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水库
大型水利工程
富水系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通山县崇阳县江西省修水三县交界处的幕阜山北麓,界跨湖北省通山、阳新县大冶市及江西武宁、瑞昌市两省五县市,主要流经通山和阳新两县,由阳新县富池口流入长江,直线长度达120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富水水库是大(1)型水库,位于湖北省通山县、阳新县境内,1958年8月动工,1964年竣工,2002年对主要建筑物进行了除险加固。大坝在阳新县富河水库镇,控制流域面积2450平方千米,占富水流域面积的46.0%,回水涉及通山县和阳新县,水库总库容16.6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48亿立方米。
简介
它是由阳新县富池口流入长江
富水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有灌溉、航运、围垦、养殖、灭螺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发电引水管、电站及灌溉渠道组成。省水利厅直辖管理。富水水库由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大坝为1级建筑物。坝顶高程65.5米,防浪墙顶高程66.7米,最大坝高45.5米;坝顶长941.6米,坝顶宽6.5米。
该工程于1958年7月6日正式成立“湖北省富水工程指挥部”,由黄冈地委宣传部长兼阳新县委第一书记温英任指挥长,省水利工程二团张志诚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是年8月12日正式破土动工。参加施工的除阳新县外,黄冈地区所属的红安县、新洲、麻城市浠水县罗田县英山县、黄冈、蕲春、黄梅县武穴市、鄂城、大冶市等13县共6万民工,组成22个民工团。经过一年半的奋战,于1960年1月30日大坝合龙,1964年大坝基本完成。
1966年9月,1号机组发电,1972年4月,2号机组发电。水库主要特性指标:承雨面积2450平方公里,总库容16.65亿立方米,死库容4.21立方米(死水位48.0米),调洪库容8.0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4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81亿立方米。
水库位于富水的中上游地段,此段富水自西向东沿岩层走向发育于志留系页岩中,基本上是一条顺向河谷,背斜的轴部和向斜的轴部构成了南北两个分水岭。坝区河谷形态为U形,河谷底宽近500米,山坡自然坡角小于35°,河床高程18.70米,除河漫滩外,沿岸分布有І~Ⅳ级阶地,其中I级阶地高程一般在26米左右,水库周围植被良好,目前水质为中等富营养型。水库所在地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6摄氏度,最高气温41.4摄氏度,最低气温-14.9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1594毫米,年来水量2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67.6立方米每秒。水库为不完全季调节河道型水库,正常蓄水位57.0米,设计洪水位62.23米;总库容16.65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5.48亿立方米,调洪库容8.08亿立方米,死库容4.21亿立方米;水面面积75.64平方千米,回水长47.5千米,最大宽2.6千米,最大水深44.30米。
地理位置
富水水库位于鄂东南的暴雨中心,多年来平均降雨1594毫米,坝址以上年均来水量22.1亿立方米,水库建成后,截流来水面积2450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6%以上,水库拦截了上游来洪,控制了下泄水量,自1960年大坝合以来,水库拦蓄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73次,大大减轻了洪水对下游的威胁,一举改变了下游每逢暴雨山洪泛滥、十年九淹的历史。
水库防洪保护范围2245平方公里,保护着下游57万人口, 35万亩耕地、阳新县县城以及武九铁路、106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和阳新长江干堤的安全。此外,富水水库对下游的围垦、消灭吸血虫、养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成后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文历史
驱车从黄石市出发,走106国道沿富河溯流而上,1个多小时后便见一座大坝巍然屹立:富水水库到了,阳新县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阳辛村就在这里。
辛村旧址为古阳辛镇,是阳新县发祥地,三国至隋朝300多年间,先后为阳新县、富川县治所(即县城所在地)。隋末,县治东迁至今兴国镇,此地遂更名阳辛。1958年,国家修建富水水库,阳辛这一千年古镇葬于水底。
如今的阳辛村属移民建制村,村庄依库而建,新建的街道整齐划一。全村2400多人口,拥有柑橘生产基地1000多亩,年产柑橘约500吨;2000多亩水面养殖了鳜鱼、银鱼等10多种鱼类;有500亩山场,生产油茶甜橙经济作物。村里独具特色的熏肉、竹笋、走地鸡、水鸭等土特产闻名遐迩,产品远销武汉市黄石市咸宁市等地。
在阳辛寻访,见路边有些房子上写着“拆”字。原来,大(庆)广(州)、杭(州)瑞(丽)两条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将在这里会合,不久,阳辛将会更多人了解。阳辛之美,有人曾这样描述:五百里青山,西向而来;三百里富河,东流而去;八万亩水库,烟波浩渺;两千里国道,蜿蜒南下。富水水库水面达8万余亩,总库容量17.64亿立方米。坝内碧波荡漾,峰峦叠翠,山形帆影倒映水中,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这里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当地71岁的徐纯益老人告诉我们,古时有“富河十景”之说,其中三景在阳辛。村后有山,岩石色红,酷似公鸡雄冠,当地人称鸡冠台,为富河第一景。另外两景也是山,分别叫牛头山和牛鼻孔,均十分形似。此外,阳辛周边1公里范围内,还有传说中的望夫山和望夫石;有云峰山的玄女洞,一进九重,神秘莫测;有传说中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著名书法家钟繇修身的钟山,以及他使用过的洗墨池。
在富水水库边的幕瀑山腰,有一个凤栖洞,洞中钟乳石惟妙惟肖,还有历代名人碑刻30余处。我们来到一个被称作“地鼓”的地方,高举石头砸下去,只听“咚”的一声,回响久久不绝。村民徐臣发说,“地鼓”下面应该也是一个大洞穴,不然不会发出如此回响。
阳辛山川秀,人文荟萃。陶渊明的外祖、东晋名士孟嘉和宋代文人王质均为阳辛人。孟嘉的曾孙孟宗,以孝行著称,《中华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冬笋”的故事,说的就是他。
徐纯益老人还介绍:阳辛村有“五里三进士,一族九举人”之说。相传,明朝时期,阳辛徐育全、杨儒鲁、郑宗学考入同科进士。到清代,阳辛一郑姓家族有9人先后高中举人,传为美谈。我们找到一位当地向导,乘渔船来到了水库中间的牛头山,寻找王质古墓。牛头山边缘长满了数米高的野草,我们钻进茂密的杂草丛中,终于找到了一座古墓。只见碑文上写着“宋礼部左侍郎乡贤王质之墓”,墓碑制作粗糙,也没有年代记录。如果此墓为真,一代文人应在此长眠了820年。
枢纽工程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发电输水管、电站、过坝驳道、灌溉管等建筑物组成。大坝28米高程以下为均质土坝,以上为黏土心墙坝,坝顶高程65.5米,最大坝高46.8米,坝轴线长941米,坝顶宽6.5米。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最大泄洪量7950立方米每秒。发电输水管长166.9米,最大输水量151.6立方米每秒。电站装机2台,总容量3.4万千瓦,保证出力1.16万千瓦。驳道(又称滑道)正常通航水位57.52米。灌溉管由发电管分岔接出灌溉管,管径1.8米,设计流量9立方米每秒。
效益
水库建成后,综合效益明显。在防洪方而,通过水库调节和配合下游堤防,减轻了富水两岸的洪水灾害,保护了围垦良田。建库前,下游两岸平均两年遭一次洪灾网湖一带,由于上中游洪水威胁和下游江水倒灌,有2万余公顷的面积常年积水成湖;水库建成后,增垦荒地2400公顷,年均6500公顷良田确保丰收。在发电方面,1966年9月1995年,共发电22.2亿千瓦时,平均每年发电1.3亿千瓦时;1996年以后,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上升到1.4亿~1.6亿千瓦时。在灌溉方面,水库设计灌溉面积8000公顷;1966年10月灌渠兴建后,由于渠道没按设计标准完成,致使灌溉保收面积只有约1270公顷,受益农业人口约2.6万。在围垦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上中游修建大中型水库,拦蓄下泄洪水;在下游长江富水人江处修建了富池口大闸和电排站,不仅控制了江水倒灌,而且能排除湖、田渍水,加上两岸堤防逼水入江,河湖分家,使湖区增垦面积达1.27万公顷。在消灭日本血吸虫方面,采取灭螺、治病、防护等综合措施,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等,改变钉螺滋生环境,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目的。在航运方面,水库建成后,使下游河道由过去的枯水流量8~16立方米每秒,增加到76立方米每秒以上,可通机船至富池口人江,航程达80千米;水库大坝以上至通山县县城45千米为深水航线,合计改善航程125千米。库内用于养殖的水面面积5000公顷。水库移民58573人,淹没耕地4290公顷。
参考资料
富水水库.土流网.2020-05-16
目录
概述
简介
地理位置
人文历史
枢纽工程
效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