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玄佁
蒋玄佁
蒋玄佁 (1903-1977),富阳区人,二十年代在杭州国立艺专攻习油画,三十年代初留学日本,专攻雕塑。归国后专注于考古学和古陶瓷的研究,兼攻中国画水彩画。生前为同济大学建筑系美术教授。著有《长沙——楚民族及其艺术》一书和《中国瓷器的发明》、《吉州窑》、《中国绘画材料史》等考证文著,曾出版《蒋玄佁水彩画集》,深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个人简介
蒋玄佁 (1903—1977.2) 字挺生,浙江富阳新关村(今属大源镇)人。擅长中国画。从小喜爱绘画。稍长,拜诸暨市蔡彦才为师,习山水技法。 1927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雕塑系。毕业后,东渡日本,就读东京大学,专攻西洋画和雕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归国,重入国立艺专深造,师事徐悲鸿潘天寿,并与同学李可染、孙青羊等互助切磋,艺乃大进。 1936年,受聘于嘉兴秀州中学,任美术教员。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华东联合中学、浙江省台州中学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任教。同时,潜心研究文物考古学,曾赴长沙市实地考察楚文化之孕育及发展。
建国后,玄佁任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曾赴江西吉安考察吉州古窑之兴衰。随后,遍历黄山、雁荡山,创作《黄山》、《雁荡山》两部大型画册。1977年,因患癌症病殁于上海市
代表作品
著作有《几何陶纹研究》、《墨拓术》、《长沙——楚民族及其艺术》、《苏联雕刻》、《中国绘画材料史》、《中国陶器的发明》、《吉州窑》、《蒋玄佁水彩画》等。
拍卖记录
作品名称 成交价 拍卖时间 拍卖机构
蒋玄佁 工地 RMB: 3960 2008-05-31 上海国拍
蒋玄佁 静物 RMB: 7150 2007-11-24 上海国拍
出版作品
《蒋玄佁水彩画》蒋玄佁绘 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
《中国绘画材料史》 蒋玄佁 著 上海 : 朵云轩 1986
《吉州窑剪纸纹样贴印的瓷器》 蒋玄佁 著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1958
《长沙楚民族及其艺术》 [普通古籍] : 五卷 / 蒋玄佁撰 蒋玄佁 撰 上海 : 美术考古学社 1950
《长沙“楚民族及其艺术”》 [普通古籍] / 蒋玄佁撰 蒋玄佁 撰 上海 : 今古出版社 1949 1950
人物评价
作为一个知名学者,蒋玄佁有着广泛的社会交往,他曾为鲁迅先生塑像;他和郁达夫、茅盾徐悲鸿傅抱石友善,多有作品的酬答,他与潘天寿亦师亦友,情谊至笃。他珍惜这些友谊,但从来下渲染和炫耀这种关系,来抬高自己的身份。他一生恪守着“依附于人,必无成就”的箴言。
蒋玄佁在做人、作画,包括艺术见地不妄言陈说,不顺风撑船,一切通过自己思维的“过滤”,直言着自己认定的看法。诸如,对于以往的一部美术史,他在博取广采了不为人们注重的众多文物、杂件以及许多无名画家的绘画之后在日记中宣称:“我读了一些有见识的野史,我有勇气翻掉这个巨大的历史车轮,如有可能,我要注释这些历史,使历史有一些新的生命”。然而,十年动乱中他搜集积累的资料丧失尽,未能如愿。
正因为知古愈深,他的许多见解反不为古所,他表现山笔墨技巧,甚至工具材料当随时代变化的开明态度,他曾指出:“金农用漆匠的刷子于书法;潘天寿在竹竿上装海绵代笔;傅抱石用熨斗、矾水;张大千几乎使用了中西任何材料与方法;虚谷作画,将画桌安在屋中央,作者则从四面八方去抒写。至于用指头、指甲、指掌,更不可胜数了。”他甚至考证:“在宋代,就有人用莲蓬代笔作水墨画;也有在粗白布上作水墨山水。”工具、材料、手段的出新,可以促使画风画格的出新,下必死抱陈法,不惜采用一切手段,一切着眼于艺术效果,从效果出发。学艺之人贵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非故意追求人东我西地闹别扭的怪论)学艺之人贵有自己的新腔。(非异想天开,违背艺术规律的蛮撞)蒋玄佁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后来人的绘画实践,是很有启迪意义的。他自己在作画中,也正是遵循这些主张去不断的实践、探索,不以固有的“传统笔墨”为终极,主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去创造新的技法。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能够不作茧自缚,墨守成规,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作品评价
蒋玄佁遗留下来的作品是为数不少的,今天阅览这些画作,不论是水墨画或泼色画,都可以窥见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笔墨中蕴藏着充沛而顽强的生命力。他的作品,或表现壮美的山谷、湍急的飞流、辽阔的垦区、自然的造化,或表现春酣中的牡丹、炎夏中的白莲、秋日的红叶、傲霜的寒梅,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诱发人们对生活的爱恋。他的画结构丰满,造型别致,色彩丰富,有时画面寥寥几笔,而妙得“计白当黑”的至理;有时画面墨彩一片,而妙得“以实写虚”的诀窍。蒋玄佁的画风,明媚酣恣,清新自然。其中不少产生于无比黑暗的“文革”岁月里的作品,竟是如此地令人神思向上,意气飞扬,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
蒋玄佁的画,灵秀而不纤弱,狂放而不浮躁,出新而下时髦,他的画摒弃了“演戏”的痕迹,而进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这样的艺术特色是和他作为学者的艺术和文学的修养相关联的。在蒋玄佁看来,描写景物,更要去描写景物的性情,乃至于抒发作者赋予景物的强烈明确的主观意愿,形为心役,这样才能为写心而写形,有画外之韵,有时代气息。
阅读蒋玄佁的国画,可以体味到,就中揉进了油画的光感和质戚;水彩画运色的剔透感;书法线条的圆浑感以及篆刻艺术的章法美,以致于文学韵致。足见一个学艺之人,像蒋玄佁那样通晓油画、雕塑、水彩、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词文赋这些姐妹艺术,不仅不是分心散神的坏事,相反,倒是一件可以触类旁通、左右逢源的好事。
艺术之路
蒋玄佁既是一位严肃、缜密的考证学问的学者,又是一位耽心丹青数十年,勤于笔墨挥洒的画家;旨在陶冶性灵、抒写胸臆的文人情操,同时又饱含豪放不羁、激情汹涌的画家气质。这些在他身上是合而为一的,这使他在绘画方面,创作欲强而披露的作品极少,以致知者寥寥。
数十年笔墨的积聚,知古知今,知彼知己,也似乎展望到了放在自己面前的美好幢憬,加之旺盛的精力,六十年代正是蒋玄佁冲刺绘画高峰的黄金季节,“文化大革命”发生了,在“雪崩”中余生的他,清醒地意识到个人在艺术上的冲刺已不是当务之急,而回过身去抢救民族绘画遗产则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使命。他置批斗于不顾,置生死于度外,竭尽所能,开始在他那阴暗拥塞的“角落”里,神不知鬼不觉地,一笔一笔,一张一张,天复一天地临摹复制着古代名画。他当时曾在日记中写道:“晚节,是有其基础的,有他的人格,有其不可磨灭光辉贯穿的一生,要有钢铁般的劲,玉石般的坚,冰雪般的冷,它是从平生刚毅不屈的意志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古今来,还没有人把这一点拈出,使人猛省。“蒋玄佁是把拯救古画和保存”“晚节”联系了起来。
尽管他百病缠身,病危通知单在一年里就发过三次之多。然而,有时他一天竟作画十六个小时,这需要具有多么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啊!蒋玄佁在与逆境搏斗中精心地临摹了近四十件古代名画。其中有晋朝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卷:唐朝阎立本的《历代帝皇图》卷;以及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王蒙的《青六隐居图》,在一九七六年癌症后期疼痛不能自持的情势下,他仍然用颤抖的手,完成了清代石涛的《淮阳洁秋图》。
人物故事
事业是有志者的桃源世界。蒋玄佁只要一旦画笔在握,人生的凄凉,时遇的怨哀,病魔的扰乱,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彼时彼刻,他完完全全被引渡到一个独有欢愉、不知辛酸的洞天福地之中。作大幅画时,他以地板充画桌,匍伏于地,纵笔驰聘,精力弥满,势不可遏,直到病魔真正地压倒了他那献身事业的顽强理智,站起来天旋地转,躺下去不能动弹,才不得下放下手中的画笔。有一次,他创作一幅用二张丈二匹纸拼接的“岭上梅”,笔走龙蛇,时起时伏,以致心脏病猝发,人事不省,休克在这张满是彩墨的画幅上。倘使,人们了解到蒋玄佁是在那样恶劣的政治气候和身体条件下,是以热血胆魄伴和笔墨完成的偌大工程,那末,论其意义和价值便更不寻常了!
刚正磊落的人品、勤奋刻苦的探求、多才多艺的修养、深沉渊博的学识,塑成了蒋玄佁其人和其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代表作品
拍卖记录
出版作品
人物评价
作品评价
艺术之路
人物故事
参考资料