病害防治
窝竹可能会受到枯梢病和水枯病的影响。防治枯梢病需要对种植的窝竹进行严格的检疫,以杜绝病源的传播。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窝竹笋可食用;竿可劈篾编制筐、箩及背篓等。
观赏价值
窝竹在观赏价值方面,直立向上,而且呈团结景象,几十根、几百根紧紧长在一起,真是别有特色,别具魅力。
相关的种
樟木华西箭竹Fargesia ampullaris Yi
扫把竹Fargesia fractiflexa Yi
吉隆箭竹Fargesia gyirongensis Yi
圆芽箭竹Fargesia semiorbiculata Yi
细枝箭竹Fargesia stenoclada Yi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病虫防治
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观赏价值
相关的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