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心
清朝光禄大夫
王广心(1610年-1691年),字伊人,号农山,明朝江南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少年时以诗文闻名乡里。崇祯五年(1632年)参加进步文社“几社”。清代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及第,任行人司行人,历任兵部武选司主事御史,巡视京、通两仓漕运。明末清初诗人,曾祖父王嗣响、祖父王藻鉴为当时名人。
个人简介
王广心(1610-1691),字伊人,号农山,明朝江南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少年时就以诗文闻名乡里。崇祯五年(1632年)参加进步文社“几社”。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及第,任为行人司行人,历官兵部武选司主事,擢御史,巡视京、通两仓漕运。明末清初诗人。他的曾祖王嗣响、祖父王藻鉴,当时都是名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王广心病逝故里,享年77岁,王广心墓在南陆,今廊下南陆村康熙帝赠王广心大学士光禄大夫,被乡人奉祀于乡贤祠。
人物介绍
姓名:王广心
出生年月:1610年
国籍:中国
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汉族
身份:官员
明朝末年的江南才子
明朝崇祯五年(1632),22岁的王广心参加松江区地区的进步文社“几社”,王广心年轻时候文笔很好,“几社”的六大创始人、抗清民族英雄夏允彝烈士说王广心的文章“巨丽绝代,吾不及也”。
崇祯十五年(1642年),32岁的王广心与彭宾、卢元昌、顾大申等,在张堰创办“几社”的分支“赠言社”,以诗文各抒胸臆,反映民生疾苦,抨击朝政的腐败。彭宾也是“几社”的六大创始人之一,明崇祯三年(1630)举人
王广心的诗“沉温、广博、浓密、华丽”(见徐世昌《晚晴诗汇诗话》),尤以七古和七律见长,七古长篇尤多佳作名篇:《大梁送行林平子》、《后拙政园歌》、《尚书墓道行》等均抒发了诗人对今昔盛衰的感慨。在艺术上吸取“初唐四杰”的特点,文采丰富精致,音韵婉转如歌,具有悲婉深厚的韵味。
王广心当时作为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从明朝崇祯五年(1632)参加进步文社,后独立创立“赠言社”,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大明王朝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推翻以及清朝入关替代农民政权大顺朝,在长达十一年多的时间中,一直以“诗文各抒胸臆,反映民生疾苦,抨击朝政的腐败”。希望以此能影响明朝统治阶级,进行社会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对官员腐败的整治,以希望大明王朝可以持续生存,但无可奈何花落去。1644年,历时近三百年的汉族统治的大明王朝终于在内外夹击下轰然垮台灭亡,留下一次又一次王朝血腥更替的遗憾。
为此,34岁的王广心,他将这种历史经历和王朝更替的教训深深地植根于思想意识中,在为人处事,教育后代中处处以这种意识教育子女并警示自己,所以在清朝刚入主中原第五年,他就果断地选择了到清廷考试做官,而不是如以前在明朝末期时不肯考试为官的立场。
改朝换代 进入现政府
清军南下,在江南遭遇顽强的抵抗,“几社”倡立的元老是“几社六子”:杜麟征、夏允彝、周立勋、徐孚远彭宾陈子龙。杜麟征和周立勋均在明朝灭亡前病逝,夏允彝、陈子龙抗清殉国,徐孚远漂流海外,继续抗争。只有彭宾做了新王朝的官员,担任了汝宁府推官河南省驻马店市地方法院院长),这一点对王广心的影响非常大。
这一选择成就了他,也深刻的影响了他之后的足足四代子孙都为清代政府早期的兴旺、发达、繁荣、强大、持久执政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这种独立主见的正确政治立场的分析和选择在当时普通存在的追求浮夸、虚荣、不合时宜的知识分子及官僚士大夫中是不多见的。古语说:“道相同,不谋而合。
顺治四年(1647年,王广心37岁),王广心中举人,第二年高中进士,委派到“行人司”担任“行人”,“行人”是正九品,一般由考中以后的进士充任,具体的工作有发放文件、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如果官府有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则遣“行人”出使。
顺治十一年(1654年,王广心44岁),王广心受命管理顺天乡试,选拔了不少人材。有次出差湖北,谢绝当地人士的馈送,只带了九卷竹席回家,供父母使用,被戏称为“竹席行人”。
管理漕运 为民请命
王广心后来担任为兵部武选司主事(国防部兵器司的主管),后来被提升为御史(检察官),巡视北京市通州区两地的粮食漕运,发现漕政人浮于事,弊端甚多,上奏朝廷,要求严行裁员,说“水运多一个官员,则要向地方多要一份索取;征用多一个民夫,则要向劳工多付一份薪水”。【原文:“水次多一人,则地方多一需索;交纳多一役,则丁弁多一打点”】
奏章终于获朝廷批准,国家每年因此节省工资、粮食银两数以万计,为人民每年省下的财物不下数十万两银子。
王广心为漕运改革前后上奏章三十余份。一个当时处于王朝政府中层干部的王广心,在当时满族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时,而且完全以胜利者居功自傲的意识普通存在的基础上,以蚍蜉憾大树的精神,为了黎民百姓的利益而考虑,从根本上解决清朝入主中原初期在施政上的弊端。冒着被满人蔑视,被罢官、被撤职的风险。为了一桩当时在许多官员看似无足轻重的一桩小事,先后上奏章三十余份,要求裁减多余编制的政府工作人员。这种坚韧不拔的持久谏言精神正是从他亲身体会了大明皇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从以史为鉴的总结中引发的。
也正是这种精神和意志最终感动了当时希望清王朝真正持久执政的皇帝,在接受了三十多次为同一件事的建议奏言上采纳了他的忠告,为清朝早期的兴旺发达作出了他一个中级官员的应尽职责,并由此而影响了他们子女们尽心在政府为官的历程(后来,其长子王顼龄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继承了他严谨的为官作风)。
接着王广心又主张疏通“通会河”(北京市通州区的运河),使漕运畅通无阻。
文学作品
王广心擅长诗文,写作的时候,仔细选词,喜用典故,因而显得庄重细致。著有文集《王侍御奏疏》、《兰雪堂集》7卷,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刊行。王广心的文章长于“骈文”(“四六文”),讲究对仗和声律,词藻优美,上海市学者黄植善称其“骈俪(对仗)为清代第一”。
王广心的《游查山》诗:
仙山海上雨初晴,胜侣携箱老衲迎。当户紫藤双树合,诸天钟鼓一灯明。
乱余洞壑秦碑没,秋到溪泉玉井清;却笑年临戏马,漫将书剑学纵横。
儿童佳节此山巅,老大登临思惘然;碧海丹山仍故国,朱颜绿发自当年。
麒麟冢上茱萸熟,鸾鹤坛边薜荔悬。将相神仙俱寂寞,黄垆谁惜杖头钱。
根据后人杨履荃的记载:张堰原有“静山庵”,在查山(位于张堰镇南五公里)北坡。初系陈氏家庵。康熙初,僧人师眠在此修行,题曰“静山庵”。王广心退休在家,曾经游历,题写了《仁智流辉》匾额,今“静山庵”废。
时人评价
夏允彝说其文章“钜丽绝代,吾不及也”。崇祯十五年(1642年)在张堰创办赠言社,参加者还有彭宾、卢元昌、顾大申等,以诗文各抒胸臆,反映民生疾苦,抨击朝政的腐败。其诗“沉博丽”(见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尤以七古和七律见长,七古长篇尤多佳作名篇,《大梁送行林平子》、《后拙政园歌》、《尚书墓道行》等均抒发了诗人对今昔盛衰的感慨。在艺术上吸取初唐四杰歌行的特点,词采丰赡工致,音韵婉转如歌,具有悲婉深厚的韵味。
编撰地方志
康熙帝二年(1663),53岁的王广心参与编《松江府志》,任田赋、徭役等篇的编写。
康熙二十二年(1683),73岁的王广心又赴南京市参与《江南通志》的编纂。后以年老申请退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人物介绍
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