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受其祖父影响,喜弄笔墨。1959年迁居南京。1972年先后拜
萧娴、
林散之、
高二适三位书坛大家为师,倾心书艺。1992年于南京、
甘肃省等地举办个人书展,引起广泛关注:称书艺“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年书法家中最具实力的人物之一”。
人物简介
桑作楷,1944年生,甘肃省榆中人。幼时受祖父影响,喜弄笔墨。自幼喜爱书法。1959年迁居南京。七十年代初,先后拜萧娴、林散之、高二适三位先生为师,倾心书艺。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三、四届书法篆刻展和
日本“中国现代书画家作品展”。善行、草、隶、篆,尤情
草书,被认为是“当代中国书法家中最具实力的人物之一”。获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奖。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教授,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政协委员。书法诸体兼擅,尤精草书。学术上提出了书法创作“四要”(笔要园、气要足、势要全、情要真)、“四美”(文学抒情美、音乐旋律美、绘画虚实美、体育抗争美)的原则。上世纪80年代,首倡
林散之先生为“当代
张旭”,并提出林、胡、高、萧为“金陵四家”的学说,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后向
浦口区地方领导提议建设金陵四家纪念馆,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于一九九二至二〇〇四年先后建成。应
江苏美术出版社之邀,编辑出版了《武中奇书法选集》(1985年6月)、《
林散之书法选集》(1985年12月)、《高二适书法选集》(1987年2月)、《胡小石书法选集》(1988年11月)、《萧娴书法选集》(1991年11月)、《尉天池书法选集》(
南京出版社)。
俞律先生(曾任南京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南京市文联研究室研究员)爰赋一绝,用赞厥功——立雪程门问
六书,兔毫犀角觅真如。三师堂上三更月,曾照斯人辨鲁鱼。
他的书法深蕴
萧娴之气度、
高二适之气势、
林散之之气韵。融会贯通,出以自家面目。先生作字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强调指、腕、肘、腰四力并用,一管千钧,力透纸背。故其作小字入木三分、作大字雄强奇逸,笔力之深厚,非一般书家所能企及。他的
草书多以加健长锋羊毫,以虚墨挥洒,正侧并用,绞转相应,擒纵有度,真力弥漫,风神超然,将墨之性能发挥到了神幻的境地,可谓极尽变化。先生集南北之灵气,以云水之襟怀,历五十载之磨砺,踏前人之所未及,使书气面目独具。出版有《桑作楷书法集》、《桑作楷》。2011年
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书法四大名家艺术研究》(桑作楷、
朱关田、
聂成文、申万胜书法集)。 桑作楷(9张)
人物经历
1959年迁居南京。七十年代初,先后拜
萧娴、
林散之、
高二适三位先生为师,倾心书艺。
主要成就
首倡林散之先生为“当代
张旭”,并提出林、胡、高、萧为“金陵四家”的学说,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社会活动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政协委员。
社会评说
其祖父以善书名闻乡里。作楷先生幼承家学,刻苦练字。16岁,他来到南京工作,继续学书不辍。南京乃名家荟萃之地,他努力争取机缘,拜请教。1972年,他得识
萧娴老人,萧老见他敏而好学,遂悉心指点。同年8月,他又头顶烈日,由南京骑自行车前往江浦乌江拜见
林散之先生。林散翁见其笃诚好学,遂以弟子视之,初命其习
楷书,谓学书下学楷则无以立基础。他遵命苦练,散翁见其进步较快,遂授以笔法,并过从渐密,俨若家人子弟。散翁每作书,他便为其展纸研墨,故散翁书法之
结体、行气、谋篇、布白之方,他均得耳濡目染,心领神会。此后,他又得到
爱慕已久的
高二适先生的赏识,并得其指授。因他所师事之三位均为金陵书坛名宿,故名其书房曰“三师堂”,以明其知遇之恩、笃学先辈技艺之心志。
在三位名师指点下,他从唐楷人手,上追晋、魏、汉,下涉末、元、明,广临古代名帖,兼习“三师”法书,研究前辈大家之规矩法度,探索融会贯通之契机妙理。他学书常至夜半,甚而通宵达旦。散翁喜其日进,乃录
黄宾虹联句“何物媚人,二月杏花
八月桂,有谁摧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赠之,以资鼓励。
桑作楷转益多师,兼采其法,艺事大进,卓有成就。其
楷书以骨为主,骨肉丰润,刚柔相济,劲挺清健,含蓄蕴籍。其行
草书尤为可观,兼具宋人的抒情,汉简的率意,颠张狂素的雄逸,枝山觉斯的恣横,笔走龙蛇,酣畅淋漓,气脉生动,狂而有度,线条如强弓硬矢,笔笔千钧,撼人心魄,有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之气概。加之他极善用墨,作品乾湿相间,浓淡得宜,云烟缭绕,非得散翁真传绝难臻此妙境。其篆隶虽不多作,但偶一为之,便觉不凡。
从此与先生同居金陵,加之共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相互过往日增。或
香茗一盏,谈论书道;或筹交错,放浪形骸。偶尔闲暇,切磋牌技,观球呐喊,方觉得一切的真实皆源于平实的生活。
作楷先生天资极高。
庄希祖先生曾回忆:“文革期间,作楷发明了用排笔刷子书写大字行书
标语,其点画的向背、俯仰、逆锋、出锋、圆转、翻折,无不运用得恰到好处,其时他尚未拜师学书,就发明了排笔点画的书写语言,即便现今看来仍与书法之理暗合……”我对此深信不疑,我相信有些人天生具备某种才能或在某些方面超人一筹。就艺术而言,优秀的秉赋是成功的最大前提,我认为先生属此一类人。
作楷先生悟性极强,他善于从生活中
观察学习,并在书法实践中加以应用。他提出书法之四美:文学的抒情美、音乐的节奏美、绘画的虚实美、体育的抗争美。如他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启示,从足球的“短传渗透”、“长传冲吊”、“传切配合”;从篮球赛场上的“凌厉严密的攻防”;从拳击中的“振迅、蓄势”以及运动员们创造性的优美、雄强、丰富的肢体语言中感受着书法的存在。
作楷先生机遇极好。先生家中壁挂的“三师堂”记录了他与
萧娴、
高二适、
林散之三位大师的相识以及学书的经历,亦成为他一生的财富与自豪。从萧娴先生处得“气度”,从高二适先生处得“气势”,从林散之先生处得“气韵”,作楷先生作品似萧非萧、似高非高、似林非林,真真切切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学生的聪慧与过人。
作楷先生功力极深。我在古吴轩出版的《
林散之笔谈书法》一书中看到,林老在谈及学书门径时说:“
怀素在木板上练字,把木板写穿了,可见苦练的程度。也因为这样,千百年不倒……”,“真学问是苦练出来的,做不得假……”林老的耳提面命,使他受益匪浅,由唐碑入手,颜、柳、褚、虞无不用心临写,后学六朝碑版,继学
二王,再进入
魏汉,由生到熟,废纸三千,退笔成冢,终究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正草篆隶无所不能。作楷先生秉承师训,非常讲究执笔,大字小字无不悬腕悬肘,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余观作楷先生作书,意在笔先,字居心后,虚中有力,重按轻提,蹲锋入纸,腰间发力,可谓指、腕、肘、腰四力并用,汇聚一点,下笔千钧,力透纸背,势如破竹。故其作小字入木三分,作大字雄强奇逸。先生笔下功力之深厚,非当今一般书家可以企及。
作楷先生性情极真。林老曾对他说:“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要“待人以诚”,不要“好高骛远”。要做“专同假、丑、恶作对的真人”。生活中的作楷先生,真实做人,云水襟怀。为人为艺,仗义执言。他不摆资格,不讲排场,鼓励后学,诲人不倦。他出生在
甘肃省,生长在南京,既具有北方人的直率、豪气,又有南方人的温婉、细腻,一如他的书风,既有金石气,又不乏书卷气。他的书法多元并存,既有连绵大草,又有端庄
小楷;既有古拙
金文,又有秀劲
章草;既有宽博
隶书,又有流便行书。但是,无论哪种书体在他的笔下都是那么自然鲜活,那么生机勃发。
作楷先生擅作
草书。很多人说作楷先生以草书名世,余亦有同感。天资、悟性、性情、勤奋,让他具备了成为一个草书家的诸多条件。长锋、
软毫、加健、宿墨,逸笔草草,皆成珠玑。观先生作草,擒纵有度,极尽变化,中锋使转,开合自如;侧锋绞擦,摇曳多姿。或轻或重、或徐或疾、或枯或润、或渴或洇,如聆
日产天籁,如品山泉。他是一个墨法高手,尤其擅作飞白,能于无墨中求笔,在枯墨中写出润来。焦墨、浓墨、淡墨、渴墨、积墨、宿墨、水墨交融,深浅干润,在他的笔下变化无穷。
林散之诗云:“谁人书法悟真源,点点斑斑屋漏痕。我于此中有领会,每从深处觅灵魂”。我真诚地祝愿正值壮年的作楷先生创作出更多的书法精品,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经典。(李啸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书法个展
著名书法家桑作楷先生书法展2011年3月25日在南京朝天宫的江苏画店举行,共展出其近50幅精品书法。桑作楷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他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曾师从
林散之、
高二适、
萧娴三位书法大家,历经五十多载磨砺,其书法作品形成笔力深厚,自然鲜活的特色,其笔下大字力透纸背、势如破竹,小字清秀端庄、细腻温婉,书法家
李啸评其作品“得萧娴之气度、高二适之气势、林散之之气韵”,观者可从此次展出的书法作品中领略其书法风格。
书法艺术
二十年前,余负金陵,在杨公井古籍书店购得一册《桑作楷书法集》,拱若至宝。记得书封面是黑色烫银萧娴老题字,浑朴厚拙,力透纸背。作品集中作楷先生书法潇洒俊逸,印象极深。从此与先生虽未谋面,但从内心却似乎早已是故知。1993年,在
西安市举办的“全国首届文博系统书法展览”上,一睹先生真容。在中外书家云集的笔会上,先生当众书写一
草书条幅,八面出锋,纵笔挥洒,赢得一片叫好声。后来我调到
江苏省书协工作,与先生谈及这段往事时,仍记忆犹新,豪情满怀。先生自号“陇上老桑”,余为“
陇西堂后人”,与先生尝戏称“陇西小李”,蒙先生不弃,遂成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