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语: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ός Πόλεμος,英语:Peloponnesian War;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是以
雅典为首的
提洛同盟和以
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期间双方曾几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波希战争中,米卡列战役后斯巴达认为波斯对
希腊不再构成威胁,便退出战争。雅典趁机与色雷斯、
小亚细亚半岛等地结盟,并利用同盟逐步扩张,最终与斯达巴爆发大战。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多个,可归纳为雅典和斯巴达的争霸、商业竞争以及制度差异三个。战争由伊庇丹奴(Epidamnus)和波提狄亚(Potidaea)两地争端为导火索,并爆发了3次辩论。在战争中,双方盟友均参战提供军事或者金钱的支持。伯罗奔尼撒战争一共持续27年,大小战事不计其数。期间双方先后围绕铺普拉提亚(Plataea)、亚狄迦、奥尔匹(Olpae)、派娄斯、安菲玻里、西西里(Sicanian)、狄凯里亚等地区展开角逐。公元前405年,羊河战役中,
莱山德(Lysander)一举歼灭雅典海军。
雅典不再反抗并签订条约,解散
提洛同盟,加入
伯罗奔尼撒同盟。自此,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雅典战败的原因有4点,分别是内部党争、民主政体的弊端、商业经济的脆弱性以及同盟内部的矛盾。对于
斯巴达而言,胜利在于
寡头政治的高效性以及波斯的支援。
此次战争后,雅典帝国崩溃,民主政体衰落。斯巴达付出大量人口代价的同时确立了在
古希腊的霸权。从整个古希腊的角度看,海军地位不断提高,而频繁的求援于波斯致使古希腊的自由沦陷。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亲历者
修昔底德:这是希腊人的历史中最大的一次骚动,同时也影响到大部分非希腊人的世界,可以说,影响到几乎整个人类。
战役背景
波希战争中,米卡列战役后斯巴达认为波斯已经不构成对于希腊半岛的威胁,便退出了战争。随后,
雅典集结半岛上的中希腊、
小亚细亚半岛、
爱琴海以及色雷斯沿岸的城邦联合起来,组成同盟,由于金库设在
提洛岛,所以被称为
提洛同盟。利用这个同盟,他们在小亚细亚南部的梅顿河口打败波斯舰队,最终雅典和波斯签订合约,希波战争结束。通过这场战争,雅典确立了提洛同盟中的主导地位,并且控制了同盟的海军及金库。
战争原因
雅典方面
城邦情况
雅典城邦位于
希腊南部向东南方延伸的三角形半岛阿提卡。公元前5世纪,雅典成为一个民主制国家。
雅典通过航海业的发展在爱琴海和周边地区获得了影响力,并从中获取了利润。这些利润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储备积累,雅典得以繁荣发展。此外,雅典的海军保护了雅典民众的商业利益和食品供应,确保了城市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在政治方面,雅典的民主体制使得所有重要政策都由公民大会决策,这种民主体制也是雅典强大的支撑之一。议事会负责准备法案,但完全服从于公民大会,确保了民主决策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公元前478年,雅典与
小亚细亚半岛的35个城邦组成了雅典海上同盟,也被称为提洛同盟。该同盟的会址位于
爱琴海的
提洛岛。它是一个军事同盟,旨在共同保卫成员城邦的利益,并抵御外来威胁。这个同盟对于希腊城邦在抵御波斯入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波希战争结束后,雅典同盟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逐渐演变为雅典帝国。雅典通过一系列征服和奴役行动,获得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地位,并开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雅典在公元前466年至公元前457年期间,先后镇压了多个反叛属邦,包括那克索斯(Narcissus)、萨摩斯(Samos)、波提狄亚、列斯堡等地。此外,雅典还通过对其他城邦的征服和收买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将其他城邦纳入自己的同盟体系。
扩张竞争
英国史学家布瑞早在1900年出版的《
希腊史》中就把商业竞争视为伯罗奔尼撒战争最深刻的原因。
雅典,
科林斯,墨加拉(Megara)等这些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邦都重视西方市场。雅典地处中希腊阿提卡半岛,境内多山,土地贫瘠,只有规模很小的三个平原,但是半岛却有优良的港湾,西岸有比雷埃夫斯、法利尔等良港,适合航海,也适合发展商业贸易。而科林斯的商业更强,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
地中海东部海陆交通的十字路口,自远古开始就是商业中心。公元前460年以后,雅典开始将势力扩展到
墨伽拉、厄齐那(Ezina)、特罗真等地。此外,
雅典还在庇里犹斯港建设,并逐渐掌握了对东部商路的控制权,使
科林斯失去了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在公元前446年之后,雅典放弃了墨伽拉和特罗真,但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与此同时,雅典对诺帕克都的控制对科林斯在西部商路上构成了威胁。然而,由于叙拉古和科西拉两个重要据点是科林斯的
殖民地,并与科林斯保持着紧密联系,当雅典通过《
三十年和约》放弃了科林斯湾上的帕加和阿卡亚时,科林斯容忍了雅典在诺帕克都的存在。
雅典干预厄庇达努事件不仅使西西里的大城叙拉古成为其统治下的一部分,增强了雅典帝国的军事力量,而且显示出将科林斯完全排除在西部商路之外的意图。
斯巴达方面
城邦情况
斯巴达城邦是
古希腊最为富强的城邦之一。斯巴达是一种“
混合政体”,因为它包含了
君主制、寡头统治和民主制的元素。两位国王共同统治斯巴达,国王分别来自不同的王族。元老院则代表了
寡头政治,由28名年龄在六十岁以上来自少数特权阶层的家族的男子组成。公民大会和监察官则代表了民主制,公民大会包括全体三十岁以上的斯巴达男子,监察官每年由公民选举产生,负责
行政管理。斯巴达的
社会结构非常严格,公民士兵是唯一享有
政治权利的阶层。黑劳士和庇里阿西人则是臣属民,为
斯巴达提供粮食和物资。斯巴达的公民士兵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他们是
古希腊世界最强大的陆军之一。
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组织。这个联盟由斯巴达和其他各自通过单独盟约与斯巴达建立关系的盟邦组成。这些盟邦在外交政策上服从斯巴达,而斯巴达则保护它们的领土完整和自治权。斯巴达只会在在有利可图或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援助盟邦,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强迫其他盟邦参与冲突。只有在斯巴达决定召集联盟时,才会集结全体成员。根据
斯巴达与盟邦的关系,盟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小而靠近斯巴达的国家,如弗利奥斯和奥尼伊,它们相对容易被斯巴达控制。第二类盟邦包括墨伽拉、厄利斯和曼丁尼亚,它们要么相对强大,要么距离斯巴达较远,或者既强大又远,但如果不忠于斯巴达,斯巴达仍然能够对它们采取严厉的惩罚。第三类盟邦只有底比斯和科林斯,它们距离斯巴达很远,且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因此它们的外交政策很少屈从于斯巴达的利益。
地区局势
波希战争结束后,
提洛同盟并没有解散。
雅典人违背盟约,武力镇压同盟者,并控制了同盟海军和金库。提洛同盟变成了雅典称霸的工具,被称为雅典帝国。公元前445年,雅典与
斯巴达签订《三十年休战和约》。然而雅典利用提洛同盟对外扩张,控制
爱琴海,征服厄吉那,收复
墨伽拉,威胁
科林斯以及中部
希腊。伊庇丹奴位于
爱奥尼亚海的入口右边,处于蛮族的领土内,是科西拉的
殖民地,由赫丘利的后裔、科林斯人挨拉托克利德的儿子法利阿斯所建立。公元前435年,伊庇丹奴的民主派驱逐了贵族派,然而贵族派与城外的蛮族结盟。此后,伊庇丹奴的民主派在德尔斐
神谕的指示下,前往科林斯求援。科林斯决定出兵干涉,但由于科西拉的抵制,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场战争的原因是科林斯对科西拉不满,而科西拉则认为自己有强大的海军势力,不把其母邦科林斯放在眼里。最终,
科林斯拒绝了科西拉的仲裁建议,而在伊庇丹奴被围之际,科林斯仍决定冒险出兵干涉。为了保护自身利益,
雅典与科西拉签订了防御同盟。根据该盟约,只有在雅典、科西拉或它们的任何
反法西斯同盟受到外敌攻击时,该盟约才会生效。这样,如果科西拉要求雅典共同对抗科林斯,雅典可以拒绝参加,以避免违背《三十年休战和约》的规定。同时,雅典向科林斯发出明确的警示:如果科林斯进攻科西拉,雅典一定会帮助科西拉。公元前433年,经过雅典与科西拉的辩论,
科林斯和科西拉都开始准备战争。科林斯召集了150条船舰(其中包括科林斯本身的90条,这个数量是当时琉金密战争中的两倍,科林斯人的船舰数量是那时的三倍),而科西拉在西勃达群岛中的一个岛上扎营,拥有110条船舰,其中包括雅典的10条船舰。当雅典的势力达到顶点并开始干预科林斯的内政之时,
斯巴达再也无法忍受遂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
双方力量对比
雅典方面
同盟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
提洛同盟有开俄斯(Chios)、普拉列斯堡、提亚、诺帕克都的美塞尼亚人、阿开那尼亚、科西拉和萨星修斯、开利阿沿岸(包括邻近的多利亚人城市在内)爱奥尼亚、赫勒斯滂色雷斯、
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克里特中间靠近东边的各岛屿以及弥罗斯和塞拉以外的西克拉底斯群岛。
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上,
是海上霸权国。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后,雅典海军实力进一步增强,其中科西拉的加入更是使其海军实力更为强大。据
在民众会议的发言中提到,雅典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编制,包括一万三千名重装步兵、一万六千名参与防守雅典城市工作的战士、一万二千名骑兵和骑兵射手,此外还有一千六百名弓箭手和三百条三列桨战舰。
斯巴达方面
同盟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伯罗奔尼撒联盟有墨伽拉人、彼奥提亚(Boeotia)人、罗克里斯人、佛西斯人、安布累喜阿人、琉卡斯人、安那克托里亚人、
科林斯、西息温、帕利尼以及伯罗奔尼撒各国和亚加亚诸国。
军事力量
斯巴达人的生活主要围绕军事展开,他们实行优生和优育的人口政策。斯巴达男子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因此,斯巴达拥有全
希腊最强大的重装步兵,是当时希腊陆上军事霸权国。斯巴达人的信心来源于他们重装步兵的战斗力和数量上的优势。在战争之前和之后,
斯巴达拥有六万名重装步兵,是雅典的两倍。
著名辩论
科林斯与科西拉
公元前433年,中立城邦科西拉向
雅典提出请求,希望加入
提洛同盟以获得保护。同时,
科林斯也派代表前往雅典试图说服其不与科西拉结盟。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双方就科西拉之前没有加入任何同盟、科林斯是否是一个公正的母邦等问题进行了辩论。科西拉人认为他们之前的中立政策缺乏远见,在面临灭亡危险时必须加入提洛同盟,并表示将永远感激雅典。而科林斯则认为科西拉此时加入提洛同盟并不合适,应该在安全的情况下再考虑与雅典结盟。此外,
斯巴达和雅典订立的三十年和约规定中立城邦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任何一方的同盟,但不能伤害其他城邦。
在科林斯是否是雅典敌人的辩论中,科西拉人声称科林斯是雅典的敌人,他们对雅典的劲敌斯巴达最具影响力,并且断言科林斯在灭掉科西拉之后将会进攻雅典。而科林斯人则反驳说他们并非雅典的敌人,因为他们没有进攻雅典的企图。此外,
科林斯曾两次帮助过雅典。第一次是在波斯人入侵之前,当雅典和厄吉那作战时缺少舰船,科林斯为雅典提供了20艘船,使雅典能够征服厄吉那。第二次是当萨摩斯人叛离雅典时,伯罗奔尼撒诸邦对是否应当援助萨摩斯意见不一,科林斯不仅不投票反对雅典,还公开对伯罗奔尼撒诸邦表示,每个城邦都有权利惩治它的盟国,从而使雅典能够处罚萨摩斯。因此,科林斯认为现在是雅典报答科林斯的时候。
科林斯与雅典
因为伯罗奔尼撒同盟中只有科林斯一个城邦在单独行动,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休战条约依然有效,没公开宣战,雅典便随意参战。现在科林斯人公开提出雅典侵略整个希腊这一问题,派代表团到斯巴达,在公民大会上,猛烈地攻击雅典人。当时正好有雅典的代表在斯巴达处理城邦委派的其他事务,面对各城邦对雅典的控诉,雅典代表要求有发言机会,因此,在科林斯人发言后,雅典人进行了辩驳。
科林斯人在发言中批评了
斯巴达人的迟疑不决和过分稳健,对比了斯巴达人和
雅典人的差异,突出雅典人总是革新者,敏于下定决心,也敏于实现决心,敦促斯巴达人下定决心,行动起来。雅典人在发言中追述了自己在
波希战争中的成就,呼吁斯巴达人不要敌视雅典帝国,指出当一个人被卷入很大的危险中去的时候,任何人不能责备他,说他不应该只顾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安全,居于领导地位的城邦可以用强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同盟者。现在雅典为了安全、荣誉和自身的利益,不能放弃已经到手的雅典帝国,并且重述弱者应当屈服于强者的普遍法则,呼吁斯巴达人多花些时间,慎重考虑是否表决对雅典发动战争的决议。
雅典人以自身利益为核心,为自己的种种行动进行了辩解。
阿基达马斯与斯提尼拉伊达
雅典人发言之后,在
斯巴达的公民大会上,斯巴达的国王阿基达马斯发言,他指出:目前雅典海军强大,资金雄厚,应该再等两三年,等斯巴达地位进一步巩固后,再向雅典进攻。
监察官之一斯提尼拉伊达做最后发言,他首先表明不懂雅典人的冗长演说,虽然雅典人尽管极力赞扬自己,但不能否认侵略了斯巴达同盟科林斯的事实。尽管雅典在
波希战争中做出了贡献,但是破坏盟约的行为应当受到处罚。斯巴达不应拖延,应及早帮助受到侵略的同盟者。
战役经过
导火索
伊庇丹奴争端
伊庇丹奴由科林斯人法利阿斯所建立,但却是科西拉的
殖民地。伊庇丹奴在长期的政治混乱中陷入衰落,民主党驱逐了贵族党,结果贵族党联合蛮族对伊庇丹奴发起攻击,民主党不敌便向科西拉求援。遭到科西拉的拒绝后伊庇丹奴民主党又寻求
科林斯的帮助。科林斯答应了伊庇丹奴民主党的求援并向伊庇丹奴移民和派兵。此举引起科西拉人不满,科西拉要求伊庇丹奴恢复贵族党职位并驱逐科林斯军队,但此要求被伊庇丹奴拒绝,科西拉便将伊庇丹奴包围。科林斯增派援军并与科西拉交战,这场战争科西拉取得了胜利,科西拉人将伊庇丹奴俘虏处死并囚禁了科林斯俘虏。此次战争引起科林斯人不满,在雅典的见证下双方就此战争爆发辩论。辩论结束,
雅典决意和科西拉联盟。在科林斯进攻科西拉的过程中,雅典增援科西拉让科林斯退兵。
波提狄亚争端
波提狄亚人是
科林斯的移民又是雅典的纳贡者。在伊庇丹奴的争端中,雅典引起科林斯的不满。为防止波提狄亚出现暴动,雅典要求波提狄亚拆毁面向帕利尼方面的城墙,向雅典交纳人质,驱逐科林斯人派来的地方官。波提狄亚自然不希望改变现状便派人与雅典谈判。在长期谈判中,波提狄亚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便寻求斯达巴的帮助,斯巴达人表示支持波提狄亚暴动。波提狄亚暴动后,
雅典派军队进攻波提狄亚。此次战争的结果是雅典人打败了科林斯军队并包围了波提狄亚。
伯里克利答复
在
斯巴达第二届同盟代表大会中,表决通过了对雅典的宣战。斯达巴对雅典下最后通牒,要求雅典驱逐主战派并解除波提狄亚之围。在雅典民众会议上,雅典领导人伯里克利表示对伯罗奔尼撒人不应有任何让步,伯里克利的发言获得雅典公民的一致认可并照他的意见答复斯巴达。
十年战争
战争原因
公元前431年,
底比斯人(斯巴达同盟)应普拉提亚贵族的邀请,发动了对普拉提亚的突袭,这一事件成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开端。原本,这次突袭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任务:贵族会打开城门,底比斯人潜入城中,在人民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抓捕并屠杀倾向雅典的政治领袖,以协助贵族派夺取权力。然而,底比斯人却试图将这一行动做得正当化。他们进入普拉提亚城后,召集人民,并发表演讲,呼吁他们加入波奥提亚同盟。普拉提亚人当时接受了底比斯人的建议。然而,他们发现
底比斯人只有300人,便开始了部署对底比斯人发动了突袭,通过
巷战成功击溃了底比斯人,俘虏180多人。战后,普拉提亚人没有给底比斯人赎回战俘的机会,而是将所有俘虏处死。
雅典听闻普拉提亚争端,立即把亚狄迦境内的彼奥提亚人全部逮捕。
斯巴达立即派遣使者前往伯罗奔尼撒联盟各国,并让他们整合军队以备出征。此时斯巴达约有兵力3.5万,雅典拥有兵力1.3万。
战争过程
亚狄迦之战
斯巴达国王阿基达马斯((Archidamus))在罗奔尼撒同盟大会上激励伯罗奔尼撒人和同盟者,不要辱没祖先的名声。他强调重视敌人,保持纪律和安全。阿基达马斯派使者去雅典,但遭到拒绝。使者离开时表示这标志着
希腊陷入困境。得知
雅典不让步后,斯巴达军队进军亚狄迦。斯巴达的步兵力量强于雅典,因此
伯里克利采取了两个对策:陆地上采取守势,海上则采取攻势。他派舰队袭击
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地区,鼓动希洛人起义,并试图与敌方和谈。同时,雅典人也进行了公民大会。伯里克利在会上劝告人们将乡间财产迁入城内,坚守城墙。
斯巴达军队在麦收季节时推进到了亚狄迦的边境伊诺,但因阿基达马斯的退让而未能与雅典人交战。斯巴达人开始破坏亚狄迦领土并逐渐向阿卡奈前进。阿卡奈人因家园被破坏要求出战,但伯里克利仍坚持城内守势并加强城防并派出100条战船绕伯罗奔尼撒半岛航行,并得到科西拉人和当地同盟国增援。斯巴达人最终因军粮不济撤退回国,而
雅典方面在
伯罗奔尼撒半岛沿岸环绕航行,攻城拔营取得胜利,同时开展外交工作与色雷斯和马其顿订立了同盟。
公元前430年夏,伯罗奔尼撒人再次派他们2/3的军队入侵亚狄迦,并带来大
瘟疫。医生束手无策,频繁接触病人导致许多医生丧生。瘟疫不分贫富,造成难以承受的痛苦和绝望,人们心灰意冷,失去了抵抗力。连看护者也迅速感染。由于城内人口密集,瘟疫难以控制。酷热的夏季中,大量迁入城市、居住在肮脏的茅舍中的人们像苍蝇一样死去。垂死者的尸体堆积,半死不活的人在街上痛苦地滚动。甚至食肉的鸟兽也会因为食用尸体而死亡。瘟疫令人们对宗教和法律不再关注,雅典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城内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城外的农田遭到蹂躏。与此同时,伯里克利组织舰队,远征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地区以及卡尔西斯和波提狄亚。
波提狄亚陷落
在波提狄亚的争端中,波提狄亚被雅典人包围。伯里克利新增援的舰队抵达时,便立刻进攻波提狄亚但久攻不下。又因
瘟疫原因,雅典人损失惨重,增援舰队只好撤退,只留下原先围困波提狄亚的人员继续围攻。公元前430年冬,波提狄亚人的城内断了食品,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他们不得不向雅典人投降。根据协议,波提狄亚人迁往卡尔息底亚或其他能够找到的地方。
普拉提亚之围
公元前429年,伯罗奔尼撒人向普拉提亚派兵,要求他们保持中立。普拉提亚人向雅典派代表请求允许普拉提亚中立。
雅典答应尽力帮助普拉提亚,并呼吁他们保持条约。普拉提亚人决定与雅典保持同盟关系并以此答复
斯巴达国王。伯罗奔尼撒人开始进攻,但普拉提亚人不示弱,双方建造攻防工事进行相持。伯罗奔尼撒人试图使用各种战术来占领城市,但都没有成功。最后,他们决定利用风势进行火攻,但幸运的是,大火燃起后不久,一场雷雨熄灭了烈焰,否则普拉提亚城就会被伯罗奔尼撒人摧毁。伯罗奔尼撒人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他们只得遣散了大部分军队,留下一些人来建设环绕普拉提亚的城墙。普拉提亚人已经将家人送到
雅典,留在城内的人口不到600人。
帕诺马斯海战
公元前429年夏,安布累喜阿人和查俄尼亚人说服斯巴达人提供资源装备舰队,并派遣一支由一千名重装步兵组成的军队前往阿开那尼亚。他们的目标是征服整个地区,使其脱离雅典同盟。他们认为,斯巴达人同时在陆地和海上发起攻击将削弱阿开那尼亚滨海地区人们的联合抵抗能力。一旦占领阿开那尼亚,他们将轻易征服萨星修斯和塞法伦尼亚,从而给雅典人在环绕
伯罗奔尼撒半岛时增加困难。此外,攻陷诺帕克都也可能成为现实。斯巴达人相信了这些话,并命同盟舰队出发。阿开那尼亚人听闻此事便向
雅典求援。在伯罗奔尼撒舰队航行在帕诺马斯附近时,被迫与雅典舰队交战。
斯巴达水手对海况不熟悉,不如雅典人的配合。多数船只载有军人和补给,不适于灵活机动。他们采取了车轮形圆阵排列,将快速三层奖战舰围在中间,试图从空隙中发起攻击。这是斯巴达步兵战术在海上的应用。雅典人则采用船箱撞角或高速掠过敌船的战术。福密俄下令20艘船围绕白罗奔尼撒船队转圈,使敌人疲于应战。战斗陷入混乱,雅典人趁机出击,斯巴达人抛弃盟友逃跑,雅典人获胜。不久后,斯巴达人重新集结并与盟友配合,双方再次交战。伯罗奔尼撒人计划在狭海中打击
雅典人,但雅典人不进入海峡作战。黎明时分,伯罗奔尼撒人出航并将雅典人吸引到海湾。伯罗奔尼撒人舰队快速向雅典人冲去,使其陷入圈套,只有10艘船逃回诺帕克都。伯罗奔尼撒人乘胜追击,但被雅典人击沉一艘追赶敌船的船后慌乱失措。雅典人振奋精神,俘获6条敌船并夺回损失的船只。
普拉提亚灭亡
公元前427夏,雅典人征服列斯堡。而被伯罗奔尼撒人围困两年的普拉提亚人因粮草断绝向伯罗奔尼撒人投降。
斯巴达将领接受了普拉提亚的投降,但要求普拉提亚人接受审判。斯巴达将领向普拉提亚人询问是否帮助过斯巴达人及其同盟,是则生,否则死。在这场审判中被屠杀的普拉提亚人不下二百人,妇女成为奴隶。伯罗奔尼撒人还把城市削平,没收普拉提亚人的土地,租给
底比斯人耕种。普拉提亚就在它和雅典建立同盟之后的第九十三年灭亡。
奥尔匹之战
公元前426年冬,安布累喜阿按照与伯罗奔尼撒联军的协定派出步兵进攻雅典盟友亚哥斯,同时阿开尼亚人援助亚哥斯并防止两军会师。伯罗奔尼撒联军绕过防线与安布累喜阿军队会合,德摩斯梯尼被推举为总司令,驻扎山谷。经过五天的相持,伯罗奔尼撒联军左翼包围雅典联军右翼,但四百名阿开尼亚伏兵从后方出击致使左翼溃败。虽然安布累喜阿人击溃了雅典联军左翼并追逐至亚哥斯城,但主力已经战败并遭到阿开尼亚人迎头痛击,只有一小部分成功退回奥尔匹。
派娄斯之战
公元前425年春,
雅典派遣40艘战船前往科西拉平息党争与
政变,并驻防
西西里王国。德摩斯参加远征并获指挥权,派娄斯修筑
防御工事以牵制
斯巴达人和伯罗奔尼撒同盟。受风暴影响,只有5艘战船和少量士兵留守派娄斯,其余前往科西拉和西西里。斯巴达国王阿基斯及其他指挥官认识到派娄斯的陷落对
伯罗奔尼撒半岛城邦构成潜在威胁,撤军回到斯巴达准备援军,并前往派娄斯。
伯罗奔尼撒联军由色雷西密里达率领,准备攻击。他们拥有43艘战船,并集中攻击德摩斯预料到的西侧。由于空间狭窄,伯罗奔尼撒人分批登陆,但士气高昂。伯拉西达的一艘战舰表现英勇,鼓舞战友前进,但在登陆时受重伤晕死了。尽管如此,雅典人坚守防线,加上险峻地势,两天攻击未能突破防线,伯罗奔尼撒人不得不寻找其他方法。
伯罗奔尼撒人无法成功登陆,只好派遣部分战船采集木材,并从派娄斯东侧发起进攻。此时,雅典舰队抵达,他们在派娄斯西边的小岛上过夜,准备在公海与伯罗奔尼撒联军作战。然而,敌方海军并没有打算这样做,也没有执行早先封堵
海湾入口的计划,而是准备在那瓦里诺湾内与雅典海军作战。于是,雅典舰队通过两个入口进入海湾,很快爆发了战斗,雅典人占据上风。
斯巴达战船开始撤退,雅典海军追击并俘虏了许多敌船。斯法吉亚岛上的斯巴达人感到恐慌,担心海军溃散后会被困在岛上,于是跳入海中与雅典海军争夺被俘战舰。双方都有伤亡,但斯巴达人成功夺回一部分船只,回到斯法吉亚岛的军营休整,其余的伯罗奔尼撒联军则集中在大陆上观察局势。雅典人开始环绕斯法吉亚岛航行,严密监视与外界联系断绝的斯巴达人。围困中的斯巴达人粮草断绝,请求议和,但遭到了雅典人的拒绝。
征战安菲玻里
公元前424年冬,
斯巴达将领伯拉西达和色雷斯同盟军进攻
雅典殖民地安菲玻里。鉴于安菲玻里的雅典人很好,他提出“城内投降者,可保证其权利的条件”。安菲玻里城内的非雅典人向伯拉西达投降,伯拉西达成功攻下了这座城市。安菲玻里的失陷使雅典人感到惊慌,因为这个城市对雅典人较为重要,它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可用于造船。此外,雅典人也担心同盟者效仿安菲玻里叛变。为此,雅典和斯巴达订立了一个为期一年的休战合约。
公元前422年,雅典将领克里昂征集1200重装步兵、300骑兵、同盟军和30战船攻卡尔西迪西半岛。水陆两路出击,攻取托伦城,绕过阿托斯海角,直取安非波利斯。克里昂计划集中兵力包围安菲波利斯城并详细侦察城外地形,准备随时撤退。士兵对他的缓慢行动表示不满,克里昂被土兵煽动,率领部队向安菲波利斯进攻。城东修有城墙,墙下通往南方大道,城在拐弯处,三面环河,是天然
护城河。伯拉西达率领侦察兵去侦查雅典军进攻安非波利斯的情况,决定将一千五百名士兵据守阿吉拉斯,其余兵力驻守安菲波利斯。他将安菲玻里兵力分成三部分,隐蔽在南门和北门城墙以及中门。他计划用中门的兵力诱敌,让雅典军轻敌出兵迎击,然后从城门绕到敌军侧后,乱中取胜。
雅典军占据高地,观察
斯巴达军的行动。克里昂犹豫不决,最终决定退回爱昂。部队调头时,士兵们不满并造成混乱。斯巴达统帅伯拉西达看到机会,命令出击。南门士兵打开城门,迅速阻截雅典军左翼。左翼队伍混乱,遭到攻击后溃散。北门部队也加入战斗,使雅典军受到两面夹击。伯拉西达转向右翼发起攻击,但右翼坚决抵抗。斯巴达军无法接近山上的右翼,经过三次攻击未能成功。伯拉西达在战斗中丧生。斯巴达军改用骑兵和轻盾步兵包围雅典军,并用标枪进行远距离攻击。雅典军无法承受标枪的攻击,伤亡惨重,被迫溃逃。
斯巴达骑兵追击,一部分雅典军被杀,一部分逃回爱昂。雅典统帅克里昂也在后撤时丧生。
战争结果
公元前421年,雅斯双方在安菲玻里激战,雅典主战派首领克里昂和斯巴达主将伯拉西达均阵亡,雅典遭到失败。雅典失利后,盟邦开始叛离,加上财力枯竭,雅典已无力再战,遂向斯巴达提出议和。斯巴达虽暂时取得胜利,但亦感到很疲乏,因此接受了雅典的和谈建议。于是双方举行了和平谈判,缔结了为期50年的和约,史称《尼西阿斯和约》。根据和约规定,双方恢复到战前状态,互相交换俘虏和所占对方领地;如
斯巴达的希洛奴隶起义,雅典有责任援助斯巴达。
西西里远征
战争原因
学者杨国勇认为,雅典人出征西西里的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来自西西里盟邦爱吉斯泰人的鼓动对雅典人起到了催化作用。爱吉斯泰使节声称叙拉古可能倒向斯巴达,并表示愿意提供充足的金钱作为战争经费,这种言论对雅典人产生了影响。其次,雅典内部的政治因素也推动了远征的发生。年轻的政治家阿尔基比阿德斯急于树立威信,同时也渴望通过战争获得财富和地位,这促使他推动了这场远征。再次,经济上,雅典陷入了恶性循环式的资源陷阱,盘剥行为导致盟邦的不满与叛离,而雅典内部则表现为公民对改善生活的迫切希望与国家财政体系之间的矛盾。最后,宗教力量也对远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并未有详细描述,但
修昔底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一些宗教人士在战前做出了鼓动远征的行为,这也推动了了西西里远征的发生。
战争经过
雅典内部的政治斗争中,主战派的风云人物阿尔西比阿德斯当选为雅典将军。公元前415年,阿尔西比阿德斯提出了远征西西里的计划。公民大会决定由阿尔西比阿德斯、尼西阿斯和拉马霍斯三位将领为统帅率领远征军远征
西西里岛,旨在征服该岛并切断
斯巴达的物资供应线。然而,各城邦拒绝提供停泊和支援。尼西阿斯建议返回雅典,亚西比德主张友好相处、获取资源后再进攻叙拉古。最终决定采取稳妥策略。雅典攻占卡塔纳并建立据点。拉马科斯计划引诱叙拉古军全力出战,通过双面间谍诱导成功,
雅典登上奥林匹昂宙斯神庙附近海岸建立坚固军营。雅典人在沿海
沼泽和河流布阵,利用地势阻止
锡拉库萨骑兵包围,并保护后勤和
工兵空心方阵。双方交战,雅典人选择有利战场,限制叙拉古骑兵作用。虽取得战术优势,击退敌弓箭手和投枪手,未全歼敌主力。叙拉古采取掩护步兵撤退策略,限制雅典追击。
公元前414年,
斯巴达增援叙拉古。斯巴达人雅典海军的防区,穿过
墨西拿海峡在西西里的西北部登陆。在斯巴达将军的指导下,叙拉古人修建长墙与
雅典封锁壁垒形成对立。最终,两军在雅典城墙与叙拉古城墙之间的开阔地带展开了决战。在古利普斯的指挥下,雅典守军的薄弱侧翼被致命的
锡拉库萨骑兵和标枪手击败。这一战败很快蔓延到中央方阵,雅典人基本上失去了对高地的控制,而叙拉古人也摆脱了来自雅典的威胁。与此同时,
科林斯派出14艘船只运送援军抵达叙拉古港口。这支新的2000多名士兵彻底粉碎了雅典人通过封锁迫使敌人投降的计划。
战争结果
公元前413年,远征军久攻不下,雅典开始增援。援军未至,远征军又在港湾海战中遭遇大败,只好并撤退到叙拉古城南的大军营等待援军。德摩西尼率领新生力军和战舰前往叙拉古,期望以此夺回叙拉古以西高地并恢复围困。在白天的攻势失败后,德摩西尼下令新到的精锐部队带上5天干粮和木匠石匠一起趁着月色行军。但是,在夜间的混乱中,雅典人被守军击溃,损失了2000多生力军。随着本土基本失联,远征军无法组织更大规模的增援,决定撤退。但是,突如其来的
月全食引发了恐慌,雅典人被迫停留了27天,期间两军爆发了两场
海战。叙拉古人将战舰结成连环船,在上面架设
弩炮等武器,封锁雅典舰队。雅典海军损失惨重,最后只能带着伤病员和士兵从陆路撤退。但在夜晚的狂风暴雨里,雅典人遭到报复屠杀,两个将军被判处死刑,7000俘虏被送到
西西里王国石灰石采石场做苦工,只有极少数人得以返回故乡。
雅典沦陷
战争起因
西西里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雅典人感到恐慌,但他们并没有屈服。相反,他们决定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挑战。为了装备一支新的舰队,雅典人决定尽可能从各处获取木材。他们继续筹集资金,并实施节约和改革政策。与此同时,雅典人密切关注盟邦的忠诚度,以防止叛变的发生。而
斯巴达则坚持将战争进行到底。他们相信只要击败雅典,就能确保自己在
希腊的霸主地位不受威胁。斯巴达国王阿基斯在冬季出发,派遣使者向盟国筹集资金来建立海军,要求各盟国建造船舰,总数达到100艘。公元前413年,斯巴达军进攻阿提卡,并长期占领德凯利亚,破坏和消耗雅典力量。雅典耗尽了所有财力来重建舰队。
公元前412年,雅典重要属邦,如优波亚岛上各邦,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各邦,还有开俄斯岛、列斯堡岛等在斯巴达的支持下叛离了雅典。除此之外,
斯巴达人还与
波斯驻小亚细亚总督提萨佛涅斯(Tissaphernes)达成了联盟,斯巴达人承诺在攻下雅典后将雅典领土交给
波斯帝国,波斯国王答应出资为斯巴达建造战舰。次年5月,不满雅典民主政治的安提丰(Antiphon)、塞拉麦涅斯(Theramenes)等人发动了
政变,政变废除了民主制,建立“四百人”政府。“四百人”政府与斯巴达和谈未果,政变四个月后塞拉麦涅斯等人便推翻了“四百人”政府,并将权力交给“五千人”政府执政约8个月。
战争经过
阿吉努塞海战
公元前410年,
雅典名将阿尔基比阿德斯整合现有的海军力量,力图夺回
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地区的
制海权。公元前407年,
波斯王子小居鲁士就任波斯沿海诸省
总督,支持斯巴达人,战局对雅典愈加不利。同年,阿尔基比阿德斯获准重返雅典并组建一支舰队。舰队与
莱山德的军队在诺提昂(Notium)交战,吕山德取得小胜。雅典民众得知此消息后,罢免了阿尔基比阿德斯,另选举出10位将军。
公元前406年,雅典举全国之力,组织了有150艘战舰的舰队。拉栖代梦舰队指挥官卡里克拉提达取代了
莱山德的位置,率领170艘战舰。卡里克拉提达封锁了雅典军官科浓的舰队,科浓趁浓雾逃离,卡里克拉提则俘获了设法援助科浓的狄奥麦顿。得知雅典的救援舰队已经停泊在萨摩斯,卡里克拉提率领120艘战舰前往列斯堡的马利亚海角。
一夜卡里克拉提发现了雅典人在阿吉努塞诸岛上的火光,便在雷雨结束后下令出击。雅典人列阵迎战,战阵的左翼向海面展开。阿里斯托克拉特指挥左翼,麾下有15艘战舰,紧挨着他的狄奥麦顿率领约15艘战舰;
伯里克利位于阿里斯托克拉特之后,爱拉辛尼德斯在狄奥麦顿之后;在狄奥麦顿的外侧有萨摩斯人希佩乌斯率领的10艘战舰,排成一列纵队。右翼由罗托玛库斯指挥,其麾下有15艘战舰;他的旁边是特拉叙鲁斯率约15艘战舰;吕西亚斯率领同样多的战舰在普罗托玛库斯身后,阿里斯托根尼在特拉叙鲁斯身后。战斗中卡里克拉提达落水失踪,雅典大捷。然而阿吉努塞海战胜利后,雅典人并未乘胜追击,反而深陷内讧,将6位将军死刑并立即执行。
羊河战役
公元前405年,
斯巴达在同盟国和
波斯的双重压力下重新启用
莱山德。斯巴达的200艘战舰舰队停泊在兰普萨库斯,雅典的18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在海峡对面的羊河河口,相距约三千米,双方对峙。日出时分,莱山德并未行动,只是让军队做好战斗准备。面对
雅典人的挑衅也无动于衷。同时雅典方无视了阿尔基比阿德斯的忠告,并没有转换停泊地点。五天后,莱山德发动突袭,除科浓率领的9艘战舰以外,其余的雅典军舰都被莱山德俘获。此战导致雅典3万人被俘,其中包括腓洛克利斯、阿代曼图斯以及其他几位将军,另外3000雅典公民被处死。莱山德凯旋兰普萨库斯,而科浓率领8艘战舰前往
塞浦路斯,寻求阿哥拉斯的
庇护;而“帕拉鲁斯”号则撤往雅典。
战争结果
公元404年,羊河之役的结果传至雅典,雅典人自知厄运难逃,全城笼罩失望之中。最后,斯巴达人虽否决了
底比斯等邦提出的彻底摧毁(杀光男子、卖掉妇孺)的建议,但也迫使雅典人接受苛刻条件以签署和约。随后,率大军开进,雅典被迫拆毁长城,允许被放逐者回国,只保留12艘舰船,建立“三十寡头”政府。根据和约规定,雅典宣布解散洛同盟,并加入了伯罗奔尼撒联盟。至此,历时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人彻底失败而告终。
结果分析
雅典
党争不断
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雅典的政治斗争主要集中在土地贵族寡头派与民主派之间。尽管最终民主派战胜了寡头派,但寡头派并未被完全根除。随后,这两股力量继续斗争,直到公元前410年,最终民主派取得了优势。然而,雅典内部的斗争削弱了雅典对外的力量。正如
修昔底德所言: "从一开始整个城市中就潜伏着民主政治和寡头的专政分裂趋向,正像在一块铁板上也可能出现裂缝一样"。由于内部的党争,雅典的政局变得混乱,为
斯巴达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最终,由于内部纷争,雅典被迫投降。
民主政体的弊端
雅典高度发达的民主制度是一种非常奢侈的民主,它的庞大的公职津贴开支不仅依靠对国内奴隶、外邦人的削剥,而且依赖各同盟国家的贡款。这对于其他盟邦来说十分苛刻,长期下去会导致对雅典的反感和抵制。此外,公民直接参与政治,重视民主而忽视集中,大大降低了国家的管理水平。对公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由于公民大会的判断容易受到演说家的影响,因此政客可以利用群众情绪操纵公民大会通过错误的决议。
商业经济的脆弱性
雅典作为一个主要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对外依赖性很高。它位于阿提卡半岛,地理条件并不适合农耕,因此粮食供应常常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谷物。同时,雅典的气候温和,山地盛产
橄榄和
葡萄,还有丰富的
陶土资源,为
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雅典拥有优良的港湾,有利于发展海外贸易。一方面,雅典出口自己的手工业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也需要从海外进口工业原料和谷物。因此,雅典的经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在战争时期,海外贸易受到影响,对雅典的经济造成了重大困扰。特别是在战争后期,
斯巴达控制了赫勒斯滂地区,这是
雅典的主要贸易地区和运粮通道,导致雅典经济收入减少,粮食供应短缺。这正是影响战争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雅典在战争中的经济困境削弱了他们的资源和实力,使他们难以继续支持战争努力。
同盟内部矛盾
雅典控制着300多个盟邦,因此具有强大的势力。然而,尽管同盟内部的团结,雅典与盟邦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公元前454-453年,为了增加安全性,雅典将同盟的宝库从
提洛岛转移到了雅典,并继续收取盟国的捐款,盟金的使用由雅典公民大会决定。后来,为了筹备战争所需的资金,
雅典将盟国的贡金增加了近两倍。然而,雅典采取的这些措施和实施的特权引起了盟邦的不满,导致了盟邦的暴动。
斯巴达
寡头政治
斯巴达的寡头政体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其高效率的优点。寡头政体通常由少数氏族贵族
奴隶主掌握政权。尽管斯巴达也有公民大会,每月定期集会一次,但与雅典的公民大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斯巴达的公民大会中,普通公民没有发言权,只有听取贵族的发言权。此外,在担任官职方面,斯巴达公民的机会非常不均衡,国家官职主要由贵族掌握,一般公民很难担任官职。因此,在战争中制定对敌政策时,斯巴达更多地采用贵族直接决策的方式,而不像
雅典那样需要经过繁琐的讨论程序。这种政治结构的特点使得
斯巴达能够高效地做出决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贵族们能够迅速作出决策,不受公民大会的限制,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战争的挑战。
波斯的支援
波斯帝国的财政支持是导致斯巴达获胜的一个重要外因。斯巴达需要大量的木材等战略物资和人力资源来建造强大的海军,而这些都需要财政支持。波斯帝国选择支持斯巴达而不是雅典,符合远交近攻的原则。对波斯来说,雅典一直是对其构成威胁的势力,所以波斯选择支持斯巴达来对抗雅典。
雅典的实力增长引起了波斯帝国的恐惧,波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大力支持
斯巴达建造海军对抗雅典。尽管波斯海军在
萨拉米斯海战中受到了重创,但波斯仍然通过其强大的地域、经济和政治压力对
希腊世界构成持续压力。雅典实力的增长挑战了
波斯在东部
地中海沿岸的霸主地位,这是波斯无法容忍的。通过支持斯巴达,波斯可以在希腊世界内部扶持一个代理人,打击异己,并夺回
小亚细亚半岛的统治权。因此,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斯巴达在波斯强大的财力支持下建造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并逐渐超过雅典的海军数量和质量。
战役影响
雅典
民主衰落
伯罗奔尼撒战争对雅典社会的另一重大影响是民主政治的衰退。在这场战争之前,
斯巴达和雅典两大城邦的政治敌对关系逐渐加剧,斯巴达成为民主政治敌对分子的集中地,而雅典则成为仇视斯巴达
寡头政治分子的“集散地”。因此,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之间的较量。随着战争的爆发,政治诱因决定了战争的政治后果,其中一个就是民主政治的衰退。学者赵玉英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对雅典的民主政治产生了影响。战争导致了
雅典民主政治的衰退,而斯巴达的胜利也使得贵族寡头统治在希腊各地得以推行。斯巴达在雅典推行的贵族寡头统治颠覆了民主政治,虽然最终没有完全成功。战争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风雨飘摇,而战后“三十主”的统治更是对民主政治的沉重打击。他们的暴政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怨恨和不满,最终决定了寡头统治的短命性。尽管雅典在战争结束后恢复了民主政治,但却失去了当年民主政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使得民主政治呈现衰退之势。
帝国崩溃
雅典利用盟邦对外扩张,建立海上帝国。对雅典而言,战争军事失利的最重要结果之一就是结束了雅典的
霸权。雅典帝国以及
提洛同盟完全消失。
奴隶经济
伯罗奔尼撒战争对
雅典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战争导致了雅典长期积累的巨额金钱消耗一空,农牧业生产遭到毁灭性打击,劳里昂银矿完全荒废,公民和奴隶人口减少,工商业急剧败落。雅典失去了许多领土和领海,属民人口大幅减少,国力衰落。战后,雅典经济的恢复并不迅速。战争给雅典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战后雅典经济的复苏困难重重,粮食生产虽然可以恢复,但重要的
橄榄生产通常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同时,战争破坏、居民拓荒和滥采滥伐导致阿提卡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此外,大量人力损失和精壮劳力的外流,以及
人口出生率的降低都不利于经济的复苏。根据
德摩斯梯尼的观察,前4世纪前期,雅典的年财政收入仅为130塔连特,直到前345年左右才增加到约400塔连特。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雅典的年平均财政收入约为1000塔连特,前427年更达到近2000塔连特。
雅典用了50多年的时间将公共财政收入从约100塔连特增加到1000塔连特。然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的50年里,雅典的财政收入仍停留在战前的约1/7左右,战后60年还未达到战前的一半水平。
斯巴达
人力减少
长期的战事使斯巴达人口锐减,以普拉提亚(伯罗奔尼撒战役爆发前)到
留克特拉战役(伯罗奔尼撒战役结束)为节点计算。斯巴达人在公元前479年的
普拉提亚战役中派出了5000名公民兵。考虑到对内防范希洛特叛乱的需要,他们应留下三分之一的军队,因此当时斯巴达的公民数量约为8000人左右。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斯巴达的公民数量约为5000人。公元前425年,当292名重装步兵被俘送往
雅典后(其中大约有120名
斯巴达公民,其余为庇里阿西人),斯巴达当局主动向雅典议和,派遣使节试图收回
皮洛士和那些被俘的人。这表明当时斯巴达的公民人口缺乏问题十分严重。根据
修昔底德的计算,公元前418年的曼提涅亚战役中,斯巴达的重装步兵数量约为3500人左右。到公元前371年的
留克特拉战役时,斯巴达军队中的斯巴达公民只有700人。
霸权确立
古希腊城邦虽林立,斯巴达与雅典不仅都建立了以自己为首的同盟,同时也都有自己的
势力范围。尽管
雅典相对具有优势,但争霸的结果却是
斯巴达的独霸。
希腊
社会发展
学者周雷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世界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它是古希腊城邦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之前,希腊各城邦间的战争还有着季节性的规律:耕种的季节和打仗的季节是分开的,没有交叉和重叠。一般等到冬天来临,城邦间就互相休战。然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残酷性和惨烈性迫使公民不得不违背古希腊的习俗,在农耕时节前往战场。这对公民兵的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这场持续了近三十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城邦的人力和物力,许多公民在战争中丧生,大片土地被荒废。战后,许多农民因失去土地而破产,导致民主政体所依赖的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公民与土地的分离逐渐瓦解了公民兵制度,传统的兵制已经无法维持。
城邦制度
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城邦陷入各种危机。内部危机主要由于战后贫富差距的加大,导致城邦内部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政权频繁更替。外部危机则是由于以前各城邦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在战争后力量重新组合后出现了新的矛盾,特别是对
斯巴达强权政权的不满。然而,并不是所有
古希腊城邦同时陷入危机,一些较为强大的城邦如
雅典、斯巴达率先受到危机影响,而相对较落后的城邦如
底比斯在稍晚一些的时间受到影响。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对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战后的
土地兼并现象也导致了小农阶级的逐渐失去
生产资料,沦为无产者。这一过程使得城邦制度的经济基础逐渐崩溃。在战争之后,大奴隶制经济得到了发展,土地兼并现象加剧,大量的
自耕农破产,甚至被富有的农民奴役。小农阶级的土地丧失也意味着公民权的丧失。战后,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经济和政治矛盾日益激化,城邦社会基础逐渐崩溃。公民在经济上的贫富分化以及政治上的
权力分配不均,改变了城邦的社会风气和公民的精神面貌。公民共同体的意识逐渐淡化,公民责任感减弱,城邦的理想开始破灭。
统一进程
学者
毕会成认为,从城邦生存和主权的角度看问题,城邦主权高于一切。对于雅典帝国来说,失去了城邦自由和主权,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城邦自主理念是希腊城邦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对城邦的强烈依附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来源,也是城邦制度长存的内在机制。这种机制与公民兵制度结合,共同构成了
希腊城邦世界的基础。希腊城邦制度发展到成熟和完备的古典形态时,城邦与公民合二为一,城邦作为公民的集合体,其本质内容是公民,而不是城堡与围墙。公民的存在则以城邦的同时存在为前提,失去了城邦,公民将不成其为“公民”,无
政治权利可言,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因此,城邦主权对公民的存在和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伯罗奔尼撒战争前夕,希腊世界的人心向背更是对城邦自主机制的最好阐释。
斯巴达因以“解放希腊”相号召而赢得普遍支持,而对于
雅典人来说,则备受仇恨。战争阻止了
希腊世界自主的统一进程,使得希腊的统一只能通过外部来实现。
城市危机
学者詹兆平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对整个希腊世界来说是一场灾难。虽然斯巴达在战争中战胜了雅典,但它自身的力量也遭受了削弱,而真正的输家是整个希腊世界。战争结束后,希腊半岛陷入了政治动荡、社会分裂和
经济萧条的状态。这段时期,
希腊文明急速走向衰落。尽管斯巴达在军事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却缺乏有效的政治手段来治理社会。它的严厉统治引发了各地的反抗,派兵到各地反而削弱了本土军队的力量。此外,
斯巴达的专横统治也引起了其他城邦的嫉恨。在这种情况下,希腊中部的城邦
底比斯开始崛起。底比斯利用斯巴达的内部弱点,通过与其他城邦建立联盟,并采取灵活的政治策略,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终,底比斯成为了希腊中部的主导力量,并在马其顿帝国崛起之前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由沦陷
就政治史本身的动力机制而言,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希腊史是海权发展语境下的制度变革与自由沦陷的一部历史。在公元前395年,离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还不到十年的时间,底比斯的使者来到
雅典,声称在拉栖代梦人的统治下,非但没有得到自由,反而受到了双重奴役。公元前387年,拉栖代梦人再次以
小亚细亚半岛的
希腊自由为代价,换得了
波斯的援助及战争胜利。这意味着拉栖代梦人在追求权力和胜利的过程中,希腊的自由已经沦陷。
海军崛起
在希腊世界,权势竞争已经向海洋方向发展。在古风时代晚期,拉栖代梦人凭借他们重装步兵部队的优势地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古典时代中期,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无法支撑。从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公元前403年)到古典时代结束(公元前323年)的大半个世纪里,那些有资格参与国际政治竞争的城邦处于这种情况。重要战争的决胜地不再局限于陆地,海洋也成为决定城邦命运的关键所在。
战役评价
战争亲历者
修昔底德:这是希腊人的历史中最大的一次骚动,同时也影响到大部分非希腊人的世界,可以说,影响到几乎整个人类。
中国学者张新刚: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大多数
希腊城邦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卷人了战争,杀戮乃至灭绝式屠杀频现;战争之初,
雅典暴发了严重的
瘟疫;战争期间,城邦内乱像瘟疫一样在希腊世界传播,父子相残,价值体系崩塌。战争不只给战士带来荣耀,还给无数人带去了难以言说的苦痛。
中国著名翻译家
谢德风: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历史的转折点,希腊
奴隶社会开始由繁荣走向衰落。这次战争,无论对雅典或
斯巴达任何一方说来,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相关作品
内容简介:
修昔底德亲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公元前424年时,他当选为雅典将军,主持色雷斯一带战事,他在战争之初即开始搜集史料,倾其毕生精力完成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内容简介:《希腊史》是古希腊历史学家
色诺芬所著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公元前411年秋至公元前362年夏近半个世纪的希腊历史。前两卷是对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续写,后五卷则继续叙述了反
斯巴达联盟的成立、科林斯战争、底比斯的崛起、“大王和平敕令”、曼丁尼亚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
内容简介:由
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唐纳德•卡根执笔的《
雅典帝国的覆亡》,为我们详细解读雅典帝国的最后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