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行筹资建设和管理的第一家综合性西医医院,最初命名为“北京中央医院”,中国现代医学先驱
伍连德博士任首任院长。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
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管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院目前正在运行6个院区,设有45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6个科研平台,26个行政职能处室,现有在职职工4800余名。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21位。
历史沿革
1915年-1917年,北京中央医院筹建期
1946年-1949年,中和医院时期
1950年-1955年,中央人民医院时期
1956年-1957年,北京人民医院时期
1958年-1984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人民医院时期
1985年-1999年,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时期
2000年至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时期
2000年4月30日,
北京大学与
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合并,医院更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00年,医院获批成为“首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
药理学基地成立。动物实验中心竣工通过验收。
2003年9月,医院与北京市医保中心正式签订北京市医保A类定点医院协议。
2004年9月,医院承担
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教学。
2007年11月,中医科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2014年5月医院成为
亚洲第二家、中国第一家通过HIMSS7级评审的医院
2017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正式成立。“创伤救治中心”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的第一个学科群模式,针对涉及多个学科的严重多发复合伤,充分发挥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作用,有效提高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率。
2019年9月6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设置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的通知》,决定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创伤医学中心。
2020年1月27日 医院成为北京市首批核酸检测机构。6月23日 医院48个小时内改建完成
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单日核酸检测能力超过10000份。9月8日 医院获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1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并启用,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早前,2017年2月21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批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通州院区。
2023年11月20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建设工程项目正式开工,雄安院区坐落于容东片区西北部B地块,用地面积114.6亩,总建筑面积28.3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1000张,建设内容包括门急诊、住院、医技、停车和后勤保障用房及相关配套设施,该项目是
雄安新区首批标志性医院疏解项目。
规模条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放床位1448张,开展一院多区建设,医院目前正在运行6个院区,包括西直门院区、白塔寺院区、通州院区、怀来院区(托管)、青岛医院和石家庄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疗资源辐射首都核心区、通州副中心、京津冀地区、胶东半岛。
医院作为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承担着近1500名各级各类进修医生和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学员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7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18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北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北京大学级研究所或中心。
医院放射科现有大型仪器设备30台,包括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R设备8台、计算机X线成像CR设备2台、数字化乳腺靶成像设备1台、数字化胃肠机2台、CT机5台、磁共振成像
扫描仪4台、直接数字化移动床旁机5台、普通床旁机3台。
重点科室
该院设有19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
骨科、
妇科学、重症医学科、检验科、专科护理专业、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
皮肤科、急诊医学科、
肿瘤学、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在2021年
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中,该院排名前十的专科有:风湿病、
血液学、妇
产科学、胸外科、骨科、普通外科、眼科、耳鼻喉科、放射科、神经外科。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病专家马万森教授奠基并创建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专业,于1986年正式成立了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包括门诊(普通、专家、特需和随访)、病房(3个普通病房、1个CCU病房)、功能检查室(ECG、UCG、电生理、血压、血管和血流变)、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病理学和遗传学、生物标本库和随访系统)四个部分;拥有
血脂异常与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
心力衰竭、
高血压、心脏康复、心血管影像学、晕厥、
心肌病、心脏重症、肿瘤心脏病学等亚专科团队。
泌尿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创始人为谢元甫教授和吴阶平院士,拥有北京大学应用碎石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男性健康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HIFU肿瘤治疗中心,以及多学科共建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女性盆底疾病诊疗中心和
北京大学器官移植中心。
科室逐步建立了包括结石、肿瘤、尿控、男科、移植等在内的多个亚专业学科组。
急诊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组建于1983年9月,为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的急诊专业科室。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通过医院诊疗资源的整合,已成立心衰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
科室特色为治疗各系统危重急症,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器官支持/替代治疗,亚低温治疗,
心脏骤停及骤停后综合征,床旁超声指导下持续心肺复苏过程中的静脉溶栓治疗等。本科为急诊及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北京市住院医师急救培训任务,并接收全院住院医师/研究生轮转培训及急诊、ICU进修医生培训。
肿瘤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包括:胃肠肿瘤专业、肝胆胰肿瘤专业、乳腺肿瘤专业、呼吸系统肿瘤专业、妇科肿瘤专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血液系统肿瘤专业、眼科肿瘤专业、耳鼻喉肿瘤专业、神经外科肿瘤专业、肿瘤放疗专业、肿瘤介入专业、肿瘤病理专业等各专业在各自领域内比较领先。学科带头人王杉教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普外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专科牵头人王杉教授。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按照专业特点分为肝胆外科病房、胃肠外科病房、腔镜外科病房、乳腺外科病房、外科监护病房、血管外科病房。
胸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创建于195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是北京大学胸外科学系筹建单位和第一任主任单位,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和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该科室在胸腔镜技术革新、
肺癌的手术技术创新、肺癌的分子生物学、肺小结节的诊治策略、
荧光胸腔镜技术、胸交感神经手术等研究方面有成果,目前承担国家863肺癌专项科研课题、财政部公共卫生专项课题、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多项科研攻关课题。2012年,王俊主任牵头的“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临床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骨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学科专业齐全,涵盖了创伤、肿瘤、脊柱、关节等各个学科发展方向,覆盖了骨科领域的所有疾病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取得的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三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创伤骨科方向:中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建立与推广;骨肿瘤方向: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骨关节方向: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基础研究。
内分泌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创建于1986年,多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医教研工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具有内分泌门诊、内分泌病房、内分泌临床实验室、内分泌科研实验室。学科设置了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营养和
肥胖症、
垂体疾病、
肾上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骨盐代谢和
骨质疏松症学组,开设多个特色专业门诊,内分泌科目前诊治疾病涵盖了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糖脂代谢、骨盐代谢、钾钠代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相关的常见病和罕见疑难病。内分泌临床实验室承担了各种内分泌激素、
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等检测项目。内分泌科研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
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分子病因学、糖尿病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糖尿病发病机制等领域的科研任务。
血液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是中国规模较大,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
血液科由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普通血液病房、门诊以及临床诊断中心组成,血液科床位扩大到300余张,包括无菌
层流床位80余张。临床诊断平台由流式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HLA配型室,骨髓形态及病理实验室、细胞采集与细胞
治疗室等组成。本科室的特色是血液恶性疾病的诊治及造血
干细胞移植。目前本科已建立了中国高水平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规范化诊断平台。
眼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于1937年建科,目前已成为中国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培训基地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自1990年起作为教育部博士学位授予点,1991年起就一直作为国家级眼科学继续教育基地,2016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批准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由赵明威教授担任院长,并在人民医院成立眼视光中心。
目前,人民眼科中心设有固定床位64 张,包括成人眼病中心、儿童眼病中心和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医治的
病种涵盖眼科所有亚专科,包括角膜和眼表疾病、眼外伤、
青光眼、
白内障(含晶体屈光)、葡萄膜、眼底病(玻璃体、视网膜)、眼整形、斜弱视、角膜屈光(准分子)等专业。
呼吸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建于1962年,致力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危重症诊断治疗。
皮肤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设置门诊、病房、皮肤病理室、皮肤真菌室、性病化验室、光疗室和
皮肤医学激光室等,形成了以皮肤炎症和免疫性疾病、色素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为主线的研究方向。
妇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于1942年4月由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教授创建。妇产科学科以妇科肿瘤、盆底疾病、宫颈病变、妇科内分泌、高危妊娠、胎儿医学、生殖外科和辅助生殖等为重点发展方向,成立了妇科肿瘤中心、盆底疾病诊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
感染病科
1918年中国“
鼠疫专家”
伍连德博士创建了北京中央医院(即今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伍连德博士致力于当时中国常见传染病鼠疫、
疟疾等疾病的诊治和控制,是中国传染病防控的奠基人。
肝病研究所研制了中国首支血源性乙肝疫苗、首批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盒。肝病研究所是卫生部
病毒性肝炎临床
药理学基地和诊断试剂研制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是
传染病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已经开展的病原检测项目包括:
肝炎病毒、HIV、
流感病毒科、
诺如病毒、EV71、
腺病毒科、
新型布尼亚病毒、出血热、
登革热、无形体、
立克次体、
支原体等
病原体的相关检测。
检验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是集临床检验、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实验室。检验科分为7个专业组,分别为临床基础检验组、生化专业组、免疫专业组、微生物专业组、分子生物学组、白塔寺分部、清河分部。
重症医学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为中国首家多学科专业的综合型重症医学科。在学科建设和专业组成方面,目前由重症外科治疗组、重症呼吸治疗组、重症急诊治疗组、重症心脏治疗、重症创伤治疗组和重症血液治疗组组成。
耳鼻喉科
1995年,该院耳鼻喉科划分为三个专业组:耳科组,鼻科组,以及咽喉头颈组并延续至今。耳科专业组能够开展
听神经瘤、颈静脉球体瘤等侧
颅底肿瘤切除等疑难手术; 鼻科专业组目前能够开展包括侧颅底、前颅底手术,鼻眼相关手术,鼻面部创伤修复术等疑难复杂手术;咽喉头颈学组除了在咽喉部疾病、嗓音疾病、呼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综合症的诊断、治疗中保持特色外,还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头颈部肿瘤切除术、颌面部手术,如
甲状腺、腮腺良恶性肿瘤切除,甲状舌管囊肿、
鳃裂囊肿等先天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和
喉癌、
下咽癌的手术及术后功能重建。
放射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目前,放射科由125人组成。现有大型仪器设备30台,包括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R设备8台、计算机X线成像CR设备2台、数字化乳腺钼靶成像设备1台、数字化胃肠机2台、CT机5台、磁共振成像
扫描仪4台、直接数字化移动床旁机5台、普通床旁机3台。
神经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门急诊救治兼备,涵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显微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内镜神经外科治疗的专业科室。神经外科现有医护人员40余人。该科室治疗领域包括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癫痫、
帕金森病、
梅杰综合征、
肌张力障碍、
脑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
缺血性脑血管病、Moyamoya病、脑胶质瘤、
脑膜瘤、
颅内转移瘤、
听神经瘤、
颅底肿瘤、颅颈沟通肿瘤、颅底颌面肿瘤、垂体瘤、
脑积水、
椎管内肿瘤、Chiari畸形、脊髓拴系综合症等。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2021年,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黄晓军教授团队“非体外去T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即“北京方案”,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北京方案”得到中国150余家移植中心及
意大利、
以色列等十余家海外中心应用,覆盖全球单倍型移植病例50%以上,单倍型供者近6年超越HLA相合同胞成为中国排名首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比例达60%)。“北京方案”核心技术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202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栗占国团队研究成果在权威
学术期刊SMALL发表,这种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临床诊断pSS的准确率,而且对其他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实践
1992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完成了中国第一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此后,王俊团队连续多年举办全国胸腔镜手术学习班,主持制订了胸腔镜手术国家规范。
2024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医师高健在王俊院士、
李运主任和周足力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一次运用苹果 Vision Pro 头显辅助的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标志着胸腔镜手术迈入“去”显示器时代,开启了新的里程。
教育科研
教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担着近1500名各级各类进修医生和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学员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7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18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北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
北京大学级研究所或中心。
2008年9月,由
黎晓新教授牵头并主持《眼科学》荣获2008年国家级教学精品课程,该院拥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北京大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最多的临床教学医院。
科研成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加大科研投入、优化资源平台、发挥学科能动性等方面积极推进科研人才的发展。作为人才发展的驱动力,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设有青年科研培育项目、临床医学+X培育项目、热点攻关研究项目、临床研究培育项目、111工程归国人员启动项目、护理科研项目、教学研究项目以及管理研究项目,全方位为人才的科研发展提供基金支持。2021年,各类项目申报220项,获批130项,总资助金额580万元。截止2022年,医院拥有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2人,万人计划3人,杰青5人,青年长江1人,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4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
期刊杂志
2005年9月,由该院出版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创刊20周年。
2000年5月,《人民医院》院报创刊。
声誉与排名
2018年6月由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牵头,联合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200余名专家学者组织成立国际创伤救治联盟正式成立。该院时任院长
姜保国任联盟主席。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21位。在“2021年复旦医院排行榜”中,该院排名前十的专科有:风湿病、血液学、妇产科、胸外科、骨科、普通外科、眼科、耳鼻喉科、放射科、神经外科。
院内专家
王俊
王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胸部微创手术和
肺癌诊疗研究。1997年荣获国际胸心外科学界最高青年奖Graham Fellowship(每年全世界仅一人),先后在美国
芝加哥大学、
麻省总医院,梅奥医学中心等单位学习工作。 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及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等。
黄晓军
黄晓军,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黄晓军教授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项目,在
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治疗、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开创性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 J Med,2篇)、临床肿瘤学(J Clin Oncol,1篇)、血液学(Blood,6篇)、白血病(Leukemia,5篇)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90篇,主编专著20部。牵头制定多项中国及亚太血液病治疗指南/标准并推广普及,主持中国高水平多中心临床研究,领导建设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数据库、慢性髓性白血病联盟,促进中国血液病诊治的规范化及人才建设。造血干细胞移植是
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供者来源缺乏是一世界性难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黄晓军团队在自创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免疫耐受的基础上,对单倍体移植技术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与改进,形成国际公认的原创非体外去T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北京方案”;“北京方案”治疗白血病取得与同胞全合一致的疗效。2016年,该方案被世界骨髓移植协会推荐作为全球缺乏全相合供体的移植可靠方案;该方案还被写入国际骨髓移植权威教材,并被美国、英国等国骨髓移植相关指南引用。“北京方案”改变了全球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格局,近3年已成为中国第一来源类型的移植方式,也促进了欧美单倍体移植的快速发展,使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入“人人都有供者”的新时代。
姜保国
姜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主任委员;现任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姜保国教授从事创伤临床医学研究30余年,致力于降低创伤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学术研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关节周围骨折诊疗技术,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建设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2016年)1项,省部级
一等奖3项;个人获中国工程院
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2017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20年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
朱继业
朱继业,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肝癌诊断治疗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肝硬化肝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FACS(美国外科学院)院士,IHPBA(国际肝胆胰学会)委员,ILTS(国际肝移植学会)委员。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OPO联盟副主席。作为主刀完成各种肝脏手术5000余例,特别是包括右三叶、中肝叶、尾状叶等的复杂肝癌手术,以及复发肝癌切除等。因为长期大量的肝癌手术并取得满意疗效而成为第十二届吴阶平—杨森奖获得者。曾被评为北京市外科知名教授,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名医奖、优秀科主任奖等。 近5年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卫生行业重大专项、多项国家自然基金、985课题、973子课题、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肝癌中美合作课题,及北京自然基金、首都发展基金等多项研究,共计3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37篇,中国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
纪立农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内分泌科临床工作和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荣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并担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973、863及北京市科委重大课题的首席科学家,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编写学术论著数十部。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分别为第二和第三获奖人),中华医学奖(第二完成人),卫生部优秀中青年临床医学奖,
中华医学基金会(
纽约)杰出青年学者奖, 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世界顶级杂志《
柳叶刀》长篇幅刊登了对纪立农教授的人物专访,赞扬了他致力于
糖尿病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 纪立农教授积极投身于国民公共健康管理及促进行业的发展。参与和开创了许多大型的针对公众和专业人员的教育项目,如“中国
糖化血红蛋白教育项目”,“知名糖尿病专家进社区”,“HOPE基金会糖尿病教员培训项目”,“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和“蓝光行动”,“糖尿病标准化诊疗中心”,“
北京大学糖尿病论坛”等。这些项目在提高专业人员的疾病防治能力和公众对糖尿病的防控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栗占国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和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前主席,
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 WHO骨与肌肉疾病委员会(ICC)委员,《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Clin Rheum,IJRD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副主编,Nat Rev Rheum,Lancet Rheum和ARD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在Nat Med, Immunity,ARD, Lancet Rheum及Science等发表SCI论文260余篇。主编/译《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
凯利风湿病学》等专著20余部。
黎晓新
黎晓新教授自1987年至今,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对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国家“973”“863”、
北京大学“985”“211”及与WHO合作等多项课题,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985”三期项目负责人。 黎晓新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45篇,其中SCI论文67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多篇研究论文,如FASEB J、 Ophthalmology、Plos One、IOVS等,总影响因子超过140分。主编或主译专著5本。曾20余次被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做大会特约发言,并担任大会主席或执行主席,担任多种国际杂志审稿人。 新教授先后获得国家教委、北京市、中华医学会、
北京大学等各项奖励16项。2007年获世界眼科学会亚太区“最佳临床教师金苹果奖”,2008年获得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2009年获
宋庆龄儿科医学奖,2011年获准直报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是享有很高声誉和知名度的眼科专家。
王建六
王建六 医学博士,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教研室主任。30余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临床工作主要侧重于妇科肿瘤、盆底疾病和生殖整复。在
妇科学恶性肿瘤特别是
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临床个体化治疗方面,提出来子宫内膜内膜癌分子分型,开展了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建立了子宫内膜癌预后预测模型。兼任国际妇科癌症学会会员,国际尿控学会会员,中国及亚太地区微创妇科肿瘤协会专家会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卫生部妇科内镜培训项目专家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会长,
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卫生部人才中心全国卫生人才评价专家 ,
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引智项目评审专家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副主编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等杂志编委荣誉称号 获霍英东基金会教师奖 卫生部优秀科研人才 北京市百名优秀青年医师 吴阶平-杨森医学药学奖,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国家名医 ,科研成果获得中包括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
科技成果奖8项(第一完成人)。
安友仲
安友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8月至今工作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长期从事危重病医学专业,在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替代治疗、严重感染、抗生素应用、呼吸衰竭、呼吸机使用、危重病人营养代谢、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方面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理论基础。近10年来倾力打造了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技团队,率先建立了中国大型
三级甲等医院内首个多专业联合的重症医学科,并于2009年组建
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目前任北京大学重症医学系主任,承担着大量京内和全国各地重症医学的人才进修培养、教学讨论、医疗会诊等任务。
刘玉兰
刘玉兰 主任医师 教授, 1995 年在
北京大学临床肝病学院完成
博士后的工作。 1999-2000 年在
澳大利亚国家肝移植中心工作。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 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常委兼秘书长
北京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世界卫生组织 ICD 11 专家组成员 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及科研成果 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杂志等多本专业杂志 副主编、编委
王天兵
王天兵,男,2009年获得
北京大学临床博士。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在美国国立卫生院作访问学者,从事肌肉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曾赴美国
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美国
肯塔基州路易威尔手外科中心;瑞士
达沃斯AO(国际内固定学会)总部等地进行短期学习。多次赴境外参加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国际骨科、创伤、交通伤大会,并会议发言。 工作20余年来,一直从事骨创伤,关节周围骨折、周围神经损伤、手部损伤、手部先天畸形等方面的临床工作及相关基础研究,对全身多发伤、
骨不连、上肢及手部畸形、周围神经损伤及晚期功能重建、皮肤
软组织缺损修复等损伤及疾病具有治疗经验。
资质认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先后被评为:首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北京市医保A类定点医院、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
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定点医院等。
近年获得的国家级奖项如下:
· 在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21位。在“2021年复旦医院排行榜”中,该院排名前十的专科有:风湿病、
血液学、妇产科、胸外科、
骨科、普通外科、眼科、耳鼻喉科、放射科、神经外科。(2021)
· 医院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时代楷模”“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等荣誉。(2020)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式获批成为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9)
医院地址
相关事件
应用Vision Pro 进行手术
2024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医师高健在王俊院士、
李运主任和周足力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一次运用苹果 Vision Pro 头显辅助的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标志着胸腔镜手术迈入“去”显示器时代,开启了新的里程。相关
头显可为医生提供了高清晰度、零延迟的手术场景,允许医生能够在放大视图下清晰地观察手术过程中的解剖细节,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操作手术目标,从而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实现手术过程的实时记录和远程教学,为医生的培训和教学提供更直观的效果。医生只需通过简单的眼睛、手势和语音交互,就能非接触式地调取并阅读这些信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参考资料
心血管内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23-03-29
重症医学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