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王
夜郎王传说
夜郎的国王,“竹王多同”在夜郎语中,“竹”的意思至高无上的人,自今侗族年轻人把自己心仪的人称做竹;“王”跟汉语表达意思一样;“多”是只的意思,人和动物都可以用只来做单位,单单叫“只”大多时候是称呼一个人,自今侗族人把鸡、猫、猪等叫做“多盖”、“多苗”、“多苦”;“同”的意思是最厉害的,或第一。
其二:传说竹王是从竹筒里跳出来的,因此,“多同”应即“多筒”。(汉语理解)
人物传说
一次,夜郎王出巡打猎,见江边的皖纱女茅妹有倾国倾城之貌,欲纳为嫔妃,茅妹因与陇脚樵夫月亮哥青梅竹马,誓死不从,夜郎王将茅妹押至王宫,并派了人奉劝月亮哥放弃茅妹,同时许以高官厚禄,哪知月亮哥偏不信这个邪。夜郎王便对月亮哥说:“若你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使陇脚河水倒流,我便允许你俩成婚,否则茅妹就归我所有。”后来月亮哥在上苍的帮助下,获得成功,但因疲惫不堪,向河中捧水解渴时被浪头卷走。茅妹知道后以祭祀月亮哥后与夜郎王成婚为借口,来到一处崖上纵身跳入牂牁江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对对爱情坚贞不渝的青年,便将东水西流的陇脚河改名为“月亮河”。在茅口街上南面的田坝中,这里有一座高大的坟墓,当地人称王子坟。传说王子一顿能吃一斗二升米,力大无穷,可提着牛到河里洗澡,在一次战斗中被诱杀,葬于此。虽然王子坟的具体时代尚待考证,但民间却认为与夜郎有关,甚至有六枝学者认为王子坟的传说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陈立灭夜郎一段记载如出一辙。
溯源
竹王就是夜郎王。竹王兴于遁水(即北盘江)、生于三节大竹的传说,最早见于《华阳国志》,范修《后汉书》时又转引了这个故事。走遍夜郎故地,无论是在彝、仡佬族、土家、布依族、壮、侗、水、苗、瑶等民族中都可以搜集到这个传说,内容则大同小异。而以彝文献《益那悲歌》中的记述最是详尽。《夜郎史传》开篇即说:“武夜郎根,夜郎僰子孙,夜郎竹根本,夜郎水发祥。”又说夜郎的开创者系武僰支系第三代传人夜郎朵。可见竹王传说的原创者本属夷人,是原生神话;而在其他民族中流传的竹王传说则是次生神话。竹王传说在西南地区流传之广,保存此传说的民族之众,同夷人是夜郎国的统治民族这一身份相关。夷人以竹为图腾,因夷人竹图腾产生的竹王传说及竹崇拜,对于夜郎民族集团中其他民族成员的影响及浸染,也就可以理解了。
夜郎故地的竹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纪念竹王的活动及遗址,遍及西南诸省。福泉城郊的竹王城已经广为人知,竹王城是建在高山上的,三面环山而一面临水,易守难攻,很符合上古时代夜郎人选址建城邑的条件。竹王城下面的河称“羊老河”,有的文言文献上写作“杨老河”,可见也是个夷语汉译的称谓,实则同“以那”、“也诺”、“以纳”等一样,“羊老”也极可能就是“夜郎”的同音异读。河的下游一公里处,有竹王园。据《平越(福泉)直隶州志》载,竹王城内原有竹王庙,而在羊老驿及不远的黄丝,则有竹二郎祠。在四川省西部的邛崃市有竹三郎庙,大邑县荣县有竹王庙遗址;而在广西阳朔、三江侗族自治县凌云县等县有竹王庙,湖南苍梧县冠乡有竹王祠,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有竹王庙等等。据《太平寰宇记》引《乐山县志》载:“今治北三里有竹公溪,溪上有祠,曰竹王三郎祠。”《武冈州志》载有一首诗:“竹公溪畔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从中不难想见古代祭祀竹王的盛况。贵州镇宁有一支蒙正苗族到如今仍有敬竹王的习俗;而在湖南新宁,每年小暑节前,方圆百里的瑶族都要赶来参加“竹王祭”的盛会。竹王祭行七日,在竹林里选一大竹为王,旁有四根大竹环卫,竹上都挂满彩旗。另有稻草扎成的竹王神像,戴竹根雕成的面具。据当地瑶胞称,他们祖上是在宋朝年间从贵州黎平、黄平县一带迁徙过去的。可见当地祭竹王的风俗正是夜郎文化的影响同扩散。
近有友人从成都市回来,告知四川师范大学所在之地,有“竹王山”之称。成都古为古蜀国之地,在彝文献里,称为能沽洛姆,与可乐洛姆(贵州赫章可乐)、德晋洛姆(云南晋宁县晋城)、点苍洛姆(大理白族自治州),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四大城”。古蜀国、巴国滇国等等,在先秦时代都曾有过与古夜郎国并世而立的漫长历史,汉文献中的杜宇杜宇,即六祖之父笃慕。夜郎国正是六祖分支后的武、乍部同滇东北一带的夷人武僰支系融合后创立的国家。有着这样的亲缘关系,成都市之出现竹王山(可能还曾有竹王祠),这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夜郎文化的影响所至?还是在西南夷列国纷争时代,夜郎王搞武力扩张,夜郎人的铁骑曾经奔驰到了那儿。
历史记载
遁水圣母和竹王是黔中各民族两位一体的文化始祖。有关遁水圣母与竹王故事见载于《华阳国志》、《后汉书》等文献。
晋人常璩撰《华阳国志。南中志》:“有竹王者,兴于豚水。先是,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养之,长有才武,遂雄夷。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
豚水即遁水,即北盘江。竹王,亦即是夜郎王,夜郎王亦即是竹王。据研究夜郎文化的学者考据,如今彝族布依族仡佬族中流传的竹王传说与史书中所载大体相符。
文化影响
史书所载竹王与遁水圣母的故事与天教耶稣圣母玛利亚的故事相似,圣母玛利亚系处女生子,云耶稣的父亲是雅威,而竹王是民族的图腾所生。该隐与他弟弟,舜与象,竹王与耶稣等等这些巧合之处令人玩味,当然在这里仅是作个比较,在时间上,竹王比耶稣更早。竹王传说透露出一些信息,即圣母黔中大地中母系氏族社会的最后一位代言人。因为就常识而言,人是不可能从竹子中产生的。合理的说法就是圣母是竹王的母亲,若说圣母是竹王的母亲,那他父亲是谁?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正是母系氏族社会特征。而竹王的成长过程也彰显黔中父系氏族社会正式确立的过程。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就此在圣母和竹王这里实现过渡。
竹王对这些民族而言,其王权应是天赋的。竹王事迹自当在整个夜郎区域内
流传。竹是这些民族的图腾,一个从竹筒里诞生的小孩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小孩是上天之子!这上天之子,民众自然会拥之为王。夜郎之名,有朋告知我说,源于布依族语,原意为“水”之意。赞同这种意见。易谋远著的《彝族史要》记载夜郎的直系谱系:“1、僰雅蒙;2、蒙雅液;3、液那朵;4、那朵藏。。。23、多同。。。26莫雅邪”总计26代。在彝族的家族里,父子之名是相连的,即父子联名制。在这个夜郎谱系中,传说里的那位诞生于竹筒的竹王,即是名为液那朵的那位,第23代多同米即为《史记》所载唐蒙入关见到在位夜郎王多同。末代竹王莫雅邪即是被牂柯太守陈立所诛的末代夜郎王兴。学者们对一些彝族文献进行相关研究认为,“夜郎”即是彝族语中的“以诺”或“液那”的同音异译,系“黑且深的大水”之意。
在文化较粗时期,用传说训导子孙,应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文化现象。即便这传说所描述的内容在逻辑上不真实,也不妨碍人们虔诚的相信。耶稣的故事如此,夜郎的竹王传说如此,古希腊的英雄史诗,苏格拉底论证是如此,前面侃过的古中原地区舜与象之间传说故事也是如此。不过,历史真实无法再现,只能借助传说传递这些信息。
区域环境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斜降地带,苗岭山脉横贯其中,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长江水系分水岭的南坡,苗岭山脉的西段。地理坐标:东经105°35′10″-106°0′50″,北纬25°5′19″-26°10′32″。自治县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地势狭长山峦起伏,北高南低,东西宽23至28平方公里,南北长84平方公里,东接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南濒北盘江望谟县贞丰县两县隔江相望,西邻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北连六枝特区普定县,县城至省会贵阳119公里。
镇宁自治县革利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中片区,革利乡已通车、通水、通电,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沟壑纵横,大山深处居住着一支称“古董”的苗族,即古老古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古董苗居住环境大山连绵、林木莽莽、从山峻岭,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这支苗族自称“蒙正”,即遗留下来的意思。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传说
溯源
历史记载
文化影响
区域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