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雕塑
春秋战国雕塑
春秋战国雕塑出现了武士、侍从、伎乐、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形象,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前进了一步,雕塑手法逐渐摆脱程式化,形象写实、生动。
基本概况
中国春秋战国的雕塑继商、西周公国之后进一步繁荣发展。
主要特点
②雕塑材料的使用更加广泛
青铜、金、银、铅、陶、玉、石、牙、骨、木等不同质材各尽其长,而且出现综合使用的趋向。各种材料的制造工艺也有新的发展,如青铜工艺分铸、焊接等技艺的发展,失蜡法的应用,错金银等镶嵌技艺的风行,使作品的制作竞求奇巧华美。因之,追求繁华美,成为这一时期主导的审美倾向,在青铜、玉和漆木的雕塑中尤为突出。此时期的雕塑尚未从工艺美术中脱出,所以仍然保留着很强的装饰性
③各种工艺品制造的中心
不再集中于王室,各诸侯国经济、文化有了巨大的发展,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促进了雕塑的发展和地区性艺术特点的形成。
人物雕塑
主要有偶人和作为器物装饰的人形支架、器座及小型佩饰等。偶人又称相人、像人,以青铜、陶、木等不同材料做成,其中主要是俑。春秋后期俑在各地普遍出现。
山东郎家庄1号东周殉人墓
所出的6组,女俑多作舞姿,脸部削成斜面,以黑彩勾出眼、眉,胸部丰满,衣裙曳地,施红、黄、黑、褐色条纹。男俑披巾,手中持物。由于烧制火候极低,大多已残毁。
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早期墓葬
出土陶俑中的舞俑群,造型简略而姿态生动。彩绘木俑多出于战国楚墓,有仆侍、庖厨、伎乐等不同的身份。
湖南长沙 406号楚墓
所出30个木俑,男女有别,一般是雕刻出身体形状与五官后,先涂白粉,再以墨、朱两色绘出眉目胡及冠、带、襟、袖、裾等,手足和佩剑是分别制成后装配的。其他地方出土的楚木俑,有的雕出宽大的袍袖;有的头部雕出五官后,加丝质假发(或用真人头发),身着绢衣,但对于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则不很注意。
河南洛阳金村东周墓
还出土过银俑,戴弁,着窄袖短袍,系带,缠行□。有人认为是胡人形象,其造型水平较高。另外,还有连同活动环境表现的俑群。如绍兴市坡塘战国墓所出青铜伎乐铜屋,有男女裸体6人持乐器在屋内演奏,铜屋顶上矗立柱,柱头铸一大鸟,推测可能与古越人的图腾信仰或宗教习俗有关(见绍兴战国墓铜乐俑)。
湖南长沙战国木俑
人形器座在许多地方均有发现,人或立或坐,手持套筒或形物,以连接承受器物的支架。作者在被限定的动态范围内,力求使人物得到生动的表现。如洛阳金村所出的几件青铜人形器座,就突破了一般常见的呆板姿态,表现出了人物活动的瞬间表情。有的席地而坐,神情恭谨;有的屈一膝蹲坐,一手持套筒,一手上扬,动势豪放。其中一件侍女像,长辫,胡服,着靴,双手平持套筒,仰首,表现出在劳动过程中十分专注的表情。
长治分水岭出土的战国早期铜牺
立人擎盘,在周身饰满细密花纹的牺背上立一长发垂肩、着窄袖长袍、系带的女像。她双手捧一套筒,内承圆柱,柱端置镂孔的圆盘,为此类器座应用情况的实例。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
6个钟□铜人是战国人物雕塑的代表作。铜人束带、佩剑、着彩绘的褶裙,用头与上举的双手承托编钟的横梁。这类武士装束的铜人被表现得肃穆、刚毅、有力。
河南三门峡上村岭 5号战国墓
所出坐人漆绘灯,人物温静的面容也显示了艺术表现的新水平。
山西长治战国铜牺立人擎盘
云南江川李家山滇文化墓葬出土的祭祀透雕铜扣饰等作品,表现了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滇国中,被捆缚、屠杀作牺牲的奴隶们的悲惨命运。
李家山晋宁石寨山
等地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上众多的圆雕、浮雕人物形象,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居处环境和乐舞、战争等内容,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春秋战国的玉器中也有很多人物形象。
洛阳金村出土的人形玉佩饰
造型优美,制作精巧,表现了贵族社会中的妇女形象。
动物雕塑
春秋战国的动物雕塑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河南新郑
出土的春秋立鹤方壶,在壶盖上塑出扬首展翅的鹤,手法清新写实,完全摆脱了以往青铜器中神秘谲怪的气氛,被后世视为要求从旧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的社会心理的真实反映(见彩图立鹤方壶(春秋)河南新郑出土)。
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
春秋晚期的牺尊,通体作牛形而不十分写实,周身以模印方法施加了华美的兽面等纹饰,并在牛颈和背上的容器口沿部分饰以一圈造型很生动的牛、虎、豹等浮雕。背上开三穴以容锅,作为温酒器,其实用功能高于礼制的意义。它反映了春秋战国之际审美观念的新变化。
陕西兴平出土的犀尊
江苏涟水出土的卧鹿、河北平山中山国墓出土的虎噬鹿器座等。犀尊躯体结构准确,充分表现出巨大体量的动物在静止时的内涵力量。卧鹿据考应是青铜镜架,镜悬于鹿角上。但其造型的完整性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雕塑作品看。它很好地表现了在静卧中仍然保持警觉的鹿的神态。虎噬鹿器座表现一头猛虎衔住小鹿向前奔驰,有力地表现了哺乳纲在激烈搏斗中迸发出的冲击力量(见彩图虎噬鹿器座(战国)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
作品特点
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于客观对象的敏锐观察与高超的表现技巧。错金银和镶嵌技艺的巧妙运用,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犀尊以黑料珠镶目,周身饰以精细流畅的云纹,与躯体骨骼筋肉的起伏变化相配合,表现了犀皮坚韧粗糙的质感,卧鹿的斑纹以绿松石镶嵌,效果美丽、和谐。虎噬鹿器座结合鹿身的梅花斑、虎背的条斑等毛皮花纹的变化,分别镶、错以形状各异的金银纹饰,与强烈的动势相应,产生闪烁不定、富于动感的色彩效果。此外,
中山国墓
出土的一批动物形器物,如错金银犀器座、错金银兽、错银双翼兽等,也都突出了不同哺乳纲的情态,并采取了互不雷同的装饰手法。云南滇墓出土青铜器中的动物题材,以牛为最主要,多装饰于器物顶部,造型坚实,虽不写环境,但表现出了对象活动于大自然中的天然野性。一些表现动物搏斗的题材,也异常生动而富有力度。北方草原民族创作的动物题材的青铜扣饰,金银饰片上的动物纹浮雕,金、银的虎,青铜的驼、鹿等战国的雕塑作品形象生动,风格粗犷剽悍,表现出游牧民族对生活独特的审美感受。
云南战国猛虎噬牛铜枕
春秋战国鸟纲形象的青铜器也很注重不同鸟类神态特征的表现,例如流入美国的两件禽尊,颈部平伸,生动地表现出游禽类觅食时,颈项屈伸的动作。另一件子乍弄鸟尊,结构灵巧,花纹精美,头可转动,喙可启闭,有错金“子乍弄鸟”4字,显示了制作技艺的精工,但动态较板滞。由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精进和春秋后期失蜡法的应用,出现了河南淅川下寺的青铜禁、曾侯乙墓的尊、盘、建鼓座等异常复杂精巧的作品,这类作品以龙和蟠虺组成多层、穿插变化难以捉摸的装饰。但有时因过分炫耀技艺而流于繁琐、矫饰。
战国漆木雕塑
以楚墓所出最有代表性,除俑以外,还有镇墓兽、鸳鸯形盒、悬鼓的虎座凤鸟、座屏和鹿、虎(鹿)座飞鸟等器类。这些作品除了造型夸张,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之外,还以绚丽的漆色,一般是以红、黑两色为主,内髹红漆,外髹黑漆,在黑底色上绘以红、黄、蓝、绿、褐、金、银等色的图案。这些器物上常以真鹿角为饰,不但装置于鹿头,也装饰于镇墓兽的头上和飞鸟(凤)的背上,赋予作品以神秘、幻想的色彩。彩绘动物漆座屏以
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
所出的一件最为精工。屏内左右对称地雕刻了两组动物群,表现凤、鸾、鹿与群蛇的搏斗。整个屏风上共雕出51个动物,在长方形的屏风架内与器座上组合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湖北江陵战国虎座飞鸟
最早的木根雕艺术作品,发现于江陵马山 1号楚墓,以树根雕成木辟邪,虎首龙身,四肢作竹节之状。上边还浮雕出各种小动物形象,外髹红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主要特点
人物雕塑
山东郎家庄1号东周殉人墓
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早期墓葬
湖南长沙 406号楚墓
河南洛阳金村东周墓
湖南长沙战国木俑
长治分水岭出土的战国早期铜牺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
河南三门峡上村岭 5号战国墓
山西长治战国铜牺立人擎盘
李家山晋宁石寨山
洛阳金村出土的人形玉佩饰
动物雕塑
河南新郑
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
陕西兴平出土的犀尊
作品特点
中山国墓
云南战国猛虎噬牛铜枕
战国漆木雕塑
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
湖北江陵战国虎座飞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