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草香柱病
禾草香柱病
香柱病是一种常见的禾本科牧草病害,对种子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这种病害的菌丝体会系统性地寄生在植株的各种器官和部位。
影响范围
香柱病影响多种禾本科牧草,包括冰草属剪股颖属看麦娘属须芒草属披碱草属拂子茅属单蕊草属、鸭茅属、垂穗草属、雀麦属、沙茅属、甜茅属羊茅属猬草属、洽草属假稻属臭草属扁芒草属梯牧草属早熟禾属鹅观草属等。这些物种中都有香柱病的记录。此外,香柱病还会影响家畜健康,因为病草体内会产生一些生物碱,导致家畜食用后可能中毒。在中国甘肃省,曾发现香柱病对早熟禾属造成了严重危害。
症状
香柱病的菌丝体会在植株内部系统性地寄生,随着病情发展,会穿透寄主组织并在体表形成白色的蛛网状霉层,最终形成绒毡状的“鞘”。这个“鞘”包裹着茎秆、花序、叶子和叶鞘,外观类似一根“香”,也就是病原菌的子座。子座最初为白色至灰白色,随后变成黄色至黄橙色。受感染的植株通常矮小症且发育不良。
病原
香柱病的病原菌是香柱菌(Epichloë typhina (Pers.) Tul.),属于子囊菌门。其子座长约2-5厘米,颜色由最初的白色至淡黄色转变为黄橙色至灰橙色。分生孢子无色,呈卵形,大小约为3-9微米 × 1-3微米。子囊壳位于子座内部,开口朝向表面,呈梨形,黄色,大小约300-600微米 × 250微米,具有明显的孔口。子囊呈长柱形,单膜,顶端加厚并带有反射性的顶帽,透明无色,大小约130-200微米 × 7-10微米。子囊孢子无色,线状,有多隔膜,直径约1.5微米 × 2微米,长度几乎与子囊相当。
生活习性
香柱病的病菌一旦侵入寄主,就会持续多年系统性地寄生在整个植株中。只有当繁殖枝发育时,才会在其上产生子座。体内的菌丝体只能通过切片和染色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种子携带病菌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菌丝体存在于种皮、胚乳和胚中。种子萌发后,菌丝会侵入幼苗。然而,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传播病害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尚未确定。过度灌溉和低洼的地势有助于病害的发生。在“蘑菇圈”外围的禾草,常常会大量产生子座。
预防措施
来源控制
对于引入的播种材料(如种子或草皮),应该进行染色镜检以确保没有病菌。如果检测出病菌,则应销毁相关材料,同时不应从已感染的草地收集种子。
合理排水
研究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香柱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可以产生大量的子座。因此,合理的排水管理对于预防病害非常重要。
科学施肥
过多使用氮肥也会促进子座的产生,因此应避免过度施用速效氮肥。
轮作倒茬
对于发病严重的草地,应及时翻耕并改种非寄主植物。由于不易用杀菌剂彻底根除此病,因此轮作倒茬是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
参考资料
禾草香柱病.世纪农药网.2024-10-30
禾草香柱病.禾草香柱病.2024-10-30
禾草香柱病.禾草香柱病.2024-10-30
目录
概述
影响范围
症状
病原
生活习性
预防措施
来源控制
合理排水
科学施肥
轮作倒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