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男,出生在上海,曾经当过农民、建筑工人、门卫和林业检查员,1969年8月15号,为抢救国家财产,他和战友跳入洪水,战友为了救他牺牲了,他因为感恩、内疚,也因为那份知青战友情,他要为
金训华守墓一辈子。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
正文
心愿之旅:一句36年的诺言
1969年8月15号,位于中苏边境的
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突发洪水,堆放在河边的国防物资电线杆被冲到洪水中,当时正在这里插队的
上海市知青金训华和陈健一起跳进洪水中,奋力抢救国家财产,在这次抢救国家财产的过程中,年仅20岁的金训华壮烈牺牲,比他小一岁的陈健活了下来。陈健后来回忆说,他之所以能够活下来,是因为金训华在洪水中托了他一把。因为感恩、内疚,也因为那份知青战友情,从那时起,陈健就在自己心里暗暗许下一个诺言,他要在那片黑土地上为
金训华守墓一辈子。在这之后,陈健每年都来到金训华的坟前,为他扫扫墓,说说心里话。
陈健(
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你牺牲了,我活下来,要没有你,我也不能活到今天,我陈健说话算数的,我一辈子陪着你,等我以后死了,我也陪着你,啊,训华大哥。
一晃37年过去了,当年的
上海市知青纷纷返城,只有陈健仍然守候在金训华墓旁。
37年来,陈健当过农民、建筑工人、门卫和林业检查员,直至退休生活一直都很清贫,所幸的是,他的妻子晁亚珍一直理解并陪伴着他,和他一起守候着那位长眠于地下的烈士。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陈健准备安享晚年的时候,不幸再次光顾了他,今年初,他49岁的妻子在医院检查时被诊断出患有
尿毒症,无论透析还是换肾,都需要一笔巨额的医疗费用,这对领着微薄退休金的陈健和已经下岗的妻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晁亚珍(陈健的妻子):全是借的钱,我昨天都哭了,回家,我说你别哭,咱们有多少钱就治多少病,我说不用考虑钱,我说走一步算一步,我说老天爷会长眼的,我说尽量治吧,有多少钱治多少病。
对于陈健说,这么多年来,正是妻子默默无闻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才让他一直顺利地坚守着自己的诺言。陈健说,他无论如何一定要将妻子的病治好。因为他和妻子还要一起继续为
金训华守墓,而且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没有完成,那就是把战友金训华已经风化的水泥墓碑换成
大理石墓碑。
陈健:我和我的金训华扫墓和我妻子病,好象也没有什么,生病是生病,到哪儿也一样,扫墓我还是再扫,那我永远不能变,她我会想办法跟她治病,以后发展的情况也不好说,但是这个信念我还是在这里。
这期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观众都被陈健的执著和真情深深地打动,其中北京市一位民营企业家给我们栏目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出全资为陈健的妻子做换肾手术,帮助陈健实现心愿。
谢家学:因为当时我也下过乡,我也插过队。
金训华这个事迹当时在我们下乡的时候,正在全国广泛地学习金训华先进事迹,看到陈健为金训华守灵,守了36年,我非常地钦佩这个人,而且也非常地受感动,就现在的社会能有这么真诚的感情和这么重情重义的人,我非常地受感动,所以看到这个节目以后,我就有萌发的这种,想帮助他。
谢家学通过我们栏目和陈健取得联系后得知,为了给妻子治病,陈健找亲朋好友四处借钱,但借来的几万块钱远远不够妻子换肾所需的费用,陈健只好带着妻子到山东潍坊的一家医院接受临时治疗。
在与北京市一家医院取得联系后,谢家学决定亲自到
山东省把陈健的妻子接到北京进行治疗。
谢家学:你好,陈健吗?我是北京谢家学,我们准备出发去接你,去三部车,你做好准备,把你该带的衣服,带的东西做好准备,我们今天到了以后跟你联系,另外我问你需要不需要,你爱人的身体(不好),需要不需要从当地雇一个急救车陪同一起来,这点安全问题你考虑一下,你再跟主治医生一下碰一下这个事,好不好。
5月14号,谢家学和他的几个同事一起,从北京出发去山东滩坊接陈健夫妇。15号一大早,谢家学一行来到陈健夫妇所在的医院。两位原本
邵飘萍却有着共同经历的知青战友见面了。
陈健:谢总。真是我的恩人呐。
谢家学:同病相连啊,别难过。
陈健:感谢你。
谢家学:不用,我也下过乡,插过队。你是哪年下乡的?
陈健:我是1969年,你呢?
谢家学:我是1973年。
陈健:上哪儿?
谢家学:北京郊区的。
陈健:我们也有北京的,农产兵团的。
谢家学:那时候我们北京下乡是几师啊?
陈健:我们农场也有。我真的没法用语言可以表达了。
谢家学:毕竟这个经历我也有过。那准备好了,一会儿就跟我们走吧。
陈健:谢谢。
谢家学:北京的医院我们也联系好了,是人民医院,再强调一个,就是你刚到以后那到人民要重新检查,完了呢,这个换肾要等肾源,看看这个
血型,这个各方面,有这么一个过程。
陈健:咱们都听你的。你怎么安排怎么安排。
谢家学:都安排好了。
谢家学:当时我是还幸运的。我是1973年到北京通县下乡插队,那么比起陈健来讲呢,他从一个
上海市知识青年,到
黑龙江省逊克县,从气侯来讲,从条件来讲,他可能比我(艰苦),因为毕竟我们都是下过乡那个年代的人,而且对那个年代情况,事情了解非常清楚,我之所以想帮陈健,主要是处于这个动机。
5月16号,在谢家学同事的帮助下,陈健夫妇顺利地住进了医院,接下来,陈健的妻子晁亚珍将要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看是否能够做肾移植手术,如果能做,接下来就要等待肾源。
4月28日,我们制作的关于陈健的节目播出后,陈健要为已故战友
金训华更换墓碑的心愿也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福建省惠安县一家石材加工企业的老板辛振钦在观看节目后给我们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免费为金训华烈士更换墓碑,在陈健夫妇等待手术的日子里,我们的记者受陈健的委托,前往福建省惠安县,与志愿者辛振钦见面。
记者:这个是传过来这的,这个是写在背面。
辛振钦: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这个是这个的照片,写下来这个。从这个地方写下来这个字。按照这个设计就刻在这一块,不要刻在背面,这张照片就刻在这个地方,这是
浮雕,这张就刻在这个地方。
辛振钦说,虽然他没有知青下乡的经历,但作为同龄人,他仍然被
金训华的事迹和陈健一守36年的诺言深深地打动了。
辛振钦:我看了(节目)以后心里比较感动,感觉一个人为一个平民,为一个战友在那里坚持了三十六年的时间,年年为他上香扫墓。这个我感觉他家里的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放弃了回
上海市的机会,放弃了比较好的工作的条件,他坚持在那个边疆、边沿的地方,那个地方应该说条件不怎么好,在那个地方坚持三十多年,这应该说一辈子的。所以我感觉非常感动。
辛振钦说,陈健的执着令人感动,而
金训华烈士的事迹更值得后代学习,因此他决定帮助陈健,把金训华的墓碑做得好一些,以便后人前去瞻仰悼念烈士。
辛振钦:我也不考虑价格的问题,不考虑报酬的问题,这个我根本没有考虑到。我考虑说做过去,他要安装根据他家庭的经济问题,他安装都有困难,所以我还准备运输过去还要协助他安装,甚至要把它安装好。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其他的方面我这个信里面,我说我没有带任何的商业意思,里面没有包含这种意思,我写信里面写了一句话,我说你(陈健)没有做出很大的事情出来,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什么大的事情你没有做出来,但是你做的这种事情很少人能够做到,我当时就是这样讲。
目前,辛振钦已经取得
金训华烈士墓所在地的
黑龙江省逊克县相关部门的同意,计划在今年的8月15号,也就是金训华烈士牺牲36周年的日子,亲自将新做的墓碑运到金训华的墓地并安装好。那个时候,陈健的这个心愿也将得以实现。
7月14号,陈健打电话给我们传来了一个喜讯,历经两个月的等待,妻子晁亚珍终于等来了肾源,并将在当天晚上做肾移植手术。接到电话后,我们立即赶往医院。
王晓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术前准备工作我们从两天前基本就开始了,知道了她已经要来配上这个比较理想的肾脏以后开始,第一个就是我们医护人员和病人多交流,我把这件事情告诉病人,讲清楚,希望让她心里上不要太紧张。往往很多病人一听说要做手术,不管什么手术都很紧张,一紧张很可能会出现其它情况,血压的升高等,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手术。
记者:那像这个晁女士,就咱们这个医院的检测来看,目前她那个身体状况怎么样?
王晓峰(北京人民医院医生):住院已经差不多有将近两个月了,经过调理,应该说是不错,主要是住院以后她的透析更有规律了,更充分了,所以感觉比较好,像血压基本上还比较平稳,总的来讲还可以,目前手术应该说没有禁忌症,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机会。
知道陈健的妻子在这一天做手术,北京的志愿者谢家学也赶到了医院,并送来了手术费用。
谢家学:其实我帮陈建渡过这个难关,我主要是受他这种重情重义,启发了我想帮助他,因为你想现在这种上品社会,这种拜金主义,都是追求者的金钱至上,那么现在像他这个情况,能够为
金训华,尽管当时金训华确实是拦了这一下,那么他这么重情重义的给金训华守墓守了这么多年,我觉得现在这种重情重义的人社会上很难找了,我就觉得这种好人,我觉得应该能得到社会的救助,也值得我去帮助他。
终于可以做手术了,这一天,陈健和妻子既兴奋又激动。
由于手术需要在经过严格消毒的手术室内进行,为了避免干扰,我们没有对手术过程进行拍摄,在晁亚珍做完手术的第二天,医院传来消息,这次换肾手术非常成功。
手术后第11天,记者再次赶到医院。
王晓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从手术的过程应该说是非常顺利,我们大概做了两个多小时,手术就完成了,手术完成以后,马上尿液就从输尿管里流出来,证明肾脏的功能还是很好的,那么术后的第三天,她的肾脏功能基本恢复了正常,验血的化验基本上正常,现在是第11天,已经可以很自由地下地活动,吃饭 睡眠等等,一切都非常好,非常顺利。
手术成功后,志愿者谢家学告诉记者,他还将继续资助晁亚珍在北京的恢复治疗,但是晁亚珍回到
黑龙江省后,还需要有一笔长期的医疗费用,谢家学希望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和他一起,共同资助晁亚珍的后期治疗。
在所有好心人的帮助下,陈健的两个心愿终于得以实现,陈健说,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诺言竟然感动了那么多人,而这句一守36年的诺言也让他感受到了那么多的关爱。
陈健:等我媳妇的病好了点以后,我还要守在
金训华墓前,陪着金训华,因为这些好心人,谢总,还有
福建省一个老总,帮着给金训华修墓的老总辛总,他们也是被我给金训华守墓的精神所感动,所以我也不能辜负,他们的一片心意,我要继续留在
黑龙江省,守着金训华。
颁奖词: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