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门,位于中国北京市
西城区德胜门立交桥北侧,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清时期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原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德胜门自古就是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京藏高速路的起点,连接着北京的北部地区。
1915年,德胜门瓮城和闸楼被拆除。1921年,德胜门城楼被拆。1976年,
唐山地震,德胜门箭楼损坏。1982年,德胜门箭楼文物保护管所成立,并对外开放。1992年恢复瓮城内的
真武庙。
德胜门箭楼是北京市的一大旅游胜地。2006年6月8日,德胜门箭楼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简介
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此后,历代都对城门和箭楼进行维修。1951年国家拨款修缮。1980年再次进行全面修缮。1982年设立文保所,并对外开放。1992年恢复瓮城内的真武庙。现箭楼上长年举办历史古钱币展。
从50年前这张图中可以看见,当年德胜门城墙外面、
护城河之间是有铁路。拆铁路应该是“文革”以前的事,拆城墙则是1969年的冬天。
历史
明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
徐达攻入
元大都,改称
北平市,随后将北垣西侧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并在北垣南五里新筑土城垣,作为防止元军反攻的第二道防线。
德胜门箭楼雄踞于12.6米高的城台之上,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后出抱厦五间,楼连台通高31.9米。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总计82孔。
洪武四年(1371年)废元大都北垣,将新筑北垣加宽加高,开两门,西侧门仍称“德胜门”。
正统元年至四年(1436-1439)修建包括德胜门在内的内城九门的城楼、箭楼、角楼、桥闸。此后,德胜门历经修缮。 1915年德胜门瓮城和闸楼被拆除,1921年德胜门城楼被拆除。1980年国家对德胜门箭楼进行修缮,1982年竣工,并成立德胜门文物保管所。
2006年德胜门箭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字来历
北方按
星官属
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
它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明代
朱棣北征、
清代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爱新觉罗·弘历镇压大、小和卓叛乱都是出师德胜门。
明清两代,德胜门正面迎击来自北方的军事入侵,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阵地。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
明京师保卫战。
典故
乾隆四十三年,天大旱颗粒无收,年末清高宗去
明十三陵,至德胜门,时逢大雪纷飞,除去一年之暑气,高宗龙颜大悦作御诗立"祈雪"碑碣一通,有黄顶碑楼,碑之高大,令其它诸门的石刻难以比拟,故人称: “德胜祈雪”。
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可是,北京城人称“宣武午炮”却不说“德胜午炮”,估计可能是宣武门杀人总在午时,炮声一响人头落地,比德胜门有名的缘故吧。德胜门瓮城内的珍品,应当要数立在中间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石碑,镌有
爱新觉罗·弘历六十二年时(1797年)的御制诗。这位当时的太上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在“德胜”二字上很是抒发了一回豪情。
生命线
德胜门地区还有一处与北京息息相关的“生命线”! 沿“豁口”
护城河向东二百公尺,在原城墙下方有一水道连接着护城河与城内水系,水道的城内出口处正好在积水潭小庙的下方。多少年来,通过此水道,城外西山、玉泉山的甘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内,滋润养育着京都百姓和权贵。儿时曾目睹过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在此通道水中摸出精美的银盘。甚至还有在该水道出口处掉入冰窟的经历。
冰窖口胡同的冰厂至六十年代初期应还在使用。具体地址在冰窖口胡同与护城河之间,当时有数个长百余米宽二三十米深约6、7米的用于存放冰块的大坑。每当在北京寒风最凛冽的时节,冰厂工人们才开始到积水潭或太平湖取冰,有些老工人甚至已取冰数十年。工人们在寒风中用专用工具将已冻得非常厚实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见方的冰块,用溜槽将冰块提到岸边运至冰厂,再用溜槽将冰块放至储冰坑中码放好,每块冰之间都铺有稻草相隔,随后再用保温之物质如稻草等将全部的冰块厚厚盖好,等至气候炎热之时,遂将存冰取出向市场供应。五、六十年代的盛夏时节,在北京城内的副食商场,街边小店,用天然冰块冰镇的啤酒、北冰洋汽水随处可见。
后因人造冰的大量使用,有数百年历史的冰厂迅速消失。冰窖口胡同处的冰厂撤消后,遗留下的储冰大坑被政府稍加改造成为“青年湖”,并蓄水待用,但尚未确定具体用途。数年后在冰厂原址上修建了北京变压器厂。
后北京变压器厂迁移,随后既成为目前状态。
儿时经常随父到冰窖口胡同西口的加油站去看熟识的叔叔们下棋,而我的目光和思绪则更多地停留在那挂满棚架的
葡萄和飞舞的
凤蝶总科身上。“豁口”名字的由来应出于五十年代该处城墙被开挖破坏后,“豁口”的出现使城内的新街口与城外
北太平庄街道连成一片。极大地方便城内外居民的交通。
解放后现状
今天的“小西天”牌楼以西一带当年多为农田,在我儿时建筑还很稀疏。记得我是在那里认识西红柿的,因为这里有大片种植。
德胜门城楼东侧,曾是“晓市市场”,还有一堆以“晓市”命名的胡同。这里是当年重要的民间交易市场,以清晨交易得名。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又成为北京假烟贩卖的集中地。德胜门城楼西侧,有胡同叫“冰窖口”,是当年宫里窖藏夏季用冰的地方,如今已改成大路,这里的彻底改造是本世纪的事情了。
1954年这张地图上标注“交通干部学校”的地方,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是“邮电学校”,再以后是邮电508厂,
改革开放后,这里曾生产过
诺基亚等国际品牌的手机,这里变成了写字楼。地图上的“
华北地区军医医院”,后来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262医院,后改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医院的对面,如今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地方,那时还是一片未标明的建筑。这里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成为“
北京电影学院”,到“文革”中成为8·75电影放映设备厂,再以后是电影公司。
地图里的“城里”,今天JJ迪厅的地方是北京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50年前,当时的“
北京电影制片厂”就在这个地方。那时
新街口到豁口的道路还不成样子,有有轨电车从西直门到新街口转向平安里。今天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地方那时是“大火药局”。
积水潭的西边,50年前还是一片低洼地,那时甚至还有稻田。后来在这里挖了一个人工湖,取名“太平湖”。那时候,夏天可以来湖边看大人
钓鱼,冬天有人在湖面上滑冰。不过太平湖里不太平,这里发生的最应该记取的事件,是“文革”中
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投湖自尽。1969年开始挖地铁的时候,这个“湖”被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