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卷呈圆盘状,盘经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吻端向上,多为
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 枚。气腥,味微咸。
1.汉刘邦起事前曾醉行泽中﹐遇大蛇当道﹐乃拔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用以为典。
尖吻蝮全长120~150cm,大者可达200cm以上。头大,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吻端有鼻间鳞与吻鳞尖出形成一上翘的突起;鼻孔与眼之间有一椭圆形颊窝。背鳞具强棱,21(23)~21(23)~17(19)行。腹鳞157~171。尾下鳞52~60,前段约20枚为单形或杂以个别成对的,尾后段为双形;末端鳞片角质化程度较高,形成一尖出硬物。背面棕黑色,头侧土黄色,二色分明;体背棕
褐色或稍带绿色,其上具灰白色大方斑块17~19个,尾部3~5个,此斑由左右两侧大三角斑在背正中合拢形成,偶尔也有交错排列的,斑块边缘色深;腹面乳白色;咽部排列不规则小黑点;腹部中央和两侧有大黑斑。
多在夏、秋两季捕捉,剖开蛇腹,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蕲蛇肉:去头,用黄酒润湿后,除去鳞、骨,干燥。酒蕲蛇,取蕲蛇段,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防凉。每
尖吻蝮100kg,用黄酒20kg。
[名称]
尖吻蛇 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蕲蛇,[产地及销售习惯] 全国各地皆产,各地区均自产自销。
尖吻蝮头部毒腺中含有多量的出血性毒,少量的神经性毒,微量的
溶血性贫血成分及促进血液凝固成分,其主要的毒性成分为强烈的出血性毒。
药材卷曲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稍向上,盘径17~34cm。头部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形大斑纹24个,其中“∧”形的顶端在背中线上相接(即24方胜纹),其中部分左右并不相接,而是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块(俗称念珠斑)。尾部渐细,末端呈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一枚。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显露突起,两侧具有多数
肋骨。气腥臭,味微咸。
【来源】本品为
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