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笑予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余笑予(1935年~2010年12月26日),男,湖北汉阳人,1935年生于楚剧世家。三岁登台,七岁走红,楚剧新秀。后改学导演,执导过京剧、汉剧、豫剧淮剧、花鼓戏、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新戏。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他以“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理念,为中原地区戏剧界贡献了众多经典作品,被誉为梨园“金手指”“神奇之手”。
人物经历
余笑予出生在楚剧世家,三岁登台,七岁走红,未及弱冠,就已是楚剧新秀。1956年,他改学导演,1970年湖北省京剧团成立后,他任编导,因而他所执导的那些京剧,他也都参与了编剧工作,他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导演意图。他执导京剧,没有把生行、旦行作为主角,而是把丑行作为主角,并用悲喜剧的风格,这既为京剧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新剧目,也使朱世慧凭此脱颖而出,成为当今京剧第一丑。余导有一句名言:“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这话说得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2002年武汉市纪念余笑予从艺60周年,展演了他执导的一些剧作,大家发现,他的确是没有重复自己,在舞台上有很多新发明。如汉剧《弹吉他的姑娘》中,余笑予结合剧情,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段“电话舞”,在还不知手机为何物的年代里,四个年轻人手握话筒且歌且舞,一亮相就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可以说这是十分超前的设计。在京剧《粗粗汉靓靓女》中,余笑予设计的一段电脑舞也十分独特,即用踢踏舞的形式表现敲电脑。这部戏并不十分成功,但这段电脑舞却令人耳目一新,大受欢迎。200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余笑予“终生成就奖”。
2010年12月26日凌晨6时05分,我国著名戏剧家、导演余笑予在武汉武昌家中因肺衰竭安详离世,享年75岁。余笑予一生为戏剧事业倾注了无限热情,他的逝世是中原地区戏剧界的巨大损失。他的家人透露,余老去世前在病床上还惦记着排戏,表现出了他对戏剧艺术的无比热爱和执着。他的终止符也应该和戏有关,因此家人商议,准备用戏曲音乐代替追悼会上的哀乐,以此向这位戏剧大师致敬。
个人生活
余笑予有一子一女,儿子名余勤勤,女儿名余端端,起名初衷是希望他们“勤勤恳恳做事,端端正正做人”。尽管桃李满天下,子孙后辈却无人继承衣钵。他尊重儿女的职业选择,但总会在不经意间表达自己的不甘。他会对女儿说:“你这么聪明,这么不学戏呢?”儿子余勤勤当年因为生计原因,学起了厨师这一行当,此后,余老总觉没能让儿子读书心中有愧:“别人背的是书包,你哥背的是菜刀啊!”每逢出国,他都会买回大量的菜谱,供儿子学习之用。在家人眼中,余老“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总是能给家里带来欢笑”。
人物特色
余导的戏都很好看,都很卖座,这已是圈内公认的了。他的秘诀是以情动人。豫剧《刀下的红梅》是表现刘胡兰的故事的,众所周知,刘胡兰是剪了齐耳短发的。但在该剧中,余笑予却为刘胡兰设计了一条长辫子,而且这条辫子躲过了政委的剪刀,靠的是女孩子小小的狡:“俺奶奶会难过得。”就义之前,刘胡兰毅然剪去辫子,其思想境界也随之升华。一条辫子,衬托出一个英勇而不失少女活力的刘胡兰,堪称神来之笔。
《法门众生相》是根据京剧传统戏《法门寺》改编创作而成的。当年进京演出时,两个老戏迷堵在售票口骂余笑予乱改老戏,余导好言好语把二老哄进了剧场:“您先看看,真不好再骂也不迟。”看着看着,一直嘀咕的两位老人不作声了;再看下去,有了笑容;再后来,他们也忍不住跟别人一起叫起好来。戏散了,两位老人激动地对余笑予说:“改得好,有你自己的东西,我们爱看。”
余导的戏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出演员,演他戏的演员,很多获得了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朱世慧两获梅花奖,花鼓戏《原野情仇》主演李春华和胡新中、《丑嫂》主演张春玲、桂剧《瑶妃传奇》主演张树萍淮剧《太阳花》主演梁国英黄梅戏《未了情》主演杨俊均获梅花奖。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王红丽,以《风雨行宫》和《铡刀下的红梅》两获梅花奖。这些戏也都叫好又叫座,其中《风雨行宫》演了上千场。
人物轶事
病床上看剧本,爱戏成痴
湖北剧院副总经理朱洪春说,虽然年事已高,但每有好戏上演,老爷子都会在湖北剧院露面。余老的家人透露,余老去世前在病床上还惦记着排戏。“他排的黄梅戏《苏东坡》刚刚在黄冈市公演,还要给市楚剧院排《寻女》,河南小皇后豫剧团还有一个戏也等着他。入院的前一个星期,他一直是上午排戏,下午去医院打针。家里人劝他,他还说,兴许我一去排练场就好了。”
不干涉子女,为戏遗憾
余老的一双儿女从事的工作都与戏曲无关。在女儿余端眼里,爸爸从来不发脾气,管教孩子也“不走寻常路”。17岁时,余端爱去舞厅跳舞,还偷偷学着抽烟。别人告诉余笑予,余笑予回来只问余端,“你确实抽烟吗?抽烟是习惯问题,不是道德问题。要抽就别躲着,别把被子烧了。”在工作、感情的选择上,余笑予也不干涉孩子们的选择,只是在女儿恋爱时偷偷为她支招:“别人给你糖衣炮弹,你可以把糖衣吃了,炮弹再打回去。”
余笑予生性幽默,常常在家里逗孙女龙龙玩。一次,余端和爸爸坐在沙发上吃面包,龙龙走过来,余老马上做出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几好吃哟!”余端也跟着他一起“演戏”,龙龙好奇地冲过来,有什么好吃的?余老一本正经:“小伢的脸!”龙龙落荒而逃。余笑予却跟余端说,“你这么聪明,天生是个很好的彩旦,没有学戏,真是可惜了。”那一刻,余端才发觉,爸爸心中还是希望能有人继承他的衣钵。
余端说,余老一生最大的心愿是重排父辈楚剧旦角余文君的拿手戏,可惜一直未能如愿,如今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了。
最爱“余莺儿烧排骨”,以吃论戏
余笑予一生最爱美食,自己也做得一手好菜。他最拿手的秘制“余氏烧排骨”,是家里逢年过节不可缺少的大菜。而儿子余勤从事餐饮行业,两人的交流方式都离不开吃。余勤爱看传统戏,而余笑予的作品中不乏现代作品,“他常跟我说,传统戏就像老汤,韵味悠长,而很多现代戏都是味精,虽然也有鲜味,但是很难长久。”偶尔,余勤看完戏也跟爸爸交流:“这戏,就是一台萝卜花!”外人听不明白,只有父子俩心领神会,这是在说戏看着光鲜但没内容。
余勤说,他和家人商议,准备用戏曲音乐代替追悼会上的哀乐。“爸爸搞了一辈子戏曲,他的终止符也应该和戏有关。”老人平日里最钟爱的折扇和帽子,也将和戏曲音乐一起陪伴他走完最后一程。
艺术成就
余笑予一生执导戏曲作品横跨京、汉、楚、豫剧等20多个剧种,《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等经典作品获奖无数,被业内人士誉为梨园“金手指”“神奇之手”。余笑予的作品贵在有人间气息,有平民情怀,还有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所以好看、耐看。
他,让“鄂派京剧”扬威梨园
提到京剧,许多人会想到梅派、张派等唱腔流派,但在戏曲界,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号“鄂派京剧”。“鄂派京剧”的提法,正是得益于余笑予和湖北省京剧院排演的《一包蜜》《徐九经升官记》《法门寺众生相》《膏药章》和《药王庙传奇》等一系列作品。“余笑予的作品突破了京剧的传统程式,渗透了生活的气息,也加入了汉文化擅长的谐趣、幽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别的戏舞台上还是一桌两椅,他的舞台上就能让景随人走,别的人物还在念韵白,‘膏药章’的台词已经在说‘物价见风涨’。他的戏里这种人间气息,在当时的京剧界,就是一股清新的风。湖北省京剧院当年在全国连续五年获得金奖,余笑予功不可没。”
他,让丑角成为男一号
徐九经、膏药章,余笑予作品中的这些经典人物深受戏迷喜爱。此前,丑角在京剧舞台上只能演配角,是余笑予让丑角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挑了大梁。胡应明介绍,余笑予出身楚剧世家,学戏学的是楚剧丑角,而楚剧如《葛麻》等多以小人物为主角,充满着民间智慧,对余笑予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他大胆启用朱世慧作为京剧丑角担当男一号,塑造了徐九经、膏药章等一系列个性鲜明、充满诙谐的人物,“很多人说余笑予成就了朱世慧,实际上朱世慧也成就了余笑予,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他,让每部戏都自成一格
余笑予一生执导50多部作品,每部戏都有不同的特点,胡应明称之为“一戏一格”。“他排过正剧、喜剧、悲剧甚至是闹剧,总之决不模仿别人,也绝不重复自己。”上个世纪,大家还不知道手机为何物,余笑予就在汉剧《弹吉他的姑娘》中设计了“电话舞”,又在《粗粗汉靓靓女》中将电脑椅搬上舞台。在余老近年的作品《李四光》和《苏东坡》中,为表现两位大家的凡人情怀,他精心设计了不同的细节:“李四光和妻子为石头吵架,而苏东坡和仆人聊天以自嘲,他的每部戏中打动人的细节都不一样,但总能抓住人物的特点。”
人物评价
余笑予平时不苟言笑,似乎给人一种很凶的感觉。其实他很随和,成为一名导演后,很多剧团都邀请他排戏,他都先看本子好坏,有好本子就排,不计个人得失。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是个民营剧团,条件很差,十年前排《风雨行宫》时,余导就深为剧团的拚命演戏的精神所感动,就在简陋的破仓库里为演员们排戏。前年该剧团排新戏《铡刀下的红梅》,又请余导执导,他在河南省导戏时,心脏病发作,仍坚持把戏排完。他说,这些孩子们太可爱了,他们都是住在农家或是住后台,有时还连夜赶回,十分辛苦。说到这里,余导十分感慨,说假如专业戏剧工作者都能有这样的敬业精神,那么戏剧就一定能走出困境。
获得荣誉
余笑予一生中获得了众多荣誉,包括但不限于:
京剧《一包蜜》(1979年),文化部创作一等奖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1980年),文化部优秀戏曲片奖。
京剧《药王庙传奇》(1984年),全国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导演一等奖。
京剧《膏药章》(1989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
楚剧《虎将军》(1991年),文化部首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
京剧《法门众生相》(1992年),第二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
桂剧《瑶妃传奇》(1993年),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
楚剧《悠悠柳叶河》(1993年),全国地方戏曲汇演演出奖、优秀导演奖。
闽剧《拜石记》(1993年),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导演奖。
黄梅戏《未了情》(1997年),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
花鼓戏《原野情仇》(1998年),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
京剧《樊姬夫人》(2004年),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导演奖。
楚剧《娘娘千岁》(2000年),文化部文华导演奖。
楚剧《大别山人》(2006年),全国地方戏南方片汇报演出一等奖
人物作品
导演作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生活
人物特色
人物轶事
艺术成就
人物评价
获得荣誉
人物作品
导演作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