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
低密度胆固醇又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 主要由乳糜微颗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后产生的、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其胆固醇的含量(包括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在一半以上。血浆中胆固醇70%是在低密度脂蛋白内。
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规定,合适范围<3.12mmol/L,临界范围3.4~4.1mmol/L,≥4.1mmol/L为升高。低密度胆固醇是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1951年,罗宾逊等人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合成了低密度胆固醇。
定义
低密度脂蛋白是富含胆固醇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由乳糜微颗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后产生的、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其胆固醇的含量(包括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在一半以上。血浆中胆固醇70%是在低密度脂蛋白内。
参考值
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分为化学法和酶法: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规定,合适范围<3.12mmol/L,临界范围3.4~4.1mmol/L,≥4.1mmol/L为升高。
临床意义
低密度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作为脂代谢的指标,可作为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和使用降脂药治疗过程的检测方法。低密度胆固醇水平除受病理冈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其水平增高:①判断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②其他: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肾病综合征、肝病糖尿病等,也可见于应用雌激素、β受体阻断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其水平降低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无β-脂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创伤和严重肝病等。
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干预治疗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推荐低密度胆固醇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
历史
1951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罗宾逊(Sir Robert Robinson,194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与John Warcup Cornforth(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小组和美国哈佛大学的伍得瓦(Robert Burns Woodward,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与Frang Sondheimer小组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合成了低密度胆固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干预治疗
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