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师范附属小学创办于1970年,前身为蕉城四小,1974年更名为宁德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79年被确定为
福建省首批办好的十六所重点小学之一,1999年被确认为福建省示范小学,200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课程改革基地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04人,37个教学班,学生196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占80%;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教师52人;校园占地15亩,现有建筑面积16623平方米。
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理念,沿着"实施主体性教育,培养发展型学生,创建精品型学校,形成学者型教师群体"的办学思路和"面向全体,重视个体,发掘差异,激活潜能,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的教育目标,扎实探求教育发展新路,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在各项工作务实求新,锻造品牌的同时,重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成为
宁德市基础教育的龙头学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
办学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筹措资金,对学校进行了整体改造,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目前,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美整洁的环境。操场铺设闽东地区第一条橡胶跑道;学校建有闽东地区第一个编播能力较强的校园电视台;学校现有
计算机200多台,有闽东第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并创建"宁德师范附小"网站在互联网上开通;全校37个教学班拥有电脑、实物展示台,新置34寸或29寸彩电,配备
多媒体教学设施,实施网络化教学;还有德育室、少先队活动室、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阶梯教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标本室、劳技室、图书馆、师生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排练厅、器材室等专用室20多间,室内装备齐全,各种教学设备均按一类标准配备,能满足教学活动需要;学校建有网络中心、教学资源库,教师实施电脑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物质保证,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条件。
学校布局合理,校园内碧草如茵,形成立体的绿化格局,成了融学园、花园、乐园于一体的学校;校内板报、标语、专栏体现人文关怀,凸显教育功能。学校通过现代技术教育,提升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争创文明学校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益,形成办学特色。
师资队伍
学校教职员工10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已占80%;在岗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教师52人。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建设一支思想品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学者型教师队伍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首先,抓好党政班子的自身建设。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证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理论,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端正办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做到"五个一":精通一至两门学科,每人下一个年段组,带出一个以上有较高水平的"徒弟",参与一项以上教改实验,每年撰写一篇有价值的
经验总结或论文。同时,重视廉政建设,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坚持两公开一监督,吃苦在前,勇挑重担,淡泊名利,在教师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现有中层以上党政班子成员11人中,党员10人,大专以上学历8人,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省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干部等称号8人,获地市优秀教师称号3人。
其次,抓师德规范教育。规范学习制度,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象做学生的表率。长期在教师中开展"塑造爱生、严谨、敬业的师德形象"、"塑造朴素、端庄、得体的外表形象"和"塑造文明、有礼、大方的社会活动形象"的文明教风和"学雷锋、守《规范》、育新人"活动,提出"五讲"、"五比"、"五做"、"十不准"的具体要求。学校还通过组织参观、讨论、自学等形式和召开教书育人汇报会、交流会、报告会,不断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道德素养。每学年通过给家长、学生分发问卷进行调查,及时了解师德师风情况,学校及时对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性解答或找有关老师进行帮助教育。在多次
宁德市教育行风评议中均得到好评。
第三,抓业务水平提高。学校重视学习、培训提高,每周保证一个单位时间集中学习、两个单位时间教研活动;尤其是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把培训纳入"学者型"教师群体工程创建的重要内容,先后派出国家级、省级、市级脱产培训(1-3个月)的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8%;派出到
上海市、
江苏省、
厦门市等素质教育先进地区和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参观听课等学习和参加新课程学科培训的教师占总数的50%多。同时,注重校本培训,采取"聘"、"培"、"跟"、"比"、"压"的办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派出培训学习的大量教师,是开展校本培训的中坚力量,他们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每人确定专题分别给全体教师开讲座、上示范课,带动全体,共同提高。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学校加大
计算机和课件制作的培训学习,目前该校教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较高,已有70多人通过中级考试,有98%以上教师能自制课件,100%能应用
多媒体教学,使网络化教学成为现实。每学年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一次教学比试活动;给年轻教师压担子,让他们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公开教学,比武、竞赛,担任段长、组长,特别突出的经考核选拔进入行政班子,促进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管理体制
为推进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该校从2000年秋开始率先实行:
(1)实行校长负责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学校设党、政、工三个系统。学校行政、党支部、教代会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2)实行教师聘任制,逐步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聘任,优先聘任符合条件的本校教师,并做到合理组合、统筹兼顾。
(3)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打破原有工资分配制度,建立起酬劳挂钩的机制,使结构工资中的浮动部分能拉开档次,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扩大办学自主权。按照上级核定的编制数和下拨的人员经费,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节余工资用于学校分配制度的改革,不足部分由学校自筹解决。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层次性的目标管理,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学校工作目标分解到各处室,各处室制定具体工作目标,并再次分解到教研组、年段组,最后教研组、年段组再将工作要求分解到每位教职工,使全校上下目标明确,责任分明,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目标管理后,校、处(室)、组(年段)管理层次清楚,充分发挥了各层次在学校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学校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德育工作
该校历来把德育工作重要的位置。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德育工作总体目标,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多方位探索德育工作新路。通过努力,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系列化的轨道。首先,在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中牢固树立起三个观念:即牢固树立德育工作的全方位观念;牢固树立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牢固树立"德育为重、五育并举"观念。其次,加强了三项建设:即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制度建设;加强德育环境建设。第三,发挥了三大作用:①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②发挥班队组织的阵地作用;③发挥家长、社会的配合作用,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加强年段管理的核心力量,改善班级管理的评估办法,开展转化特殊生的活动,强化学生一日常规训练,严肃校规校纪;加强对学生的爱校教育,安全教育,诚实、俭朴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在一切教育活动中讲究效果,营造"守纪、有礼、诚实、活泼"的文明氛围,培养学生自觉、刻苦、勤奋、向上的学习风范,培养合作、友爱、热爱集体的小主人风范。同时,重点落实以下几项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全体教师都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激爱国之情,导爱国之行。在各种活动中强化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集体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养成教育。全体教师明确职责,针对"宁德师范附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逐项抓落实。以"德育实效性"实验为抓手,以晨会、班队会课为主阵地,以一日常规为主教材,对各项内容进行训练,达到落实行动的目的。养成教育从"五项评比"的小处抓起,坚持天天评、周周比、半期小结、学期总评,表彰先进,使之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公民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教育20字规范化为“少先队五小行动”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通过课题研究,取得点上的经验后再面上推广。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做文明少年”,“加强文明教育,告别不良行为”活动,并做到“两个坚持”:坚持常规训练,坚持日常行为的检查评比,促进学生社会公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的良好风尚。
4、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健身节”、“科技节”、“读书节”、“
中国艺术节”、“庆六一老少同乐”、“毕业晚会”、“亲子营”等活动,通过“电视台”、“小记者站”、“新蕾报”、“教海探航”、“附小简讯”、“学校宣传栏”、“校务公开栏”等宣传阵地的规范建设,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创设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5、
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中。针对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以“笔谈”的形式,采用亲切的书面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融合学生的心理需要;通过家长会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家校携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师生中倡导“帮助你、鼓励我、夸奖他,我们一起成长”;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变化的目光去注视的学生,用赞赏的口吻去评价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多种心理需要都能得到满足,都相信“我能行”。学校设“校长信箱”“心理咨询室”,创设让学生倾诉的氛围,与学生沟通交流,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6、
家庭教育。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和家校工作组(小组)为依托,举办专题讲座、家校通讯和不同类型的家长会,申报“心手相索”亲子营实验项目,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加强对学生在家学习、活动和表现的了解,也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和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及时发现其不良行为的苗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争取家长的配合,商讨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使家校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少先队是该校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们创新队活动,锻造出了
宁德市的少先队特色。学校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其中4人被选为省少先队工作学会常务理事、理事,3人任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3人被推任《闽东小星星》队刊顾问、副主编等职;辅导员多次参加全国、省辅导员技能技巧大赛获奖;总辅导员阮光清被评为“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辅导员”;教师中获省优秀辅导员称号8人次,有27位中队辅导员被评为地、市优秀辅导员;获全国、省级优秀少先队员称号的队员19人次,获地区优秀少先队员25人次,其中4人被评为
宁德市“十佳小星星”;兰宁、雷雯、钟慧敏三位少先队员先后四次晋京参加全国少代会和56个民族少年先锋行活动;学校先后与省内外15所贫困山区小学的600多名有困难的小伙伴建立了手拉手互助关系。连续十几年在全国、省级少先队活动中,受表彰集体23次,其中两次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有关少先队工作的文章、电视新闻、照片100多篇(张)在报刊、杂志发表报道。学校成了闽东少先队工作的示范、实验基地。
教学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制定完善制度,规范教学流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各门课程;严格按照省教委的规定征订
教科书;结合实际制定了《宁德师范附小各学科教学常规》及实施细则,以及备课制度、听课与评课要求、作业设计批改要求、先进年段(组)及先进年段(组)长评选办法等,使教学过程有章可依,制度完善。学校加强指导、督促、检查、反馈、评比,落实教学常规。
2、变革备课方式,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加大对备课环节的管理,注重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注重方法、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探索;倡导"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增减"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增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不同班级特点的保证。备课形式上,提倡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鼓励用不同的书写方式。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淡化备课、写教案的应检性,明确备课的目的,管理上注意做到备课、上课、测效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3、紧抓
课堂教学,力求减负提质。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在课堂,为保证教学质量,在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经常随堂听课,并进行面对面的教学评析,共同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强调作业设计与批改的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由于措施到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落实,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发展改革
评价方法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只有合理的评价制度,才能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的做法是:
1、全面评价教师工作。为调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淡化分数,取消学生成绩评比,从工作态度、承担并完成任务、实际能力、工作实绩等四个方面20多个项目全面考评教师的工作。克服只重视学生书面成绩,忽视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倾向,以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2、综合评价学生素质。为全面评价学生素质,我们先后采取了“双线评价”和“等级、特长加评语”的评价方法。同时采用学科素质分项检测和综合素质测评活动。组织培训学生素质测评员,协助教师对同学们的听说读写算能力、体育技能技巧、绘画、音乐水平以及其它综合能力进行测评。让学生参与测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使对这项巨大工作量的测评工作成为可能。
3、重新构建“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评价精神,突出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又构建了“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在: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②填写“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③阶段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平时每一组教材学习完之后的检测;半期、学期的检测;期末“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无论哪一种评价,都力求做到教师评、学生自、学生互评、家长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以来,学生增强了自信,激发了潜能,展示了自我,享受了成功的快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拓展个性
我们积极拓展学习、活动空间,把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反映主体性发展状况的特征作为一种教育目标,把学生主动、和谐、活泼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过程的一种最高境界来追求,在不同的学科、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注重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以道德素质为根本,以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为舞台,拓展活动空间。我们把学生活动的阵地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来抓,为孩子们提供一片具有儿童特色、便于儿童活动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教育,自我展示。在校内,我们建起了队室教育阵地、鼓号礼仪阵地、"国旗下主题队会"阵地、红领巾电视台演播阵地、"新蕾小文社"习作阵地、"小记者团"宣传阵地等;在校外,我们建立的社区活动基地有:雏鹰争章基地,假日农庄营基地,农村劳动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警校共建基地,环保教育实践基地等,形成校内外活动、实践阵地的系列与规模,为学生自主教育、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警校共建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工作目标,取得丰硕成果,学校被确定为省消防教育示范学校,被评为
福建省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学生活动情况多次在《公安报》、《消防时刊》、省市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并被公安部选送参加中日少儿消防教育交流,学校消防馆还接待来自公安部、各省市领导及本地区师生参观20000多人次,每年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少年
警校学员300多人。
2、活动突出"实"的特征,延长“爱”的主线,强化“自”的功能。围绕培育守纪、有礼、诚实、活泼的文明风范,培养自觉、刻苦、勤奋、向上的学习风范,培养合作、友爱、热爱集体的小主人风范,因地制宜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自主性活动、常规性活动、节日性活动、季节性活动。每年还举办读书节、科技节、
中国艺术节、健身节等综合性主题活动。我们把课外活动作为
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制定相关制度措施,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激活个性潜能,实现自我发展。我们把学生的参与作为
主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参与习惯,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发展潜能,学会创新。强化参与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相关制度保证,如"学生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班级干部轮值制度"、"学生素质评价办法"等;二是从学生的主体和实际出发思考、设计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特长,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掌握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引导学生参与作铺垫;做到。全员参与、知情共同参与、感观综合参与、全程参与,学生在众多的活动中,在广泛的参与中,发挥潜能,展示自我,积极思考,不断发展。
4、重视假期生活指导,培育"合格加特长学生"。双休日与区青少年宫联合举办“艺术乐园”,开展二十几个兴趣小组活动。同时,制定《寒、暑假实践活动方案》,印发假期生活指导纲要,给每一位家长发信,强调让孩子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愉快的假期,提高实践性、综合性能力。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协作等诸多能力,收到良好效果。市教育局曾将我们的这一做法向全市小学推广。
教育科研
几年来,该校以教科研为先导,改革
课堂教学,探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确定学校教研课题。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施"主体性教育"为根本,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层次的课题研究。如"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学习策略”的研究、国家电教馆"十五"课题"
信息技术对小学生行为养成的影响"研究、
福建省“十五”课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福建省“公民道德建设”“勤俭”子课题的研究、"心手相牵"国际项目--“亲子营”研究与实验、“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研究与实验、
宁德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宁德市"学生评价“研究、学校”小红星儿童团"--少先队分层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验等等。
2、提出全员参与要求。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围绕素质教育,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学科特点,选择课题,确定子课题,参与教科研活动。研究过程要切合实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性差异,尤其要研究如何“尊重学生人格,关注
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如一年级老师根据班级的实际,研究“文明口语交际”、“学会倾听与交流”,数学学科研究“生活-活动-发展”教学模式等。
3、教科研初见成效。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成果获全国集体成果一、
二等奖,学校获全国“先进实验学校”;构建“活动--发展”教学模式研究,使学校成了省级活动类课程实验的窗口,市教育局两次在我校召开现场会,“
福建省活动课程观摩研讨现场会”也在我校召开,研究成果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数学"问题解决"省级课题研究也取得良好的进展,多篇文章在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我校选送的课例多次在省研讨会上展示或获奖;省重点课题"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成果已获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子课题“
家庭教育”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评选
一等奖;"
信息技术对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阶段性成果已获福建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评选获
二等奖,并被省电教馆选送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会交流;公民道德建设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也多次在省级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好评;少先队分层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验,即一、二年级改少先队为儿童团,改红领巾为绿领巾,改大目标为小目标等,受到好评,团市委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使一批骨干教师成长起来,老师们感到,开展教育科研是新时期对“科研型”教师的呼唤,是“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目前学校教研氛围浓厚,教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在全国、省、市获奖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素质测评还被一些知名猎头公司例如烽火猎聘等公司当作公司内部
人员考核的标准。
家校同行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需要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我校特别重视办好家长学校,争取家庭的配合。每年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分年级、分阶段召开多场次家长会,聘请有关专家讲授家教常识;利用学校电视台、校园网的优势,向家长们广泛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实施课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给家长印发有关学习资料;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宣传素质教育的理念、特点及做法;举办"学校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学校参加一日教学教育活动,参与听课、评课等,让家长了解学校,认识素质教育,与课改同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
我校是
福建省示范小学,又是福建省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发挥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每年我校都多次为各类培训班的教师开观摩课,多次应外县、外校的要求开
研讨课、观摩课,带动兄弟学校共同发展。就实施课程改革的一年多来,我校有9位教师先后被邀请到
宁德师范学院、宁德师范、宁德市小学校长培训班、宁德市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宁德市小学各学科教师职务培训班、以及各县(市、区)开设有关素质教育与课改讲座100多场次;先后派出20多位教师到部分县、学区上示范课20多场,40多节。为促进、推动我市部分县、校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受到领导的关注与社会的好评。
教育成果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已形成"敬业爱生、严谨治教、积极奉献"的师德风范。学校教职工中获全国、省、地、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达200多人次;参加省、地、市各项竞赛获奖300多人次,学校涌现了一批中青年教学骨干,其中获
福建省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市级"十佳"青年1人,市级教坛新秀17人,省、市级思品、体、美、音学科优秀教师5人,形成了一支
社会主义好、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队伍。
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学生整体素质逐年提高,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新生,学生参加全国、省、地、市各项竞赛获奖700多人次;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少先队信息教育基地、全国德育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全国
家庭教育先进(示范)学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王 丹萍教育奖学校、
福建省示范小学、省文明学校、省推广普通话先进学校、省体卫工作先进学校、省中小学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省消防教育示范学校、省雏鹰训练基地、省绿色学校、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全国、省、市集体荣誉100多项,受到领导、同行、家长、社会的好评。
获得荣誉
2023年,入选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建设周期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