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烟管鱼(Fistularia petimba Lacepède, 1803),又称马鞭鱼、
无鳞烟管鱼、
火筒梭、土管,属于
刺鱼目烟管鱼属烟管鱼属。本鱼分布于全球各大海域的
热带至
温带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
新不列颠岛(NewBritain)。在中国分布于
浙江省,
福建省,台湾,
广东省,
海南省,
江苏省,
辽宁省,
上海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山东省。食用鱼,肉质鲜美,适合红烧或煎食。
体细长,一般体长50~80cm、体重250~750g。吻部特别长,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形成
长吻管,口在吻端。体完全裸露、光滑无鳞,全身呈鲜红色。背鳍一个,和臀鳍相对;
尾鳍叉形,中间一鳍条延长成丝状伸出如鞭。
背鳍14-15;臀鳍12-13;
胸鳍14-15;腹鳍6;
尾鳍6+1+6。体长为体高240-250倍,为头长25倍;头长为吻长1.4-1.5倍,为眼径10.0-12.5倍。
身体延长,呈鞭状。体高小于体宽。吻特别长,呈管状。吻背方具2平行嵴,于前方形成弧形线。眼椭圆形,眼间隔微凹。鼻孔明显紧紧地盯着眼前。口小,前位,口裂近水平。下颌突出。两颌及犁、腭部具尖齿。鳃4个。鳃孔长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无鳃尾巴较短,仅相当于体长16-1/5。肛门位于臀鳍前方。体上除侧线在背鳍、臀鳍间成线状骨鳞外,大部裸露无鳞,背方及腹面各有1行骨质鳞。背鳍与臀鳍相对,始于身体1/5稍后方。
胸鳍基较宽。腹鳍位于近前方,腹鳍距离大于眼径。
尾鳍叉形,中间鳍条延长呈丝状。
颜色随深度而变化,但通常呈红色到
橙色至棕色,在浅水中呈绿色至棕色;深水中呈银色;背鳍和尾鳍呈橙色;幼鱼背上有斑点。
鳞烟管鱼的栖息深度介于10-200米之间,但最常出现在18-57米之间;成鱼通常在30米或更深的地方,幼鱼会进入河口。它主要是一种
亚热带物种,但也见于热带地区(仅在有冷上升流的深处)。
鳞烟管鱼平时成群或单独静止于水层中,靠身体尾部小幅度的摆动前进。捕猎时会将粗糙的长管状鼻子靠近底部,然后利用它纤细的外表跟踪鱼群,慢慢靠近,直到足够近,才能向前飞奔,抓住毫无戒心的猎物,通过长管状的鼻子吸食猎物。主要
捕食小鱼,也捕食
甲壳亚门和鱿鱼。
在东大西洋,它的分布从
西班牙加利西亚、布兰科角和
佛得角到
安哥拉;
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也有分布。东北部的分布范围据说是从大西洋中的布兰科角到佛得角群岛再到安哥拉。
亚速尔群岛也有发现。在
地中海,分布于西班牙
加的斯省附近的
伊比利亚半岛南部。
鳞烟管鱼的栖息深度介于10-200米之间,但最常出现在18-57米之间;成鱼通常在30米或更深的地方,幼鱼会进入河口。它主要是一种
亚热带物种,但也见于热带地区(仅在有冷气上升流的深处)。鳞烟管鱼平时成群或单独静止于水层中,靠身体尾部小幅地地摆动前进。捕猎时会将粗糙的长管状鼻子靠近底部,然后利用它纤细的外表跟踪鱼群,慢慢靠近,直到足够近,才能向前飞奔,抓住毫无戒心的猎物,通过长管状的鼻子吸食猎物。主要
捕食小鱼,也捕食
甲壳亚门和鱿鱼。
鳞烟管鱼是
渔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用围网和陷阱捕获。它们会出现在小型鱼类市场,也可干燥、腌制或熏制后出售,还可以被制成
鱼粉。鳞烟管鱼产量少,肉质尚好,常见于
南海拖网和刺网作业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