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允彝(1596年—1645年11月4日),字彝仲,号公,松江华亭(今属
松江区)人,
夏完淳之父。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举人,
崇祯初年,与同郡
陈子龙、
徐孚远等人结成“几社”。崇祯十年(1637年)
进士,任福建
长乐区知县,能体恤民情,革除弊俗。崇祯十七年(1644年),
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室
弘光帝在南京监国,任命他为吏部考功司
主事。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进攻江南,夏允彝与陈子龙等在江南起兵抗清,兵败后于同年九月十七日投水殉节,时年50岁,谥“忠节”。
著有《夏文忠公集》《私制策》《幸存录》等。夏允彝在明末因为几社活动等原因,和陈子龙齐名,世称“陈夏”。
人物生平
夏允彝,明
松江府华亭市人,家住郡城西花园浜。幼好学,善文辞。
崇祯十年
进士出身。崇祯二年,大名士
张溥在
吴江区把南北许多知名文社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其中包括江南应社、苏州羽明社、浙西闻社、江西则社、中州端社等,结成新的“复社”。与“东林党”相比,复社并不是一个卓然标格的
政党类型,它强调的是“以学救时,以学卫教”,而东林党人在末期鱼龙混杂,不少人“急功名、多议论、恶逆耳、收附会”,严重违背了
孔子有关君子“群而不党”的圣训。后来,复社因其精神领袖
张继的去世而渐趋衰落。与复社成立的同时,夏允彝、杜麟征、
陈子龙等人在
松江区成立了新的师生、亲友相传的“几社”,诗文酬和,社友们互相以文章道德激励。
夏允彝的仕途很短暂,“真官"只作过
长乐区县令,时间约五年左右。在官期间,他治绩优秀,成为当年由吏部点名表扬的全国政绩突出的七位“优秀”知县之一,并受
崇祯亲自接见。可惜,由于母亲病逝,他只能丁母忧回老家守丧。
崇祯十七年(1644年),北京沦陷,夏允彝急忙拜
史可法,商议恢复大计,由于南明弘光政权的迅速崩溃,夏允彝才不获展,在林野乡间仍旧想有所作为。当时满清在江南的统治还不稳固,义师纷起,明朝残余军事力量散落其间。于是,夏允彝暗中写信给自己从前的学生、明朝江南副总兵
吴志葵,商量准备合兵攻取
苏州市,然后收复
杭州市,再进兵南京,以图保有明朝江南半壁河山。也就是在那时,年仅十五岁的
夏完淳匆匆完婚后,马上和父亲一道加入戒旅军中。可惜,吴志葵无长远谋略,军将多懈怠贰心,苏州城不仅未被攻下,这些残明的乌合之众,也大败四溃。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夏允彝反而变得愈加平静,他决定要自杀殉国。乡人劝他可以趁乱渡海去他曾任地方官的
福建省,招纳兵马,再图恢复。夏允彝考虑再三,没有同意,怕举事再败以至于蒙羞万世。松江清军主将早闻夏允彝大名,表示只有他出山,一定给大官作。清将还表示,即使夏先生不愿
新朝为官,出来见一面也行。夏允彝以“贞妇”自比,在门上大书道:“有贞妇者,或欲嫁之,妇不可。则语之曰:‘尔即无从,姑出其面’。妇将帷以出乎?抑将以死自蔽乎?”明白无误表达了自己不事二朝的决心。
他 给好友
陈子龙等人写信交待后事,然后平静与家人言别,并特意把未完成的文集《
幸存录》交予独子
夏完淳手中,叮嘱他毁家饷军,精忠报国,代父完成恢复志愿。在九月十七日遣散家人,作绝命诗:“少受父训,长荷国恩,以身殉国,无愧忠贞。
南阳郡既没,犹望中兴。中兴望杳,安忍长存?卓哉我友,虞求、广成、勿斋、绳如、人、蕴生,愿言从之,握手九京。人谁无死,不泯者心。修身俟命,警励后人!”从容自投松江塘而死。《明史》上讲他“自投深渊以死”,实乃误记。夏允彝自杀是形同日本人仪礼性的剖腹自杀,其兄、子、妻妾家人,皆肃穆哀恸地立于水滨观视。松塘水浅,只达夏允彝腰身以上,这位大才子生生埋头于水中,呛肺而死,他背部的衣衫都未沾湿,生殉了他的大明朝。彼情彼景,身为儿子的
夏完淳肝胆欲裂,目睹父亲刚烈死状,他也更加坚定了必死报国之心。
至于
陈子龙,他与夏允彝乃同年
进士,也是当时鼎鼎大名的文学家。本来,陈子龙想与夏允彝同死,但夏允彝以母妻托付于他,他本人又有九十老祖母需要赡养,故而忍死待变,割发为僧隐于乡间。陈子龙未与夏允彝一同殉国的另一大原因是陈子龙希望抗争到底而不甘心在遇到失败后就放弃反抗。夏允彝和陈子龙的不同选择曾经遭受稍后的一些道学家的议论,有人认为陈子龙没有主动殉国,其壮烈比不上夏允彝。实际上,在强敌面前,忍痛生存以保留有生力量继续抗争,其壮烈丝毫不逊色于夏允彝之死。明宗室
鲁王监国时,陈龙子暗中接受鲁王的任命,与
夏完淳一起策动
清代的
松江区提督
吴胜兆反清。天不明,兵变失败,不仅吴胜兆被杀,
陈子龙本人也被逮捕。在押解至南京的途中,陈子龙终于作出了与其挚友夏允彝一样的人生选择:跳水自杀殉国。
文学成就
夏允彝著有《夏文忠公集》(5卷),《私制策》(1卷)、《
幸存录》(6卷)乃其绝笔(附《姓氏杂志》1卷)。编注有《春秋四传合论》、《
禹贡合注》(5卷)、《几社六君子诗》(1卷)。
著有绝命诗:“少受父训,长荷国恩,以身殉国,无愧忠贞。
南阳郡既没,犹望中兴。中兴望杳,安忍长存?卓哉我友,虞求、广成,勿斋、绳如,悫人、蕴生,愿言从之,握手九京。人谁无死,不泯者心。修身俟命,警励后人!”
史籍文载
明史
《明史》
允彝字彝中,
松江区(今属上海松江)人。赐冠举於乡。好古博学,工属文,暇时偶作印章。是时东林方讲学
苏州市,
张溥、
杨廷枢等慕之,结文会,名曰复社。允彝与周邑
陈子龙等结几社相和。清兵陷南京,欲结义民抗之,闻友人
侯峒曾、董淳耀、徐湃等皆死,乃赋绝命词,投水死。 《明史陈子龙传、广印人传》
明季南略
夏允彝字彝仲,号瑗公;松江华亭人。
嘉善县籍。通“尚书”。万历四十五年戊午
举人,
崇祯十年
丁丑进士。宏光立,为
吏部主事。清兵下
松江区,允彝避匿。其兄强之谒官,允彝潜赴池中死。同年陈子龙挽诗云:‘志在“
春秋”真不愧,行成忠孝更何疑’。
后事简介
夏允彝墓
在九峰西端的昆冈荡湾村(旧时叫“四十三保十三图”)坐落着明朝末年抗清将领夏允 彝、
夏完淳父子的墓地,石驳墓基围成的平台呈半月形,高约2米,宽约30米。墓建造于清
顺治帝四年(1647年)三月,为夫妇合葬墓。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修。
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26年)八月重修,把先世几个墓葬在一起。墓前立石碑,中间大书“
明夏忠节公允彝墓道”,其下夹行小字:“公先世并葬于此,子节慰公讳完淳。”左侧书“永远禁止樵牧侵占”,右侧作“道光六年八月,知
娄县事徐梦熊立”(
清代塘湾属娄县)。 1961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题墓碑,被列为
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