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21日十一时十一分,日机飞临芷江上空,二十分,驶向指定地点着陆。飞机两翼下面各缀有
日本国旗一面,两翼末端各系以四公尺长的红色布条。二十五分,在严密保护下启开机门。陆军总部派陈少将(实际上是新六军的政治部主任陈应庄少将)接待。
今井武夫在机舱口立正,问陈少将是否可以下机、陈答称:“现在可以下机了!”今井着军装,佩军刀,首先下机,面有戚色,缄默无语。陈少将检查前来联系人员的名单,
宪兵草草检查行李后,十二时三十分,陈少将即引领今井及其随员七人,分乘吉普两辆入城。中外记者沿途拍照,今井横目挺胸,手握军刀,情绪颇为紧张。
抗战胜利后的
芷江受降,本是民族盛事,当时中国军方负责接待
日本军方代表的两位陈少校(其实是一为
少将,一为
上校,因外事需要,均降格使用),分别是陈应庄和陈昭凯先生。后来陈昭凯去了
台湾省,陈应庄留在大陆。在当事人之一陈应庄1984年的回忆录里,只提陈应庄而不提陈昭凯。相反日方当事人
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里,述之甚祥,可见仅看陈应庄一人的回忆录,是不能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陈应庄曾留学过日本,在
北平市担任记者时,与今井武夫谋过面,并有过几句交谈,故今井觉得陈有些面熟。陈本是上校军衔,陆军总部为了保证接待日降使的工作顺利进行,决定挑选有一定接待工作经验、比较机警、会讲
日语和有一定级别的军官担任这项工作,但级别高了又有抬举降使之嫌。找来找去,还只有陈应庄和
陈祖贻俩比较合适。所以只好把陈应庄的上校军衔降低两级,虽然军衔暂降了两级,但能有这样一次千载难逢、能够出头露面的好机会,陈应庄依然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