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纵队
1947年组建的军队组织
渤海纵队全称华东野战区渤海纵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的前身。渤海纵队是渤海地区组建的第三支人民子弟兵,创建于1947年冬季,吕振羽蒋介石军队作战,后又参与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后,渤海纵队与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五十九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
1947年10月5日,渤海纵队在博兴县、蒲台两县边境组建,渤海军区司令员袁也烈兼纵队司令员,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廖荣标兼纵队副司令员,渤海纵队辖新编第七、第十一两个师,一个炮兵营,共13000余人。在解放战争期间,为配合胶东保卫战,渤海纵队曾于1947年9月30日从蒲台县三岔村南渡黄河,对侵占解放区之敌展开攻势作战,解放了博兴、青城、广饶县、齐东四座县城及广大地区。
1948年淮海战役后,渤海纵队在砀山县、唐寨和睢溪口一带作短暂休整,2月,在安徽灵璧县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59军张克侠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辖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3个师和1个炮兵团,共29000余人。军长为张克侠,军政委韩念龙,副军长张震球,副军长兼参谋长孟昭廉,副参谋长黄经琛,政治部主任欧阳平。
渤海纵队整编后形成的第三十三军在参加渡江、上海战役后,进入上海中心城区担任警备任务。1950年11月,第三十三军改编为公安军,三十三军番号撤销,所属各师分赴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地,执行边防任务。
军队组成
新编第7师(渤海区第3个第7师):1947年10月5日组成,师长曾旭清,政治委员黎同新。该师机关以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机关和渤海军区2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2、3团。
第1团——原渤海军区新特务1团,前身是1945年10月以济阳、齐河、临邑、三边(惠民、商河、济阳)4个县大队组成的渤海2分区第12团,1947年4月升级为军区新特务1团。
第2团——原渤海军区新特务2团,前身是1946年9月以原活动于津浦铁路济南至天津间各县的武工队编成的津浦支队,1947年5月升级为军区新特务2团。
第3团——原2分区11团和4分区21团一部,前身是以齐河独立团、商河县、德平、济阳、临邑县、德县、匡五等县大队各一部组成。
新编第11师(渤海区第2个第11师):1947年8月29日在靖远县组成,师长傅继泽,副政治委员秦化龙。该师机关以渤海1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7、18、19团。
第17团——原1分区17团,该团前身是1946年以津南支队、黄骅(新海)独立团、沧县独立营各一部组成的津浦支队。
第18团——原1分区18团,该团基础是1945年底以南皮县、宁津、吴桥3个县大队合编而成。
第19团——原1分区19团,该团基础是1947年5月以黄骅、盐山县大队和吴桥县大队一部合编而成。
纵队炮兵营——原渤海军区炮兵营,该营是在1946年8月15日,利用济阳战斗缴获的火炮以军区警卫连和渤海行署警卫营的两个连为基础组成,营长王克义,教导员李毅忱。1947年10月列入渤海纵队时炮兵营共有5个连:1连是日式105榴弹炮和美式山炮,2、3连是日式山炮,4连是野炮,5连是92步兵炮。潍县战役后,该营用缴获的火炮为渤海军区组建了一个炮兵连,同时第5连调归第11师。
参加战役
渤海纵队编成后隶属于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先后参加了解放博兴、青城、广饶县、齐东、寿光市县城战斗,1948年3月参加胶济路西段战役(即周张战役),歼敌3000余人,缴枪2100多支,这是该纵首次参加重大战役并取得较大胜利。在紧接着的胶济路中段战役(即昌潍战役)中一展雄风,歼敌近万人,缴枪7500多支,使部队受到了极大的锻炼。1948年6月,该纵独立进行龙章战役,牵制了济南市守敌,配合了津浦线中段战役。1948年9月参加济南战役,编入攻城东集团序列,此役共歼敌8170人,缴枪6483支,使部队又一次受到攻城大战役的锻炼,武器装备也大有改善。11月参加淮海战役第二、三阶段的作战,共歼敌5000多人,缴枪4000支。
改编
1949年,渤海纵队与在淮海战役贾汪起义中国国民党59军一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3军,隶属9兵团建制。张克侠任军长,韩念龙任政治委员,张震球孟绍濂任副军长,欧阳平任政治部主任。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军队组成
参加战役
改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