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戈斯是希腊
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一座城市,也被称为阿戈斯、阿哥斯或阿果斯。它是
欧洲最古老的连续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历史可追溯至约5000年前。阿尔戈斯曾经历古希腊人、罗马人、
法兰克人、
威尼斯人和
奥斯曼帝国的影响。2011年,阿尔戈斯的居民人口为22,471人。阿尔戈斯是阿尔戈斯-米基尼斯市的一个市政单位,面积为138.138平方公里。该市距离其历史港口
纳夫普利翁有11公里的距离。阿尔戈斯是一个古老的定居点,至少在过去的7000年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村庄。该市的居民被称为阿尔戈斯人。阿尔戈斯有许多古代遗迹,农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
词语解释
阿尔戈斯
一译“亚哥斯”,或“阿戈斯”。希腊
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地区城市,约有5000年的历史。
简介
汽车车牌号:AP阿尔戈斯,一译“亚哥斯”。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城市。临阿古利科斯湾,近迈锡尼。人口约2万。位于卡斯特罗和圣伊利亚斯两山麓的阿尔吉夫平原上。交通发达,是周围农产品的集散地。
历史
建立
在希腊神话中,阿尔戈斯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传说达那俄斯出逃
埃及后成为阿尔戈斯的统治者。他的儿子
阿德剌斯托斯是攻打
底比斯的七个国王之一和唯一的幸存者。在荷马史诗中
狄俄墨得斯是阿尔戈斯的国王。最早的考古发现证明在
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居住了。
迈锡尼文明时期这里的山上已经建立了一座城堡。陶立克人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痕迹,他们还建立了一座
阿波罗神庙。
古代
公元前七世纪多利亚人在此建立奴隶制城邦,曾称霸半岛,为南希腊政治、文化中心之一。公元前546年为
斯巴达击败。在
波希战争中阿尔戈斯持中立。前460年阿戈斯获得了一个民主的宪法。前451年它与斯巴达签署了一个30年和平条约。在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阿尔戈斯与雅典联盟,但这个联盟并未给阿戈斯带来任何好处。此后阿尔戈斯与科林斯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在前371年的
留克特拉战役中它们一起战败了斯巴达。亚历山大大帝死后阿尔戈斯陷入不同的其它国家的影响,前146年它投入
罗马共和国,从此它的地位就不重要了。1261-1460年属
拜占庭帝国,1460年后被
奥斯曼帝国统治,十九世纪上半叶复归
希腊。十九世纪起考古发掘持续进行,现有建于公元前1100-1000年的神庙,古希腊、罗马时期的
阿波罗神庙、希拉神庙、大剧院和古城镇等遗迹。旅游业颇盛。
中世纪
为了加强对
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保护,阿尔戈斯山上的城堡于12世纪被加强。1463年土耳其人占领阿尔戈斯。从1686年到1716年威尼斯人重占阿尔戈斯,但此后一直到1821年阿尔戈斯被
土耳其占领。
近代
希腊独立后第一次国民会议是在阿尔戈斯召开的。1821年改到
纳夫普利翁。
今天阿尔戈斯是一个旅游胜地。阿尔戈斯地区的主要经济来自于农业。
地位
阿尔戈斯是
希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阿尔戈利斯州首府。其东为肥沃的阿伊韦平原。自早期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500年)起,就有人定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是国内外游客常去的旅游点。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阿戈斯代表阿伊韦平原所有定居点。在希腊神话中,是狄俄梅季斯(阿戈斯王阿德拉斯托斯的继承人,
特洛伊战争中藏在木马腹中进入
特洛伊遗址的英雄之一)和阿加梅农(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迈锡尼王)的故乡。公元前7世纪多立斯人在此建立奴隶制城邦,曾称霸希腊半岛。公元前546年被
斯巴达击败,国势削弱。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征服。公元1261—1460年属
拜占庭帝国,1460年后为
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830年归
希腊。
希腊独立战争期间,城市遭
易卜拉欣帕夏洗劫并被焚毁。
阿尔戈斯有许多名胜和古迹,阿尔戈斯新城建于古城的东南,是阿伊韦地区的铁路枢纽和农业中心。
古迹
阿尔戈斯阿波罗神庙
半圆形剧场遗址
掘进卡斯特罗山城建成的半圆形剧场遗址,约建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时期两次修缮,可容纳观众2万。乐池直径28码,以蓝、白色
大理石装饰。坐席中央部分还保存有81排石座,前排的贵宾席设有皇帝御座。希腊独立战争期间的两次国民会议即在此举行。罗马浴池
罗马浴池在半圆形剧场南面,是公元2世纪的遗物,浴室内,设有三大浴盆,附近地下室里还发现3具石棺。
中世纪城堡
卡斯特罗山顶原是阿尔戈斯古城的卫城,这里有中世纪城堡,约建于拜占庭和
法兰克王国时期,后由
威尼斯共和国人和土耳其人扩建。
迈锡尼古墓
在圣伊利阿尔斯山东南麓,经20世纪50年代末发掘,发现有迈锡尼古墓,有26座地下墓室和6座竖坑墓穴,还有一公元前2000年的中期青铜器时代的建筑物。
这座人类为纪念
预言神和拯救人类的神——阿波罗而建成的圣所——阿波罗·埃皮鸠里(埃皮鸠里的意思是拯救人类的神)神庙,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坐落于荒无人烟的
阿卡迪亚州群峰之间。这里有人类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久远的
科林斯式柱头。整座纪念性建筑物用大胆的
建筑结构将古老的早期希腊建筑风格和明朗的陶立克风格结合在一起。
雅典娜胜利神庙建于公元前449-前421年,雅典娜胜利女神庙,也称为无翼胜利女神庙,位于卫城山上。采用爱奥尼亚柱式,
台基长8.15米,宽5.38米,前后柱廊雕饰精美,是居住在雅典的多利亚人与爱奥尼亚人共同创造的建筑艺术结晶。
阿尔戈斯赫拉神庙
阿尔戈斯赫拉神庙(ΗραίονΆργους/ArgiveHeraion)是位于希腊阿尔戈斯附近(10公里)的一座赫拉神庙遗迹,大约位于阿尔戈斯和迈锡尼遗迹的中间。它位于艾维亚
山脚(Mt.Euboea),俯瞰整个阿尔戈斯平原。
国际研究方案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气层”原理。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大气层”系,海洋是
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
北半球气候这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
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
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
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
太平洋和
印度洋的
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建筑
多鲁斯在古城阿尔戈斯的朱诺圣地建立了陶立克
柱式的神庙。神殿建筑是最能体现伟大、尊严和权力的建筑。每座神殿中自然形成的细微的对称性,都有一种神性的光环。最初,神殿建筑有过三种柱式。陶立克式最先出现,是从古代产生的。海伦和仙女奥尔赛斯的儿子多鲁斯统治了
亚该亚和伯罗奔尼撒全境。多鲁斯在古城阿尔戈斯的朱诺圣地建立了陶立克柱式的神庙。后来,在阿哈伊亚的其他城市也建立了一些同样柱式的神庙。当时对称的规则还没有产生。为了寻找范本,他们转向人体自身。
当他们想要在这座神庙中设置柱子时,因为还没有对称的规则,就探索用什么方法能使它适于承受载荷并具有公认美观的外貌。他们试着测量男子的脚长,把它和身长来比较。结果发现男子的脚长是身长的六分之一,于是他们就把同样的原则搬到柱子上来,以柱身基座厚度的六倍作为包括
柱头在内的柱子的高度。这样,陶立克式柱子就在建筑物上开始显出男子身体比例的刚劲和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