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在众多出土文献中,简帛文献占了很大一部分。已发现的简帛文献主要分为书籍和文书两大类,此外还有书札、历谱、遣策和卜祷记录等。由于内容性质不同,简帛书籍和其他类别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因此有学者主张将它们分开研究。简帛书籍按年代可分为战国、秦、
西汉早期、西汉中晚期至
东汉四组,其中战国一组年代最早,学术价值极高,其文字与其他三组有显著差异。从书写材料上看,简和帛截然不同,简也有竹简、木简之别。由于
战国帛书数量稀少,学者研究较多,而已发现的战国简均为竹简,因此将战国竹书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是可行且必要的。
中大历来是
古文字学重镇,多有名师,富有藏书。受其师、书之教,学业稍有长进。曾先生在简帛研究方面造诣精深,所以作者的论文题目很早就预定以简帛研究为限。只是简帛文献十分丰富,於学力,范围一再缩小,最后圈定在战国竹书上面。作者最初认为是扬长避短的一个选择,因为自己本科和研究生读的都是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阶段的主攻方向恰好又是
战国文字,并且导师
李家浩先生是著名古文字学家中著名的战国文字专家,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个比较好一点的基础大概是具备了,所以裘先生曾在学位论文的评语中奖勉说“已有较深造诣”。尽管这样,本论文的写作还是处处显得捉襟见肘,好在曾先生不时加以指导,所以三年来的写作虽然断断续续,但并没有出现太长时间的停顿。
杨泽生,1969年8月生,
信宜市人。1988年考入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1992年考取该专业
古文字学方向研究生,师从
李家浩先生。1995年毕业后在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工作8年;其间在1999年考取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
曾宪通先生,200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汉字的教学研究,发表《燕国文字中的“无”字》《长台关竹书的学派性质新探》《甲骨文“蚊”字考释》《笔顺规则新探》等论文40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