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嗣新,山西省文联主席团委员、
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副馆长、《企业文化大观》杂志社执行主编、副研究员。
常嗣新,男,1947年7月1日生于山西大同。汉族。1966年毕业于大同煤炭工业学校。现任山西省民间文艺协会主席,《民间传奇故事》杂志社总编、社长;专业职称为副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文联委员。曾任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政法委员。
大同市文学艺术创作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大同市文联副主席。大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大同市残疾人联合理事长等职。
20时70年代,常嗣新同志开始文学创作。先后搜集、整理、研究、发表了民间故事、民俗、典故等各类文学作品近200万字。主要作品有民间故事集《大同风物传说》、《设宴劝妻》;论文《从康熙皇帝大同民间文学中的地位看封建帝王在民间文学中的形象》等。作品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专著《大同风物传说》被
译成外文出版。常嗣新同志在
大同市工作期间,曾荣获“大同市优秀人才”称号,享受政府津贴。并荣获“全国自学成材优秀人才”、中国文联“优秀组织工作者”、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和“山西省自学成材
一等奖”等称号和荣誉。
常嗣新同志担任《民间传奇故事》总编和社长之后,谦虚诚恳、平易近人、勇于探索、奋力开拓,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摸索出一套文化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多劳多得、
同工同酬、奖勤罚懒的管理经验和办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鼓励员工献计献策,共谋期刊发展新路。在刊物栏目、作品、版式设计、印刷等方面都只做了一系列的革新,从而使《
民间传奇故事》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保持一席之地,并成为
山西省期刊界的品牌刊物。在他担任《民间传奇故事》总编和社长期间,该刊连续7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刊物”,并加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编列的“中国期刊方阵”,还多次受到山西省委宣传部的表彰。
2002年1月18日,常嗣新同志被推选为
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之后,常嗣新同志积极响应山西省委宣传部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一手抓文,一手抓艺,再进一步强化《
民间传奇故事》、《中外故事》两刊的管理的同时,着力加强全省民间艺术的工作。2003年春天,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提出抢救民家文化遗产号召之后,常嗣新同志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在既无经费拨款,又无人力支持的情况下,亲自到我省民间文化遗产较多、较丰厚的地区进行摸底、调查,先后到
晋城市、运城、临汾、阳泉、朔州等地作了重点排查,整理出了十万字的材料,呈报中国民协,受到了中国民协领导的赞誉。
常嗣新同志注重研究市场经济形势下民间文艺的生存与发展趋势,并能够将文艺与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新路,特别是在2003年10月
榆次区修复老成绩将作为旅游景点推出之时,成功的策划和组织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既推动了榆次区的经济发展,也为山西民间工艺品的抢救作出了及时而可贵的贡献,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冯骥才和山西省委宣传部充分肯定了此项工作的积极意义。
常嗣新同志还注重民间艺术团体的培养和组织工作。他先后带领
山西省民间锣鼓艺术团、民间麒麟舞表演队参加全国性表演和比赛,获得金奖、银奖、编导奖、组织将达11项之多。在担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期间,先后组织了6只民间艺术表演队出生参加国家级比赛,许多过去只能在田间地头、偏向僻壤闹红火的“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荣幸地走上了国家级领奖台。这一工作,不仅推动了民间文艺的抢救工作,也大大提升了山西民间文艺的品味,从而使山西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