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职业高中建立于1981年,是一所融
职业教育、
通识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国家级重点
中等职业学校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河南省首批中职双高工程建设学校 ”“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学校”“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信阳市最美校园”。至2020年,学校占地260亩,一校两区,总
建筑面积107887万多平方米。现有7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00多人,教职工312人,其中高级教师69人,双师型教师162人,中级教师169人,研究生学历15人。
历史沿革
新县职业高级中学于1981年建校,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
中等职业学校,也是一所融
通识教育、
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
高中。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新县位于
河南省最南端,地跨江淮两个流域,是当年
大别山根据地红色首府、
将军县、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1987年更名为新县职业高中,1993年建立了新县职业中专,是一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规模大,占地142亩,总
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在校学生3600多人。是一所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高中。开设有普通班和种植、养殖、
计算机、财会等19个专业的职业班,并举办有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学校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目前,学校除
普通高中教育外,
职业教育开设有种植、养殖、计算机、财会、机电、建筑、化工、服装、汽修、电类、烹、旅游、商管、商贸英语等19个专业。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230多人,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6人,省市级骨干教师3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5人,本科以上教师占98%,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以上。
硬件设施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和学生餐厅,建成了居住舒适、设施完善的教师住宿楼,建立了校内
闭路电视系统、
计算机校园网和“新县职高网站”,配置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各类实验室,成立了多个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主要有两栋大型男生公寓楼、一栋女生公寓楼、办公楼、综合楼、实验楼、5幢教学楼,三个学生食堂和一个教师食堂。学校有种养实习基地53亩,各类文化课、专业课实验设备齐全,功能先进。建有藏书10多万册、每年订阅近200种杂志的的图书室、并建有财会模拟室、演播室、
多媒体大屏幕投影教室、电子阅览室、学生微机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及专用
课件制作室及其他各种专业教室,拥有电脑300多台,开通了信阳教育城域网,建立了校园网和学校网站。
办学成果
新县职业高级中学位于全国著名
红安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境内,是首批国家级重点
中等职业学校、全国
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
河南省文明单位、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
作为一所农村职业学校,新县职业高中在办学理念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职普渗透、逐步分流”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新途径。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半封闭全过程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就业率大幅提高,同时,高考升学人数也大幅度增加,截至8月31日,05年秋,各高校录取职高学生人数达882人!对口高考升学率在省市同类学校中均居第一位。
新县职业高中“十五”以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始终坚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实现了学校快速发展,不仅在办学规模进行急剧扩张,而且在办学思想和办学效益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跃,由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校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职教名校。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张。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思路,狠抓学校管理,实现了学校规模的迅速膨胀。目前,学校占地142亩,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在校学生3600多人,在岗教师208人,在信阳市乃至全省同类学校中是校园面积最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
(二)办学环境不断优化。学校投巨资大力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建筑先进美观,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建设品味高,育人效果好,如今的校园,不仅是学校师生工作、学习的乐园,还是他们休闲、生活的花园。学校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独特的办学风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在本地声誉好,名望高,成为人们了解
新县的一张名片。
(三)学校
管理科学创新。学校提出了“真诚面向弱势群体,帮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成功实践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逐步分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以年级为管理主体,各职能部门协力配合,学校统一协调”的年级目标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在学生管理上,实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式、半封闭”的管理模式。
(四)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学校积极推行
素质教育,并实现了
职业教育、
通识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
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学校高考成绩连续几年位居信阳市和
河南省同类学校前列,特别是2005年,高考过省专线人数达808人,过线率80%以上。劳动力转移培训虽办学晚,但见效快,自2004年建成以来,已为当地培训农民和下岗职工2000多人,95%以上学员转移到国内、国外成功就业。
发展成果
(一)基本建设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共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20000多平方米的大型教学楼两幢、学生宿舍楼两幢、学生餐厅一幢,建成了总
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教师公寓4幢,装备了
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和电子、缝纫、
计算机等专业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训室,硬化校园路面5000多平方米,绿化校园2000多平方米。
(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2001年,学校正式创建了以“六化”为中心的灵活办学之路,即办学形式多样化、专业设置市场化、学历学制弹性化、培养目标立体化、实践教学技能化、招生就业一体化。2002年,提出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职普渗透、逐步分流”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和强烈反响,这一模式已被信阳市各职业学校广泛使用,在全国办学经验交流会议上了典型交流。
(三)高考成绩迅速提高。“十五”期间,是新县职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时期,学校高考成绩一年一个飞跃。2001年过专科线人数302人,2002年473人,2003年542人,2004年622人,2005年808人,高考人数和质量连续几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四)后勤改革不断深化。2003年,学校正式提出了把后勤推向社会的构想,并动土建设“后勤服务中心”综合楼,首先在学生餐厅上进行尝试,取得了成功。2003年,学校正式成立后勤服务管理中心,面向社会招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学校后勤
社会化继续向前推进。
(五)劳动力转移培训成绩显著。2004年,学校进一步创新思路,进一步探索职业学校办学新模式,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自开办以来,已培训学员2400多人,95%以上转移国内就业,并不断开展涉外劳务,向国外输送200多人。
文化传统
特色办学
学校文理并重、突出应用、办学特色创新。校内党政群团及学生会组织齐全,各种活动开展不断,学生在校能受到全方位熏陶。
培训功能
作为
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示范基地,学校充分发挥了
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面向“当地、国内、国外”三个劳动力市场,在种植、养殖等方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广泛开展了
技能培训。学校将装备电子电器实验室、缝纫实训、焊工实习、烹饪实习、计算机应用等5个实训基地,每年培训学员1500多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办学理念
学校以“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作为办学理念,成功实践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职普渗透、逐步分流”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建校以来,共培养2万多名毕(结)业生,其中为高等院校输送了3000多名合格新生。特别是近几年来,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普通类高考呈强劲发展之势,职业类高考升学人数和质量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蓬勃开展。办学经验多次在国家、省、市会议上交流,已成为全国农村
职业教育的知名学校。
其他信息
领导关怀
2003年11月,在全国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湛、
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分别和学校校长
阮成国畅谈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2004年12月,
河南省教育厅职成处长韩筱爱来学校指导工作。
2004年11月,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与学校校长阮成国畅谈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
2005年5月,信阳市教育局局长夏忠厚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
2005年6月,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与学校校长阮成国亲切交谈。
2005年7月,新县
县委书记詹玉锋、县长杨明忠来学校规划学校发展。
2005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崔炳健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
学校荣耀
2001年
被省爱委会评为“卫生先进单位”。
校团委被市团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校党支部被新县县委评为先进“五好”基层党组织。
2002年
5月被新县县委、县政府授予“2001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7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10月被
河南省教育厅表彰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示范单位”。
12月荣获信阳市教育局颁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等奖”。
2003年
4月被
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基地”。
6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文化厅授予“五爱教育先进单位”。
11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
11月被市
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表彰为“信阳市
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12月被省委高工委、省教育厅表彰为“河南省文明学校”。
2004年
3月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学校”。
4月被信阳市总工会批准为“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
11月被信阳市教育局表彰为“教育技术、管理和试验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12月被信阳市教育局表彰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5年
3月被新县委组织部授予“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5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发展劳务经济先进单位”。
7月被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分别表彰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先进单位”。
7月被市
人事局、财政局、农业局评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8月被信阳市教育局、环保局表彰为“绿色学校”。
9月被市科技局评为市级星火科技培训学校。
2010年
被确定为“国家中等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
发展大事记
2001年
9月,正式创建了以“六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专业设置市场化、学历学制弹性化、培养目标立体化、实践教学技能化、招生就业一体化)为中心的灵活办学之路。
10月15日,2位教师获“
河南省面向21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一等奖。
12月1日,举行20年校庆活动,全面总结了学校20年的辉煌成就。
2002年
2月15日,总结并提出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职普渗透、逐步分流”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已被信阳市各职类学校广泛使用。
7月,在全国第四次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荣获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7月25日,学校种植专业被
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
中等职业学校重要专业(点)”,取得了保送学生的资格。
2003年
10月15日—18日,校长
阮成国赴
郑州市参加全国城市职教中心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
11月1日,学校动土建设“后勤服务中心”综合楼,这是学校为推动后勤服务
社会化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新县教育界第一座后勤服务社会化工程。
11月4日,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农村职业学校代表在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会议上作了《狠抓教育促发展,服务经济育人才》的经验发言,并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
11月7日,《
教育时报》记者来到
新县专题采访了学校职业指导工作。
11月11日,《
信阳日报》专题报道了学校参加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时的盛况,并以《新县职高毕业生备受青睐》为题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报道。
12月上旬,学校正式成立了后勤服务管理中心,推动了学校后勤服务
社会化进一步发展。
2004年
1月20日,学校正式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标志着学校在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月25日,学校作为
河南省唯一发言单位和全国三个中职学校的代表之一,参加了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会,在会上作了题为《面向三个市场,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经验发言,得到了教育部周济部长的充分肯定。
3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5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复评为“国家级重点
中等职业学校”。
11月2日,学校被确定为在信阳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德育年会在
新县的考察点,并接受了400多位专家学者的参观考察,标志着学校德育工作迈出新步伐。
2005年
1月15日,学校参加了在郑州召开的
河南省订单办学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依托三个市场,发挥职教优势,积极探索订单办学新模式》的经验发言。
5月12日—14日,我校组团代表信阳市职业学校参加了河南省第五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并获得了2块银牌、8块铜牌和团体总分第三名,成为本届运动会获奖最多的两个代表团之一。
10月10日,学校召开了实施绿色校园生活动员会,对学校“创建文明学校,争做文明师生”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月,学校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自主鉴定和颁发
计算机、种植、缝纫等6个专业中初级资格证书的资格。
12月10日,学校成立了
新县职业教育中心,这是新县唯一一所县级职教中心。
展望未来
2005年第五次全国
职业教育会议的召开,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学校将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学校规模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二是学校办学模式从以升学带动为主向以就业拉动为主的转变,真正实现学校从硬实习向软实习的增强。
1、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科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努力把学校办成全国名校。
2、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逐步打造出一批专家型教师、名师及“双师型”教师。
3、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力度,投资建设一幢大型实训综合大楼和高标准的
农业示范园,建成林果、畜禽养殖、建筑、焊工、汽修、
机械加工等多个专业的实训基地。
4、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达到年培训能力2000人以上,转移就业95%以上。
5、与职业技术高校联合办学,进一步实现办学形式多样化。
6、尽快创造条件申报
职业技术学院,达到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能力。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新县城关首府路183号
邮政编码:465550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