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绪,别名恩培,恩柯拉图,恩密川,绰号“大恩子”“相声恩子”。
满族,
清代光绪年间艺人,中国相声第三代传人。
恩绪收有11位弟子,即相声第四代传人。恩绪的女儿恩翠卿即是
马三立的母亲。
根据
连阔如《
江湖丛谈》一书介绍,大约在清朝
爱新觉罗·旻宁至
同治年间,
八角鼓的有名
丑角张三禄因性格怪僻,不易搭班,受人排挤,愤而上明地,以说、学、逗、唱四大技能作艺,逛街的人都喜欢听他的表演。张三禄不愿说八角鼓,自称其艺为
相声,被视为相声发始创艺人之一。其后相声之派别分为三大派,一为朱派,二为阿派,三为沈派。
1870年前后,早期的相声艺人
朱绍文、
阿彦涛和
沈春和把相声作为经营性的行业,各自自立门户、授徒传艺,形成相声界的三大门派。他们制定行规、行话,形成惯例,严禁未入门的人以假乱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朱派的掌门人朱绍文,是
张三禄古稀之年收的徒弟,艺名“穷不怕”,是三门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
慈禧六十寿宴上御封的“天桥八大怪”中,朱绍文居“八大怪”之首。
阿派的掌门人即恩绪的师父
阿彦涛,又名阿剑涛,绰号”阿二”、“阿刺二”。
同治光绪年间艺人,
满族,因家道贫寒而由
票友被迫
下海从艺。他的徒弟中有两位满族人,一位叫春长隆,另外一位就是恩绪。阿彦涛与徒弟们一起创建了相声史上的早期流派之一“阿派”。该派编演了许多属于文字游戏类的段子从内容到手法都趋向文雅 ,他们讲求幽默含蓄,取笑而不庸俗 ,在相声中开了 “ 文哏” 先河 。
传说
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恩绪被召进宫中为
慈禧演唱。为讨喜,不能唱杀、剐、砍、抢的内容,如若惹怒慈禧太后老佛爷,难免性命不保。
恩绪仔细掂量之下,开始表演拿手作品《饽饽阵》。他单膝跪地,一边唱,一边一只手比划,另一只手拍大腿侧面。唱道:"'
烧麦'出征丧残生,'
窝窝头,回营调救兵,'
锅盔,坐在中军帐,'糖耳朵'、'蜜麻花'当了先锋……"刚刚唱了四句,慈禧就被逗乐了,于是喊停,恩绪不明就里停了下来。
慈禧问他,"你一边唱一边拍大腿干吗?"恩子忙说:"这是为了找个气口,拍着板。"
慈禧说:"这样找板,太不雅观了!"她差
李莲英去御花园锯了两块
竹板,照恩子的二拇指那么长,大拇哥那么宽。后来,这种竹板流传开来。在艺人们的口中,竹板之名由"御赐"的谐音叫成了"
手玉子"。此后相声演员手中的竹板“玉子”一直沿用。
恩绪擅唱
太平歌词,演唱时手里敲打两块长二寸半、宽一寸半的竹板儿击节,运用手指、手腕的技巧,敲打变化出轻、重、颤、抖、点、擦、脆等悦耳的声音。词句多为警世规善的词句,歌韵多婉转 。
太平歌词是一种从属于相声艺术的
曲艺形式,约形成于
清代初叶。其曲调是从
莲花落演变成的,流行于北京城区、郊区。20世纪20年代就有艺人在露天(明地)演唱。它既是
相声的基本功,也是相声艺人招揽观众的艺术形式。太平歌词的内容包括社会场景描述和人情摆台的刻画。如《酒色财气》的开场小唱:“谁能说酒色财气不该有,要看你怎样对待才对头。 没有酒招待亲朋不能摆酒宴会,没有色世上人怎能把后留。 没有财世上人谁会川流奔走 没有气人世间理歪不能周。 劝君要吃酒不醉、遇色不迷、贪财有道、好气识理就能帷运千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