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易》道广大,有可窥之馀,吾则窥之。 ”《窥馀》之名,盖取诸此。自唐人以
王弼注定为《正义》,於是学《易》者专言名理。
宋
郑刚中撰。刚中字亨仲,
金华市人。
绍兴市二年进士及第。官至
礼部侍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居桂阳军。又责授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后追复原官,谥忠。事迹具《
宋史》本传。
王应麟《
困学纪闻》称郑刚中有《周礼解义》。考
王与之《
周礼订义》首列诸家姓氏,有三山郑字刚中,
淳熙中进《周礼全解》。盖别自一人,字与刚中名偶同,或混而一之,非也。刚中所著《易解》十五卷,见於
陈振孙《书录解题》、《
宋史·艺文志》者,卷目并合。惟《乾》、《坤》二卦及《系辞》以下原阙不解,振孙以为或於《乾》、《坤》之际有所避。然其《
自序》有云:“自《屯》、《蒙》而往,以象求爻,因爻识卦,万一见其仿佛,则沿流寻源《乾》、《坤》之微可得而探。”据此,则振孙之言非也。《自序》又云:“伊川《易传》、《
汉上易传》二书,颇弥缝於象义之间。但《易》道广大,有可窥之馀,吾则窥之。”《窥馀》之名,盖取诸此。明初《
文渊阁书目》、
叶盛《
菉竹堂书目》尚著於录,其后传本绝,朱彝尊《
经义考》亦以为“未见”。惟《
永乐大典》尚存其文,今采掇裒辑,依经编次。其七卦为原本所阙者,则但录经文。或其说别见他书者,亦录补入。依仿原目,仍定为十五卷。自唐人以王弼注定为《正义》,於是学《易》者专言名理。惟
李鼎祚《集解》不主弼义,博采诸家,以为“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而当时经生不能尽从其学。宋儒若
胡瑗、
程叔本,其言理精粹,自非晋唐诸儒所可及,然於象亦多有阙略。刚中是书,始兼取汉学。凡
荀爽、
虞翻、
干宝、蜀才九家之说,皆参互考稽,不主一家。其解义间异先儒,而亦往往有当於理。如《讼》之九二,以“不克讼归”为句,而“其邑人三百户”为句,以为圣人所以必使逋其邑人三百户者,恐其恃众凭险以成乱,所以谨上下之分也。《比》之初六“终来有它吉”,
朱熹谓不可晓。刚中以为相比之道,以信为先。积之既久,昔之未比者皆自外至,故曰“有它吉”。皆能自出新意,不为成说所拘。至於解《泰》之九二,《大有》之《大象》,议论尤正大精切,通於治体。虽其人因
秦桧以进身,依附和议,捐弃旧疆,颇不见满於公论,然阐发《经》义,则具有理解,要为说《易》家所不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