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公主(654年~654年),
李治与
武则天的长女,是
太平公主的姐姐。公主早夭,
麟德元年(664年)追封安定公主,
谥号思,其供葬所须,等同亲王的等级,于德业寺迁于崇敬寺。
安定公主刚出生不久即离奇暴毙,成为一大疑点。其母武昭仪的盈盈泪水,让愤怒的高宗认定
王皇后便是
杀婴的凶手,事情虽无由证明,王皇后却也无法自解,最后不了了之,但高宗对王皇后的印象从此一落千丈。根据史料记载,古代幼儿死亡率高,安定公主属于正常夭折。
安定公主的死亡使得高宗李治对
嫡妻王皇后恨之入骨并间接导致了后来的
废后事件。因而当时还是
昭仪的武则天成为这一事件的最大受益人。历史文献中,成书于
五代十国的《
旧唐书》和《
唐会要》只记载了小公主的暴卒,而
宋朝的文献《
新唐书》和《
资治通鉴》却提出
武则天自己才是杀害小公主嫁祸王皇后的凶手。
关于武则天杀女的史料,《新唐书》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
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资治通鉴》记载相似:“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而最早的《
唐会要》记载:“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
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 《
旧唐书》没有相关记载。
如果按照《唐会要》
武则天只是利用安定暴卒之事,并非直接杀人。但实际上,也并未利用。
李治将废王皇后的原因解释为“谋行鸩毒”,从未提及“公主之死”。“武则天杀女”之说,仔细思考可以发现许多不合常理之处,古代幼儿死亡率高,安定公主属于正常夭折。
武则天再次进宫之后,很快参与了后宫之争,为了除掉
王皇后,在安定公主刚生下一个月的时候,武则天设计,掐死了自己亲生的女儿,嫁祸给王皇后。安定公主的死亡,让
李治对
王皇后恨之入骨。皇后无法自己解释清楚,高宗从此有了废皇后立
武则天为后的打算。但是由于
长孙无忌等大臣碍于五姓七望的考虑及武则天身份不正的原因,反对废后。但因此事使得
李治存有了废后的心思,间接地为废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重振皇权,655年,李治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废黜了
王皇后和
萧淑妃,将武则天立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