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青
北京大学原校长
吴树青(1932年—2020年1月10日),男,汉族,江苏江阴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北京大学原校长、经济学家、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经济学院教授。
吴树青早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教务长、副校长等职。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吴树青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他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出版专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运行——调控》《吴树青选集》《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邓小平理论概论》等。1994年,吴树青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论文奖,1997年获“科教兴国贡献奖”。
2020年1月10日15时02分,吴树青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8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2年,吴树青生于江阴市顾山镇,3岁时,他便与母亲到常熟市读书、生活。
教育经历
20世纪40年代,吴树青在上海读中学,1949年8月参加革命,被选送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分配至浙江桐乡县委工作。1952年被选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学习,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大学
1955年7月,吴树青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致力于经济学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1984年被评为教授,1987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截至1989年8月,吴树青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教务长、副校长等职。
北京大学
1989年8月,吴树青调任北京大学校长,曾担任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一职。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吴树青按中央要求把科研开发和市场开拓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扶持高新科技项目“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建成“中关村”现代化电子街,为创建中国硅谷提供了较好条件;同时设立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培养了大批年轻人才,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不足100人扩展到600多人;并主持制订了北大面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为北大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打下坚实基础。
1994年,吴树青大力支持林毅夫、张维迎海闻等从海外归来的经济学家创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为北京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为当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吴树青担任北大校长7年,在学校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作出了许多贡献,推倒北大南墙、从银行贷款建教工宿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20世纪90年代,北大一系列锐意改革之举成为高校走出象牙塔、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标志,开全国高校之先河。当时,身为北大校长的吴树青正是这些改革的推动者。1996年8月,吴树青在卸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后,还继续担任北大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
人物逝世
2020年1月10日15时02分,吴树青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8岁。
主要成就
学术论文
学术著作
参考资料(以上为部分代表作品)
其他职务
吴树青曾担任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评议组召集人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理论经济学科召集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经济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北京经济学会会长等职。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纪念
2020年1月14日,吴树青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碚等学者参加告别仪式,现场还有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社科院等单位的百余名师生、校友共同送别。
人物评价
吴树青老校长的人品、学品皆为楷模,值得每一个北大人好好学习。(朱善璐 评)
吴树青教授学风严谨、作风朴实,其学术特点是求实、求深,始终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力求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陈占安 评)
参考资料
北大原校长吴树青逝世.政事儿-今日头条.2024-06-19
一路走好!北大老校长吴树青.中国教育新闻网-今日头条.2024-06-19
吴树青.中国人民大学.2024-06-19
今日,送别北大老校长吴树青.北京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2024-06-1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教育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人物逝世
主要成就
学术论文
学术著作
其他职务
获得荣誉
人物纪念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