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水街道成立于2002年9月30日,位于
云南省宣威市城南,东与东山为界,南同虹桥街道办事处相连,西和
落水镇接壤,北至建设街与
西宁市、双龙街道办事处隔街相望,总面积51.45平方公里。
介于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之间,年平均气温12.7°C-14°C,年平均降雨量985.5毫米。辖丰华、龙泉、西河、学苑、宛水、新南、望城、柳林、宣电、新文十个社区和祯祥一个村。辖10个社区、1个行政村。国土面积51.4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27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32平方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4元。该街道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紧扣经营城市、服务城市两大主题,突出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城市化、特色农业四个重点,狠抓社区服务、卫生环境、文化、治安五项建设,与辖区单位居民共同营造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家园。
历史上曾建宛温县,现宣威城为县衙所在地。县城周围之水交汇于城南称之为宛水,80年代在此建
宛水公园,宛水街道以此而命名,取其历史文化内涵。1949年前属
宣威市分设
榕城镇及虹桥镇,1950年属宣威县分设城镇区、城西区,1953年属宣威县为榕城区,1954年分设十四、一、七区,到1957年属宣威县分设和平公社、花椒公社,1959年属宣威榕城公社,花椒公社,1961年至1962年属宣威县为榕城公社和城市公社,1963年属宣威县为榕城区,1970年改为
福州市公社,1973年后属宣威县为
榕城区,城光两公社,1981年12月撤销榕城和城光两公社,设榕城镇和靖外公社。2002年7月17日撤销榕城镇,分设双龙、
西宁市、宛水、虹桥4个街道办事处;同年8月6日成立。原榕城镇位于
宣威市中部,市政府驻地。
沪昆高速铁路和326国道纵贯南北。清末为宣化一里,民国为榕城镇。1950年设榕城镇区,1953年分属七区、一区,1954年为
城关镇。1958年至1978年几次分属分置或合并为公社,1981年复称榕城镇。1997年,面积130.3平方千米,人口9.7万人,辖上堡街、十字街、下堡街、龙华、浦山、新文、双圩、
望城区、祯祥、花椒、老堡、复兴、西门街13个行政村。2002年7月17日撤销榕城镇,分设双龙、
西宁市、宛水、虹桥4个街道办事处;同年8月6日成立。
年未农村经济总收入7941.4万元,比上年增772万元,增10.8%;工农业总产值17645万元,比上年增3758万元,增 27.06%;农业总产值3990万元,比上年增405万元,增11.3%;农民人均纯收入2124元,比上年增155元,增7.87%;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04万元,比上年增187万元,增22.89%;完成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584万元,比上年增237万元,增17.59%。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40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51公顷,粮食总产490.5万干克,比上年的497.1万
千克减6.6万千克,人均有粮224千克,比上年的241千克减17千克。大春作物播种面积1405公顷,比上年的800公顷增605公顷,小春作物播种面积146公顷,比上年的144公顷增2公顷,蔬菜、瓜果种植面积239公顷,产量418.7万千克;大棚花卉种植面积1公顷.3α则盆;年未果园面积102.3公顷,产量39.1万千克;年末生猪存栏2.82万头,比上年增9400头;肥猪出栏2.79万头,比上年增6100头;大牲畜年未存栏914头,出栏252头。年内有乡镇企业2242个,从业人员7638人,总产值41816万元,营业收入56611万元,利润总额3439万元,上交税金1521万元。
宣威交通医院为街道中心医院,有医务人员42人,业务用房1743平方米,大、小科室14个,有床位60个,医务人员中有 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21人。街道有居(村)委会卫生服务站9个,乡村医生33人,有床位34个,业务用房740平方米。年末,农村合作医疗门诊、住院减免补偿19567人次,金额66.71万元,其中门诊减免18781人次,减免金额10.7万元;住院补偿786人次,补偿金额56.01万元。宛水街道办事处有文化站1个,文化业务用房以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和居组文化室为主,共有常年开放活动点6家,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组建了五支250人的群众文体队伍,开放活动点,文体队伍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节目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宛水街道办事处有小学6所(其中民办小学1所),教学点12个,教学班125个,在校学生6417人;有幼儿园7所,其中教育部门主办1所,社区集体主办1所,民办5所,在校幼儿1384人,学前班在校学生877人。有小学专任教师329人。小学校舍建筑面积42273平方米,占地面积7730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