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素症
缺素症
植物缺素症即为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的生理病症。根据植物外部表现可正确诊断缺素症状,以便及时补充所缺的营养元素,减少损失。常见的缺素症状有缺氮、缺磷、、缺钾、缺镁、缺铁、缺硫等。
症状
常见的缺素症状
缺氮:缺氮则叶片变成淡绿色或黄白,枝细弱,顶梢新叶逐渐变小同时易落叶。
缺磷:磷肥不足会妨碍作物花卉的形成,使作物花小而少,并容易导致果实发育不良。
缺钾:缺乏钾素营养,茎杆纤细,严重时叶尖叶缘枯焦,叶片皱曲,老叶叶缘卷曲呈黄色及火烧色并易脱落。
缺镁:缺镁先在老叶的叶脉间发生黄化,逐渐蔓延至上部新叶,叶肉呈黄色而叶脉仍为绿色,并在叶脉间出现各种色斑。
缺铁:缺铁的症状与缺镁相似,所不同的是缺铁先从新叶的叶脉间出现黄化、叶脉仍为绿色,继而发展成整个叶片转黄或发白。
缺锰:缺锰的症状与缺铁相似,叶脉之间出现失绿斑点,并逐渐形成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
缺錋:缺錋嫩叶失绿,叶片肥厚皱缩,叶缘向上卷曲,根系不发达。顶芽和细根生长点死亡,落花落果。
缺钙:缺钙顶芽受损伤,并引起根尖坏死,嫩叶失绿,叶缘向上卷曲枯焦,叶尖常呈钩状。
缺硫:缺硫叶色变成淡绿色,甚至变成白色,扩展到新叶,叶片细长,植株矮小症,开花推迟,根部明显伸长。
缺锌:缺锌植株节间明显萎缩僵化,叶片变黄或变小,叶脉间出现黄斑,蔓延至新叶,幼叶硬而小,且黄白化病
缺:缺钼幼叶黄绿色,叶片失绿凋谢,易致坏死。
缺铜:缺铜叶尖发白,幼叶萎缩,出现白色叶斑。
病症出现的部位
病症出现的部位主要取决于所缺乏元素在植物体内移动性的大小。氮、磷、钾、镁等元素在体内有较大的移动性,可以从老叶向新叶中转移,因而这类营养元素的缺乏症都发生在植物下部的老熟叶片上。反之,铁、钙、硼、锌、铜等元素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这类元素的缺乏症常首见于新生芽、叶。
病因
植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1.土壤贫瘠。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2.不适宜的pH值。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pH值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生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3.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氮肥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磷肥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4.不良的土壤性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5.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这是气温偏低年份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但严重干旱,也会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缺素症发生。
防治方法
可采取下列农业措施预防缺素症的发生:1.根据土壤性质安排植物。不同植物及其品种对土壤酸碱度以及对营养元素组成和含量的要求各异,因而在某种营养元素不足的土壤不宜种植对该元素敏感的植物。2.合理的轮作,可避免因某种元素需求量大的作物接茬而引起的缺素症。3.合理搭配施用化学肥料种类和多施有机肥,以维持土壤养分元素间的平衡。④正确的耕作管理可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防止有毒物质阻碍根系呼吸。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症状
常见的缺素症状
病症出现的部位
病因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