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这个字读音为“mǐ”,古音读作“miē”,该姓源于轩辕氏,出自上古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
历史学家根据《后汉书·西羌传》中“(
祝融)征西戎鬼方”的描述,以及商代甲骨文献《新获卜辞》中对祝融氏“伐芈”的记载,推断“芈”即指鬼方,而当时社会又保留着母系氏族的遗风,于是季连便随
母姓成为芈季连,他不但是芈姓见于史籍的始祖,更是楚人的祖先。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楚王国崛起,芈姓也一度兴盛发展成为楚国的
国姓,并作为“荆楚十八姓”之祖。在楚国国君世系名单上,除了
项羽外,其余所有的国君
都姓芈。之后“芈”姓又演化出很多姓氏,其中最著名的是伍、屈、项、麻、
上官姓等18姓,从这18姓中又繁衍出143个
单姓、112个复姓,其中不乏王、白、刘、柳、叶、楚、熊、潘等大姓。
芈姓以楚州、朗州、
鄂州市、
岳州、
襄阳市、、
宜昌市、涪陵[fú
凌姓]、九江、阳、新丰、
丹阳、
竟陵郡、
弘农、武陵、彭城为郡望。历史上杰出人物主要有:
屈原(芈姓屈氏)、
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宣太后)、熊旅(
楚庄王)、
白起(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等。
截至2015年,中国芈姓人群约1万人,主要集中在湖北一带。此外,今江苏省的南京市、
徐州市,安徽省的
淮北市、宿州市,青海省的西宁市,河南省的安阳市,北京市,云南省的
滇池地区,均有芈氏族人分布。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
黄帝,出自上古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据史籍《史记·楚世家》的记载:“
陆终生子六人,”在史籍《
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芈氏,
楚姓也,陆终之子季连之后也。”按上所说,楚国之祖季连系陆终第六子,陆终系吴回之子,吴回系
老童(卷章)第二子,老童系称之子,称系
颛顼[zhuān xū](高阳)第三子,系
昌意之子,昌意系黄帝第二子。但在史籍《
国语·郑语》中则记载:“
祝融之后有
八姓。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也。”阐述了芈姓季连部从蛮俗,建立了荆国。楚之先祖从
帝喾[kù]起,均居火正称祝融,至夏王朝时期为夏后族的附庸方国。后商国人兴起而代夏入主中原,由于子商和芈楚分属于早期华夏族东西两个不同集团(子商属东集团,即华族,芈楚从夏属西集团,即夏族),作为部族领导的强大夏族尚且败了,作为夏族附庸弱小的芈熊族——楚之先祖就更加被打压得分崩离析,出现了
祝融六姓或
八姓的四处流落的局面。作为季连之后的芈姓族人就在这一背景下离开故地
新郑市一带,辗转至丹淅、
荆山的汉水流域一带。季连为芈姓,这在
陆终之前是不见记载的。但自祝融陆终之后,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记有六姓,而在《
国语·郑语》则记为八姓,即己、董、彭、秃、、曹、斟、芈。这从人类的演进过程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典籍记载陆终氏有六子,多已分姓分氏,周初统治者为扩大
中原地区势力,封以子男(周官爵中最低级别)之田,居
丹阳(今
秭归县[zǐ]),为芈姓,为这就是最初的楚国(荆国)的由来了。由于楚国王族是芈姓熊氏,所以又叫熊盈诸族。
早在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已认识到婚姻同本身的繁殖有密切的关系,故逐渐严格限制“同姓不婚”。一个姓就是一个通婚单位,最初当是一个氏族。由于同姓不婚,必然要求本姓(氏族)的后代与另一个姓(氏族)的后代通婚,这样必然在一个姓之下出现了一些新姓,一个氏族(部落集团)也就裂变成若干个新的氏族了。姓,原义为生,在史籍《号甲盘》中即写作䯧[qǐng]。在史籍《白虎通·姓名》中记载:“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说明姓,本来就是人类的自然生殖,是人出生后的标记。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远古时代,当然把生的根因归于女性,所以,
东汉著名文字学家
许慎在其《
说文解字》中释“姓”说:“人所生也。古之神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为姓。”同时,先民由于对男女交及怀胎生育,不能作出
科学解释,于是认为与人的初生相距不远或常见的某种自然生物有直接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图腾和图腾崇拜。因此,姓是母系氏族制的产物,后来随着“母权制”为“父权制”所取代,女性的姓,亦渐为父系氏族所承袭,图腾的色彩也渐淡化了。
陆终之后
六姓或
八姓,就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季连是
祝融之后,当
轩辕姓;芈姓,又当从母姓,标志着一个新的氏族的出现。据史籍《史记·楚世家》索隐:“芈,羊声也。”在典籍《
说文解字》中解释芈为,“羊鸣也。从羊,象声气上出。与牟同意。绵婢切。”即古音读作miē(ㄇㄧㄝ)。芈姓的图腾是羊,羊即羌,在典籍《说文解字》中注释:“羌,西戎,羊种也……西方羌从羊。”可见,季连的母亲来自西方羌部落集团。据史籍《世本》的记载:“
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而根据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世本》宋衷注等的考定,鬼方即西方之羌。在《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标明,羌方与
西羌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
商朝时期高宗(
武丁)武功显赫,在《周易·既济》记称其“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在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中亦谓“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这在商朝时期的《新获卜辞》中还有“伐芈”的记载。可见,芈即鬼方,即西方羌中的一支。
黄帝部落源自西北,历来与西羌通婚,至
祝融陆终仍娶鬼方氏之妹,其后并以母姓为姓,既说明季连其时仍带有母权制的遗风,又进一步证实了楚族源自黄帝族系,与西方之羌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季连姓芈,举族南徙后又从蛮俗,故而后来的华夏族视之为“楚蛮”、“蛮荆”,楚人亦毫不隐晦地自称为“蛮夷”,也就不难理解的了。至
战国晚期,在秦国灭楚国之后,芈姓读音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宋仁宗宝元二年丁度等人重新修的韵书典籍《集韵》中记注:“芈姓,诸楚所出。芈,羊声也。母婢切,音弭。”即读音转为mǐ(ㄇㄧˇ)。
得姓始祖
季连
迁徙分布
当今芈姓仍然存在,截至2014年,全国芈姓户籍人口数为3755人,在2013年姓氏排名中位列第1061位;主要分布在
河南省和安徽省,分别为1680人和1220人。
沈阳市人中,只有6个人姓芈。
芈姓多以楚州、朗州、
鄂州市、
岳州、
襄阳市、牂牁、
宜昌市、涪陵、九江、溧阳、新丰、
丹阳、
竟陵郡、
弘农、武陵、彭城为郡望。今
江苏省的南京市、
徐州市,安徽省的
淮北市、
宿州市,
青海省的
西宁市,河南省的
安阳市,北京市,
云南省的
滇池地区,均有芈氏族人分布。
姓氏衍化
芈姓
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贵族的姓氏。为“荆楚十八姓”之祖。芈姓后来形成了很多其他的姓氏。
荆楚十八姓
2.屈氏:
临淮郡。系出芈姓。楚武王子瑕封于屈,后以为氏。楚有
屈原,又隋唐有屈突,复姓。
3.蓝氏:
汝南郡。系出芈姓。楚公子亹[wěi]封于蓝,谓之蓝尹,后以邑为氏。
4.麻氏:
上谷郡。从熊氏分支。楚公族熊婴奔齐,更姓麻氏。
5.钟氏:川郡。系出芈姓。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其后为钟吾氏,或为钟氏。
6.苗氏:
东阳郡。系出芈姓。源自楚国的姓氏。最直接的得姓史祖是楚国公族大夫伯。
7.左氏:
济阳郡。熊氏分姓。
鬻熊[yù xióng]之后
倚相,为
楚威王左史,后为有左氏。
9.景氏:晋阳郡。系出芈姓。楚公族斗、蒍[wěi]、苏、昭、屈、庄、景,皆芈姓之后。
10.鄂氏:武昌郡。系出姬姓(芈姓)。晋侯光居于鄂,号鄂后。子孙以为氏。又楚子熊红称鄂主,后为鄂氏。
11.卓氏:西河郡。系出芈姓。楚威王子公子卓后。
12.熊氏:太原郡。熊氏分化。熊绎子挚封于,支子别姓能氏。
13.庄氏:天水郡。系出芈姓熊氏。楚庄王之裔,以谥为氏。
14.慎(真)氏。天水郡。系出芈姓。白以胜之后,封于慎,为慎氏。
15.敖氏:谯郡[qiáo jùn]。颛顼师大敖之后。又系出芈姓。楚国之君,凡被废弑不成君者曰敖。
16.荆氏:广陵郡。系出芈姓。
17.红氏:
平昌郡。系出熊氏。楚子
熊渠长子红为鄂王,其支子以父字为氏。
18.上官氏:天水郡。系出芈姓。楚公族大夫上官子兰之后。
单姓一百四十三
楚氏、熊氏、附氏、穴氏、鬻氏、粥氏、斗氏、郢[yǐng]氏、逞氏、叙氏、序氏、祖氏、成氏、
启氏、囊氏、贲[bēn]氏、善氏、氏、禄氏、县氏、逮氏、审氏、侧氏、庇氏、次氏、连氏、
莫姓、仵[wǔ]氏、昭氏、由氏、到氏、声氏、晏氏、即氏、闱氏、尹氏、后氏、竟氏、秉氏、
宜氏、绎氏、酒氏、枝氏、乘氏、保氏、春氏、钧氏、阳氏、甲氏、环氏、卯氏、武氏、
霜氏、蜎[yuān]氏、皋氏、举氏、举氏、雪氏、紃[xún]氏、穿氏、称氏、仆氏、贵氏、侣氏、严氏、
征氏、庾[yǔ]氏、奋氏、贺氏、列氏、监氏、减氏、韵氏、卒氏、度氏、翠氏、班氏、陈氏、
张姓、
李姓、冯氏、屈氏、阎氏、瓦氏、堂氏、棠氏、蒍氏、薳[yuǎn]氏、蕲[qí]氏、卷氏、圈氏、
氏、拳氏、养氏、包氏、椒氏、苗氏、苟氏、穰[ráng]氏、蒙氏、荡氏、白氏、涡氏、淖[nào]氏、
匡氏、氏、訾[zī]氏、棘氏、枣氏、龙氏、
俞姓、园氏、艾氏、氏、聂氏、蔓氏、万氏、
利氏、氏、主氏、康氏、郴[chēn]氏、潘氏、孙氏、沈氏、半氏、罗氏、苏氏、理氏、叶氏、
骆氏、初氏、越氏、勾氏(句氏)、卿氏、王氏、麇[jūn]氏、贠[yuán]氏(员氏)、兰氏、米氏、
“荆楚十八姓”之后衍生的复姓
复姓一百一十二
斗氏、斗斲耆[qí]氏、斗斲乳氏、斗斲谷氏、斗斲强氏、斗斲缗[mín]氏、斗斲文氏、斗斲班氏、
斗斲比氏、围龟氏、弥牟氏、若敖氏、叔敖氏、堵敖氏、郏[jiá]敖氏、越椒氏、罢敌氏、三闾[lǘ]氏、
五相氏、五参氏、诸将氏、太宰氏、公建氏、良臣氏、左尹氏、右尹氏、申叔氏、申公氏、
楚季氏、楚宗氏、巫臣氏、列宗氏、子南氏、
锺子期氏、子庚氏、子西氏、子建氏、子午氏、
子重氏、子季氏、子承氏、子千氏、子仪氏、子木氏、尹干氏、无钩氏、无氏、无宇氏、
无庸氏、余推氏、涉其氏、庆父氏、襄老氏、王孙氏、成王氏、黑肱氏、舒坚氏、来缎氏、
沉纤氏、邑由氏、利孙氏、白男氏、吉白氏、屈南氏、耆门氏、市南氏、伍参氏、婴
齐姓、
楚平王氏、枝如氏、伯比氏、师祁氏、熊率氏、熊相氏、
倚相氏、辛廖氏、接舆氏、季融氏、
仲雄氏、大心氏、蓝尹氏、厩尹氏、箴尹氏、乐尹氏、芋尹氏、陵尹氏、权尹氏、莠尹氏、
清尹氏、郊尹氏、工尹氏、连尹氏、嚣尹氏、包申氏、邓陵氏、卜梁氏、鲁阳氏、
栎阳氏、
苞丘氏、吴丘氏、何丘氏(荷丘氏)、轩丘氏、商密氏、愈豆氏、英贤氏、武安氏、期思氏、
田公氏、白公氏、泾阳氏、叶阳氏。
郡望堂号
郡望
• 楚州:春秋战国时期,楚州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秦统一后建淮阴县,楚州部分地区属淮阴县。
• 朗州:
天宝初期所称,
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其地因掘出楚国大鼎,而改置为鼎州,领云阳,泾阳、泉、三原四县;十年后的唐大定元年(公元701年)废黜。
• 鄂州:历史悠久,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
商朝时为”
鄂国”,
春秋战国时楚鄂王封地,三国时
孙权在此称帝。
• 岳州:今湖南岳阳。
•
牂牁郡:四五千年前,鳖人就生活在
贵州高原乌江南北两岸的广大地区。
• 夷陵郡:距今一二十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 涪陵郡:亦称涪陵县、涪水州、涪州。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涪陵地区已有人类居住。
•九江郡:九江在秦朝时期属九江郡(今江西九江),汉朝时期为柴桑、浔阳[xún yáng]两县地。
• 溧阳郡:始建于楚、汉之际,西汉朝时期定为郡,后或为郡,或为县,其时辖地包括今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丹阳市、宜兴市、安徽省郎溪、广德、浙江省长兴等一带地区。
• 新丰郡:亦称古庸国、竹山县,商朝以前为汉水流域重要部落方国,称庸国。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
•
竟陵郡:秦、汉时期的竟陵县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北。
•
弘农郡: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 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
宜阳县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
•
武陵郡:汉高祖刘邦置郡,治所先在
汉义陵(今湖南浦),辖境包括今湖北西南部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省江流域以西、贵州省东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龙胜等地。
•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
堂号
• 楚州堂:以望立堂。
• 朗州堂:以望立堂。
• 鄂州堂:以望立堂。
• 岳州堂:以望立堂。
• 襄阳堂:以望立堂。
• 牂牁堂:以望立堂。
• 夷陵堂:以望立堂。
• 涪陵堂:以望立堂。
• 九江堂:以望立堂。
• 新丰堂:以望立堂。
• 丹阳堂:以望立堂。
• 竟陵堂:以望立堂。
• 弘农堂:以望立堂。
• 武陵堂:以望立堂。
姓氏名人
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
战国末期楚国
丹阳人。
熊通熊通之子
屈瑕的后代,战国时期
黄老之学的传播者。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
楚辞集解”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
离骚》《
九歌》等。
芈八子
战国时期
宣太后。以秦王外藩姬妾的身份,统治
秦国三十六年。虽然最后被儿子夺回了权力,但是虽然被夺了权,这位太后威风仍在,照样在王宫里豢养男宠,临了还想把心爱的“二爷”带去阴间殉葬,儿子连个话都不敢说。她是楚王的姐妹群中的一人。八子,并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嫁给丈夫
秦惠文王后得到的封号。
芈戎
春秋战国时期秦华阳君,宣太后的弟弟。
熊旅
即
楚庄王(?~前591),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芈姓,名旅。又称熊侣。在位期间(前613~前591)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
伍参,
苏从、
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庄王初年,楚国发生贵族暴乱,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庄王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11年,楚庄王攻灭庸国。公元前606年,庄王伐陆浑之戎(今河南伊川一带),陈兵问鼎于周郊,以示有吞周之意。接着又破陈围郑。晋出兵救郑时,两军大战于(今河南郑州北),晋军败绩。此后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楚国,
楚庄王遂称霸中原。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楚国王室白公胜的后代。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guī],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zhěn]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
洛阳市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楚国君主
屈狐庸
屈申
屈荡(车右)
申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