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
北 京 积 水 潭 医 院(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始建于1956年,首任院长为孟继懋,现任院长为蒋协远。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和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该院共有三个院区,新街口院区、回龙观地区院区、新龙泽院区;且正在建设回龙观二期,计划于2024年年初开业试运行。
医院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岗研究生导师共计3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33名。医院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各级任课教师200余名,其中在任北医教授23人,副教授73人,教师队伍中80%以上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医院年门诊量近224.6万人次;员工数量有3209余人。医院拥有骨科、手外科、烧伤科、运动医学科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76位。“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该医院骨科位居全国第1位,烧伤科位居全国第5位。2024年1月28日上午,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揭牌。2024年3月12日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积水潭医院原院长田伟因涉嫌贪腐,被带走调查。
历史沿革
北京积水潭医院曾是元代大运河终点上帆林立的码头——“积水潭港”,也是清朝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棍贝子府”。1956年1月28日,昔日的王府旧址,诞生了北京积水潭医院。
199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正式成为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合并,医院随之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2013年1月2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正式建成;
2007年12月,中国第一个分子骨科实验室投入使用。2008年9月,经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与香港骨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中国大陆首家积水潭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成立。
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山骨科医院(中山市骨科医院),原名为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是中山市人民政府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共同托管的中山市属公立三级骨科专科医院, 2011年7月开始建设施工,2019年1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
1995年成立北京市烧伤研究所。2008年,烧伤科进一步扩建,除了三个普通病区(西二、西三、北二病房)外,新建成启用独立的烧伤ICU病区。2014年,烧伤门诊迁入新扩建的门诊大楼,设有普通烧伤门诊、烧伤专家门诊、整形专家门诊。2021年进行创面修复中心授牌。
该医院在2016年,成功获批骨科机器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2021年,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并且在当年的6月26日该医院新的龙泽院区面向患者提供住院医疗服务、在11月成功启用血液净化中心。2022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项目储备库,筹备各项建设工作。2022年4月,积水潭医院成立骨内科,在新街口院区开设专家门诊,在回龙观地区院区开设病房。2022年12月30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获批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规模条件
整体情况
该院有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个院区,设有44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和25个行政职能处室。有职工3753人,包括正高级职称专家175人,副高级职称专家37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北京学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等。
2022年门急诊量达248万人次,手术量6.9万人次,出院患者7.2万人次。
新街口(本部)院区
新街口院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
医疗设备
新街口院区配有MicroCT、磁共振、生物力学机、扫描电子显微镜、硬组织切片机、高速低温离心机、酶标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PCR仪、紫外分光光度计EPS、CO2细胞培养箱、相差倒置显微镜及Qwin图像采集系统、RCCS细胞旋转培养系统、高温煅烧炉、真空冷冻干燥机、Thermo深低温冰箱、高效层析仪、紫外交联仪、转移电泳槽、水平脱色床、恒温震荡水浴箱、核酸电泳槽、电泳仪、转移芯、高速匀浆机、转轮式切片机、粉碎机、倒置显微镜、骨锯、洁净工作台、全自动高压灭菌器、电子天平、超级恒温油浴、病理组织漂烘仪、电热鼓风干燥箱、台式低速离心机、动物恒温液压升降手术台等医疗设备。
回龙观院区
回龙观院区位于昌平区回龙观回南北路68号,于2013年1月28日正式建成试运行,其总建筑面积达7万平米,建有一座4层的门急诊楼、11层的病房楼和独立的感染疾病楼以及教学楼,一期编制床位500张,车位340个。
医疗设备
放射科配置了核磁、CT、血管造影机、乳腺机和四台用于拍片的X光机。数字化手术室里,安装了第3代数字化工作站,配有C型臂、导航、带有摄像头的无影灯等,可记录手术全过程,并将手术的音视频传送到院区内的10间示教室,或实现与新街口院区、中国及国际的远程视频互动。
新龙泽院区
2023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在该院新龙泽院区启用。龙泽院区位于昌平区回龙观街道龙域环路38号院。
医疗设备
该院区有超声波、显微镜,还有微创高速磨钻、碳素手术床、微创器械等设备。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北京积水潭医院拥有骨科、手外科、烧伤科、运动医学科四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骨科
手外科
基本信息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由“中国手外科之父”、中国工程院王澍寰院士创建于1958年。王澍寰院士于1984年组建了全国“手外科学组”,该学组于1994年晋级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1996年成立了“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是一所具备高质量科研水平的专业研究机构,同时是手外科诊治和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培训中心。
科室规模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现有床位165张,医生人数40人,护士人数52人,正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19人,博士24人,硕士4人,2012年,列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
医疗特色
骨与关节、手及上肢先天畸形、晚期功能重建、周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技术、骨病与肿瘤。
烧伤科
基本信息
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始建于全民炼钢的1958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了烧伤救治组,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烧伤专业之一。1960年,为了适应危重患者抢救的需要,创建了烧伤重病抢救病房。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1977年,烧伤救治组独立成烧伤科。烧伤科门诊分为普通门诊、烧伤专家门诊及整形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近5万例。烧伤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烧伤中心之一,是北京市重点临床学科和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人才梯队
 烧伤科始终重视科室梯队的建设,医生人数有28人,护士人数56人,技师1,秘书1人,教授、副教授7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13人,博士14人,硕士11人。护理组由1名副主任护师,24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13名护士。
设备配置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拥有先进的空气层流设备,同时配备了picco监测仪、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血滤机、先进的Dragon呼吸机、数字化纤维支气管镜系统、红外线烤灯、悬浮床、床旁血管B超等,能满足对严重伤员进行抢救、救治的需要;烧伤科门诊设有专门的创面处置室,痕光电治疗室并配备新的离子束、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和染料激光治疗仪,在瘢痕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瘢痕的光电治疗。烧伤科拥有烧伤专用手术室,配备有层流和负压系统以及各种与烧伤相关的先进手术器械(电动取皮机、网状切皮机、显微镜、放大镜、手术显微器械、水刀、Meek植皮机等),可以完成各种复杂性手术。烧伤科皮库配备有深低温冰箱,为烧伤救治提供可靠基础和保障。
诊疗范围
为各种原因烧伤的救治大面积严重烧伤、烫伤、爆炸复合伤,吸入性损伤、中、小面积烧伤、烫伤,冻伤,电烧伤,化学烧伤硫酸盐酸王水氢氧化钠),热压伤,热机械复合伤等各类烧伤的救治。 瘢痕畸形的修复有各种烧伤后瘢痕及畸形的整形修复,各种创伤以及各种手术后瘢痕畸形的修复等。各种创面的诊治有除烧伤创面外还包括各种难治性创面、复杂性创面(创伤性创面、皮肤剥脱伤、骨及关节外露、骨髓炎创面、放射性溃疡、压力性损伤、血管源性创面、糖尿病溃疡、医源性创面、肿瘤源性创面等)的诊疗。
运动医学科
科室规模
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现设有病房48张床,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5人,硕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人,教授1人。
诊疗项目
主要以膝、肩、肘、、踝关节运动伤病为主体开展较大规模的各类关节镜和切开手术,年手术量近3000例,包括膝关节各种韧带损伤、半月板修复和移植、软骨修复、骨关节不稳定、肩关节不稳定、肩袖损伤、肩部骨折及人工肩关节置换、肘关节关节镜、不稳定及置换术、髋关节撞击症及盂唇损伤、踝关节不稳定及踝关节镜等。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发明微粒皮肤移植术:1984年,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创造性发明了微粒皮肤移植术,成功治疗了大量危重烧伤患者,是我国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方面的主要手段。
丰富了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修复方法:1988年首次报道了自体上皮、异体真皮混合皮浆移植治疗大面积三度烧伤,丰富了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修复方法。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联合移植:1998年,在国内较早把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联合移植用于临床获得成功,积极推动了此项技术在全国的广泛应用。
发明了削痂疗法:196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发明了削痂疗法,并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进行了报告,为深二度或三度烧伤去痂、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手段。
北京积水潭医院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实现成果转化。2023年4月15日,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就“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技术成果”签署转化协议,总金额达1亿元。该产品实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从辅助定位导航到完成手术操作的技术飞跃,在全球范围率先实现最高难度的骨盆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填补国际空白。
北京积水潭医院新型关节手术机器人突破核心技术。2023年4月15日,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关节手术机器人产品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签署协议,总转化金额8140万。该成果标志着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除了在执行精准性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之外,在髋膝运动学-动力学手术目标值寻优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国际领先。
2023年4月20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围肘关节系列技术成果”签约转化。该系列成果填补了多项肘关节领域内空白,已开始进行产品量产化和定制等工作。2023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杨勇团队研发的仿生机械假指获得成功应用。
医学实践
MDT团队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救治危重多发伤患者。2023年1月,积水潭医院MDT团队李宇能、米萌副主任医师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救治了一名危重多发伤患者。术后该患者已转入ICU,生命体征平稳。
2022年11月16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团队运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双侧锁骨骨折微创手术。这是蒋协远团队运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术式创新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2022年11月,手外科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再造全长拇指缺损。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陈山林团队应用3D打印第一腕掌关节+掌骨技术,再次完成一例重度拇指缺损的再造手术。这例手术与去年 “定制化3D打印掌骨联合改良甲瓣技术再造可活动腕掌关节的拇指”手术相比,不仅难度升级,术式也是该团队首创。
教育科研
教育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和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医院共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培养点3个,分别是:外科学(骨外)、外科学(整形)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北医硕士研究生培养点8个,分别是:内科学、妇产科学、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科学、耳鼻喉科学、眼科学和医学检验学。
医院有北医在岗研究生导师共计3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33名。医院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各级任课教师200余名,其中在任北医教授23人,副教授73人,教师队伍中80%以上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
2021年获批博士后工作站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质。医院拥有9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中国大陆唯一通过英国皇家爱丁堡外科学院和香港骨科学院联合认证的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具备开展骨科专科国际培训的资质,并已成功培养14名FRCS(Fellow of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医院自1956年开始承担全国骨科、烧伤、放射等专业的进修医师培养工作,为全国培养进修医师16000余人,学员覆盖所有省份、直辖市
科研
科研规模
手外科
手外科先后有9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科技奖项40余项。在中国发表论文400余篇,国际杂志30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译)专著50余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培养“十”层次人才2人,“百”层次1人,“215”学科骨干、北京市突贡专家4人。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2018年至2022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各分会的主任委员3人次,副主任委员4人次,委员9人次,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副主编1人次,编委9人次等。先后派遣多名医生出国留学。
烧伤科
烧伤科建科以来共获得11项国家级、33项省部级、43项局级奖项,开展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首发科研、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上海王正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临床医学发展专项“扬帆”计划等。撰写、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 6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22部。有护理组人员15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
运动医学科常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常年设有专科进修班(3个月-6个月)及高级研修班(1个月)。每年举办4期短期基础培训班,包括授课、模型操作及观摩手术。科室承担了10余项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皮划艇队和赛艇队的调研课题、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项目,科技新星项目,首都科学发展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等。在中国及国际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百余篇,申请了多项国家级发明专利。运动医学科建科以来医生团队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近100多篇,主编论著6部,SCI文章、专利10多项。护理团队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近40篇,参编书籍近5部,例如《骨科临床护理思维与实践》《骨科用具护理指南》等。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第一篇SCI文章。
脊柱外科
2005年成功实施了亚太地区第一例术中即时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脊柱手术。2015年8月6日,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完成世界首例基于三维虚拟影像的机器人辅助胸腰段微创内固定手术,8月12日又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上颈椎手术。至2015年,脊柱外科共培养博士研究生34名,硕士研究生13名。该科室还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承担全国骨科医师进修培训班的教学工作。
矫形骨科
该科室还参加了多部专业著作的撰写,如《新编临床骨科学—关节外科学》《临床骨科学》《全身性骨坏死的影像学诊断》《骨科学》《骨科内固定物及假体的影像学》《骨关节》《人工关节置换临床实践与思考》《髋膝关节置换快优临床路径及康复指南》《The Knee-A Comprehensive Review》,翻译了《假体周围感染国际共识》等以及多部继续教育的骨科专业书籍。2005年至2015年在中国及国际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139篇。
小儿骨科
多名科室骨干已经完成美国及欧洲著名医院的学习进修,其中边臻医生于2015年获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骨科院士。有8名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医学会等等多个协会及分会的常委、学组组长和委员等。科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科技新星2项,获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2项,北京市卫健委国际合作资助项目1项,获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学科骨干”层次资助1项,获市医管局“扬帆计划”临床创新项目1项,获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专项基金年度项目资助3项。科室承担卫计委全国骨科进修班的授课任务,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制及八年制教学工作。小儿骨科专科进修班的临床带教工作。参加编写及翻译专著共20余部,内容涉及骨科学、小儿骨科学及小儿外科学等多学科领域;核心及统计源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 30余篇。
骨肿瘤科
骨肿瘤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骨肿瘤手术的医学影像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基于C型臂三维CT图像的下肢骨肿瘤术中导航技术研究》。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两项:《建立骨与软组织肿瘤临床资料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和MIMICS技术在骨肿瘤精确切除个体化人工假体制作保留肢体的外科治疗应用研究》。每年举办骨肿瘤疑难病理讨论会,全国骨肉瘤化疗学习班,全国骨肿瘤穿刺活检学习班等。科室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5年制、8年制医学生的教学任务。主编或主译专著14本,参编20余本,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20余篇,包括在JBJS、CORR等杂志发表论文。 科室每年派1-3名资深医师到意大利Rizzoli骨肿瘤中心参与为期2周的学习交流;每年派1-2名中青年医生到美国骨肿瘤中心学习半年;每年培养1-2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科研成果
北京积水潭医院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国家级课题120余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4项、牵头发布国际指南4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100余项。
创新“5G+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场景:医院联合高校和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各项指标国际领先。创新“5G+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场景,国际率先实现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同步远程手术。2021年9月,获批北京市发改委设立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多家高校、研发企业及医院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额上亿元。
创伤骨科ERAS研究文章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中国学术论文”。2022年12月29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会上公布了年度“百篇最具影响力中国学术论文”。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由李庭教授担任第一作者,吴新宝教授担任通讯作者的ERAS(加速康复外科)研究《缩短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成功入选。
另外,医院于2021年11月获得北京市第二批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资助。迄今新药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专业32个、主要研究者53位。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已经开始运行,正在筹建同位素示踪物质平衡试验研究室。医院承接的临床试验项目有52%为全国多中心试验的牵头组长单位;牵头开展的预防骨科术后感染的金葡菌疫苗全国多中心III期关键注册试验是国际首个金葡菌预防性疫苗。
临床试验机构
1959年成立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2002年成为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2016年,获批骨科机器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21年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2022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项目储备库,筹备各项建设工作。2022年12月30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获批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杂志期刊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是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双月刊,中国及国际公开发行, 2016年11月创刊。该杂志为骨科专业医生和研究者服务,提供最新的骨科研究的信息和报告。现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域出版”平台、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邮阅读网等中国大型数据库和网站收录。
声誉与排名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76位。“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该医院骨科位居全国第1位,烧伤科位居全国第5位。2022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医疗队荣获2022年北京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22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成为首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并纳入储备库。
院内专家
蒋协远(院长)
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国家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创伤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
中华创伤杂志》特约审稿人,《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卫健委信息化办公室网络咨询专家,北京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会长,《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北京医学会创伤学会候任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四肢骨与关节损伤及骨盆、髋臼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工作。蒋协远院长在肘关节损伤与疾患的诊治方面进行了许多临床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包括复杂肘部损伤的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治疗以及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等。在各种专业期刊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田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首席科学家。骨科专家,特级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名誉院士,北京学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第十八届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总编辑。何梁何利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获得者。田伟院士三十余年致力于骨科诊疗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研究及应用,创办骨科机器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是中国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和智能骨科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主持制定国际指南1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3项、中国指南5项,主编专著12部。先后主持国自然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37项。发表SCI论文111篇,核心期刊209篇。
医疗专长 :上颈锥的不稳定手术治疗、脊椎侧弯的矫正;各种脊柱微创手术、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疾患、脊柱的外伤骨折;脊柱韧带骨化症、椎管内肿瘤;采用微创及镜下手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颈、胸、腰椎外伤骨折、韧带骨化症的治疗。田伟院士及其团队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台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广泛应用,获美国产品注册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项、中国产品注册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3项。获国际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30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以第二完成人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24年3月12日左右,田伟因涉嫌贪腐,被带走调查。
陈山林
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亚太腕关节学会(APWA)副主席;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手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显微外科学分会常委; 骨科学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副组长;手外科学分会周围神经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会长;肢体畸形修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手外科学分会常委;运动医学分会委员,手和腕关节学组组长;骨科学分会骨显微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委员会常委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常委;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发基金、首都临床特色等科研经费资助;获得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十百千人才、215工程学科骨干称号及专项资金资助。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论文25篇;主编主译专著12部;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7)和北京医学奖三等奖1项(2015)。
周一新
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政主任,博士,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分会关节外科学组膝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委员会、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学组、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echnology of Arthroplasty (ISTA)、International Hip Society (IHS)、SICOT骨与关节感染委员会等中国及国际学术团体里任职。《中华关节外科杂志》《临床骨科杂志》《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委员会常委,《Journal of Arthroplasty》中文版副主编。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卫生人才215工程、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计划。
周一新教授从事髋、膝关节重建与翻修的治疗工作,每年施行400余例复杂(IV型髋高脱、关节融合、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关节置换术与200余例髋、膝关节(重度骨缺损、假体中周围感染)等翻修术。周一新主任医师在人工关节领域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50篇,发表于JBJS(Am)、BJJ、CORR、JOA等杂志,总影响因子100余分;被引次数240余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 24项,承担国家级1项、省部级11项。参与及主编主译专著10余部。拥有指导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5名。
刘亚军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教授,医学博士,英国爱丁堡皇家骨科学院院士(FRCS)及香港骨科学院院士(FHKCOS)。国际脊柱创新学会培训教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九大代表、北京市科协九届常委、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秘书长、中国冲击波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用机器人工程与临床应用学会秘书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委会微创与智能骨科学组组长、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学会会员、国际脊柱创新学会会员、国际医用冲击波治疗学会会员。
擅长颈椎腰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骨科导航机器人微创手术,骨科冲击波非手术治疗。刘亚军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自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7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科研成果《复合振动的超声骨骼手术仪》获2008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第二完成人的科研成果《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研究》获201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基于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建立》获2014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参与人之一完成的《脊柱外科导航技术临床规范的制定》获“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惠民型科技成果奖”。在中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篇,SCI论文6篇,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参编教材3部,专著2部。参与国家标准1项,全国学会指南1项、专家共识1项。
院内名人
孟继懋(1897-1980)
原名公伟,天津人。骨科学家和骨科教育学家,中国杰出骨科先驱。1920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公费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拉什医学院,192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职于北京协和医院外科,1929-1930年曾任天津南开大学校医。1930年在美国进修骨科一年。1937年首任天津南开大学中国籍骨科主任、教授。同年,中华医学会成立骨科学组,他是六位成员之一,为中国骨科的兴起奠定了基础。1956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被任命为首任院长。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骨科医疗及研究,是中国骨科事业奠基人之一。他在颅骨结核诊断、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外科治疗、孟氏肩固定术和孟氏截骨术等方面成就卓著。他是实施“无创技术”与“不接触技术”的典范。
王澍寰(1924-2013)
北京人,生于1924年12月,卒于2013年10月8日,享年89岁。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手外科学家,中国手外科学的开拓者,曾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1997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系。1948年,王澍寰读完了医学系的课程,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当时北平的中和医院(北京人民医院前身)外科实力较强,但那一年该院只需要2名实习生,在众多的申请者中,王澍寰成功通过了钟惠澜院长的面试。从此,王澍寰开始了外科医生的生涯。
1958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了两名大面积烧伤病人。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在市领导的支持下,时任积水潭医院院长的孟继教授和创伤骨科郭子恒主任亲自点将,从协和、北大、人民医院调来了援助人员,其中最年轻的一名主治医师就是王澍寰。后续王澍寰就留在了积水潭医院,开始了创伤骨科的工作。
资质认定
2022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成为首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纳入储备库。
2022年12月30日消息,北京积水潭医院获批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十四五”期间,荣获援外医疗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相关文化
2019年,北京积水潭医院电视片《再见汶川》荣获全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三等奖
北京积水潭医院电视片《再见汶川》经过初评、复评的激烈角逐,最终成功入围,荣获三等奖。《再见汶川》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伤者李云霞、刘畅十年后和医生再相见的感人故事。2008年,一场天灾降临汶川。北京积水潭医院先后出动11批医疗队,58位医护专家,辗转奋战在绵阳市,汶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各地,提供急救医药281箱,进行大型手术208例。
争议
2019年,患者车祸受伤到医院抢救,但手术中中心静脉置管的导丝断裂被遗留在患者体内造成八级伤残,随后患者将积水潭医院诉至法院。最终西城法院判决:积水潭医院赔偿患者43万余元。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司法鉴定认定周先生构成八级伤残,且北京积水潭医院对周先生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法院认为,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参照司法鉴定意见,认定周先生体内异物为积水潭医院静脉置管时遗留,医院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因此医院应赔偿周先生因导丝遗留所产生的合理损失。最终,法院判决积水潭医院赔偿周先生医疗费、检查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41万余元以及2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参考资料
医院概况.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历任院长.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2021年医院综合排行榜.复旦医院排行榜.2023-05-12
2021年医院排行榜-骨科.复旦医院排行榜.2023-05-12
2021年医院排行榜-烧伤科.复旦医院排行榜.2023-05-12
缅怀先辈 传承历史(一).搜狐网.2023-05-18
北京积水潭医院历史沿革.清华大学医学院.2023-05-12
北京积水潭中山骨科医院历史沿革.中山市骨科医院.2023-05-12
烧伤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北京积水潭医院肾脏内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骨内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25
医院概况.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3-05-12
回龙观院区介绍.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龙泽院区介绍.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科室介绍.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手外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运动医学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脊柱外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创伤骨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矫形骨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小儿骨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骨肿瘤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足踝外科.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成果转化 | 精准、微创!.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新闻报道.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8
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8
完成双侧锁骨骨折微创手术.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介绍.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23-05-12
北京市工人先锋号(145个).劳动午报数字报.2024-02-12
蒋协远.医生介绍.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田伟.医生介绍.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陈山林.医生简介.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周一新.医生简介.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刘亚军.医生简介.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2
孟继懋.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8
王澍寰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05-18
积水潭医院被判赔43万!.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5-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规模条件
整体情况
新街口(本部)院区
医疗设备
回龙观院区
医疗设备
新龙泽院区
医疗设备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骨科
手外科
基本信息
科室规模
医疗特色
烧伤科
基本信息
人才梯队
设备配置
诊疗范围
运动医学科
科室规模
诊疗项目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医学实践
教育科研
教育
科研
科研规模
手外科
烧伤科
运动医学科常
脊柱外科
矫形骨科
小儿骨科
骨肿瘤科
科研成果
临床试验机构
杂志期刊
声誉与排名
院内专家
蒋协远(院长)
田伟
陈山林
周一新
刘亚军
院内名人
孟继懋(1897-1980)
王澍寰(1924-2013)
资质认定
相关文化
2019年,北京积水潭医院电视片《再见汶川》荣获全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三等奖
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