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刘奭时期,汉元帝刘奭宠信傅婕妤、冯婕妤,为彰显她们的地位,在“婕妤”前增加“昭仪”一级,意为“昭显其仪”。昭仪设置之初,是最高位的妃嫔称号,地位仅次于皇后,相当于外朝宰相,
爵位堪比诸侯王。
东汉时期,昭仪被短暂废置,至曹魏时期再度恢复,地位位于夫人之后。
晋朝时为避
司马昭名讳,取消昭仪封号,
南北朝时期各朝均再度沿用,至
隋朝建立后废置。
唐朝时期重设昭仪,是为九嫔之一,地位在四妃之下。此后昭仪在宋、金等朝均有册封,一直沿用至明嘉靖时期。
昭仪的选纳依靠皇帝个人喜好决定,由于昭仪属于后妃制度中较高的一级,一些受到皇帝宠爱的昭仪最终被封为皇后。
北魏时,常将和亲女子封为昭仪,以示对两国关系的重视。除
中原地区外,朝鲜也设立昭仪作为内命妇制度中的一个品阶。
西汉,汉元帝妃子傅婕妤颇有恩宠,且生有皇子定陶王刘康,而冯婕妤则曾舍身救主,有生有皇子
中山王厝刘兴。为了彰显对两位婕妤的特殊恩宠,于是在“婕妤”前增加“昭仪”一级,意为昭显其仪,表示尊隆。昭仪设立之初,地位仅次于皇后,相对应的外朝官位为宰相,
爵位堪比诸侯王。
东汉初期一切从简,后宫仅设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曹魏时期,沿袭汉代制度,恢复昭仪,位于夫人之后。
曹丕时在昭仪前又增设贵嫔、淑媛和修容,昭仪的品阶相当于外朝的县侯。
晋朝时为避
司马昭名讳,取消昭仪封号。
北魏初期,后宫殡妃的封号尚未确立,后宫除皇后之外的其他殡妃统称为夫人,
拓跋焘在此基础上新设立左右昭仪,位视
大司马。
北齐沿用,昭仪位比
丞相。
南梁刘宋设立昭仪、
昭容、昭华以取代脩华、脩仪、脩容,昭仪成为九嫔之一。
杨坚时期依照周礼确定妃嫔制度,昭仪再次被取消。
唐朝重新设立昭仪,属于九嫔之一。此后昭仪在宋、金等朝均有册封,一直沿用至明嘉靖时期。
昭仪的选纳没有民族和身份的限制,依靠皇帝个人喜好决定,由于昭仪属于后妃制度中较高的一级,一些受到皇帝宠爱的昭仪最终被封为皇后。
北魏时,将和亲女子封为昭仪,以示对两国关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